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黔西南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戏曲剧种,布依戏彰显出鲜明的审美个性。但作为中华民族戏曲的组成部分,布依戏与传统戏曲在审美风格、审美气质、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亦具有审美互融性、审美相通性,而且,二者在审美品格上,都深蕴着民间性格,都代表了一种民间文化本位立场。布依戏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的最终旨归在于"生活"。  相似文献   

2.
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布依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演剧目。文章围绕题材、内容、人物等维度对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予以深入诠解,指出布依戏剧目均紧紧围绕布依族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而敷演,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复归”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研究了戏剧行动对舞台形象、性格、雕塑和情感美质的创造规律,探讨了戏剧动作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契合和选择,以及行动的典型性、独特性对戏剧风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根据戏剧行动的这一艺术功能,本文提出了,舞台行动要表现性格的多极和人性的多极的观点,并指出捕捉戏美、创造戏美、观赏戏美、品评戏美是舞台行动的本体内涵  相似文献   

4.
布依戏是布依族民族民间的特色戏剧,其存在不仅与布依族的民歌、舞蹈、民间文学及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与布依族的民族民间信仰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布依戏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本文以“过渡仪式理论”分析布依戏神圣空间的构建,以及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转换、沟通,从而实现布依戏的神性和世俗性的意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布依戏不仅仅是戏剧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布依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并且在布依戏中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构建的神圣空间来传递布依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所以布依戏是一个娱人娱神的戏剧,这也是它有别于传统中国戏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朝鲜族舞蹈是固有朝鲜民族舞蹈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其特色,从形态上可归纳为“笔立脚尖”、“斜点脚尖”、“踮脚尖碎步行”、“挺胸仰身”、“用弓身和直身动作造型”等舞蹈动作。从韵律上看,其舞蹈结合了体现静态美的终章型舞姿和体现动作美的解开型舞姿,从而以快迷的启动与停顿,优美的抛物线与形体的力度等变化动作,表达急骤澎湃的内心激情与深刻的情感内涵。象分腿跳跃、燕式腾飞、翘脚尖旋转、并腿空中旋转等技巧动作,更符合现代人借助舞蹈表现情感的方式,具有其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赛戏仪式剧《斩旱魃》的雩祭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报赛、迎喜神、刮街、斩旱魃、说夜书等固定程序。《斩旱魃》是赛戏独具特色的仪式剧.它的内容强烈地体现了原始的雩祭意识。  相似文献   

7.
明清福建禁戏主要体现在禁淫戏、禁夜戏、禁酬神演剧等方面。禁戏反映出了统治者正统思想与民间俗文艺之间的矛盾,还体现了福建戏曲的生存状态与演变趋向。禁戏使戏曲向雅化与规范的方面发展,有着审美意义上的改进,但却给民间戏曲特有的群体性娱乐活动带来了较大的压制。  相似文献   

8.
从艺术表现角度看,《立秋》具备了相当高的审美品位,除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在戏剧结构和舞台处理上都独树一帜。例如马洪翰与离家出走唱戏的儿子马江涛父子见面不相认,共同串演《清风亭》一场戏的舞台调度,真是神来之笔。两人的身份、角色真真假假,亦真亦幻,各自唱的戏词也是心里话,想说的话又是戏词,绝妙之极。整部戏的舞美创作,则是以山西明清大院造型为基础,突出显现了传统的深厚与滞重,为体现全剧的主题提供了恰当的氛围。除了这些特色,我觉得,《立秋》能够成功,还得力于该剧的语言艺术非常精湛,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一点,却是迄今为止众多评论家没有特别注意到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侗戏是在侗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本文试图阐述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传承与保护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艺术体操徒手动作的本质和形成艺术体操徒手动作的生理、心理过程的阐述,阐明艺术体操徒手动作是艺术体操的基础,也是艺术体操艺术性的根本体现,进而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对艺术体操徒手动作的审美价值进行论述,拟对艺术体操的艺术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安顺地戏的历史源流及生存现状,进而从地域分布、艺术形态、审美观方面分析汉族地戏对布依族地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传播学的理论知识,着眼于地戏的传播主体,从传播主体的存介形式、文化身份、动机与活动方式等方面探究汉族地戏在布依族地区成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戏曲在长时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写意性表演风格,一直是其最为重要的舞台形态,也是当下戏曲排演时不断探索的主题。温州“南戏新编工程”的六部剧作通过舞台意象的选取、舞台行动的展现、表演节奏的控制等方面成功地在当代的剧场舞台上诠释了戏曲表演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13.
莫里哀是文学史上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近代文学的开拓者。他的喜剧创作首次把叙事视角完全转移到现实人生,建立了近代戏剧的叙事范型,并在西方戏剧由浪漫型戏剧向写实型戏剧的转换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停顿”是一个重要的戏剧术语 ,系指人物没有台词、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众所周知 ,戏剧是动作艺术 ,动作乃戏剧之最基本要素 ,而“停顿”无疑是整个戏剧动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戏剧内在情节发展环节的视角而论 ,“停顿”堪称剧作家使戏剧富有“节奏化”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 ;而若就刻画人物的视角推敲 ,“停顿”则不失为剧作家揭示人物复杂诡秘之内心世界的特殊而独到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戏曲散出选本中的《牡丹亭》对原本的关目、曲辞和科白均有改编。生旦的爱情故事被突出,杜丽娘的性格更加鲜明生动。选家对原本进行了通俗化、形象化的改编,使之更加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的舞台演剧及其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舞台演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多重时空与时空组接都得到了运用,与此同时,在对人物命运或戏剧氛围的"意象化"呈现和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舞台设计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质素。这促进了观众的审美接受,戏剧观众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情感体验得到强化,从而接纳并创造了融汇时代精神的话剧艺术。  相似文献   

17.
折子戏的成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戏曲抒情特性和表演技巧化的体现,二是戏曲点线结构演进的必然,三是戏曲艺术对明代前中期精神伦理化的反动。折子戏是传统戏曲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演进,是戏曲艺术应对明代社会的新变而做出的一种积极调整。折子戏这一艺术形式在当前的戏曲艺术改革中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訏的剧作涉及了按题材、流派、表现手段、审美形态、篇幅大小等分类的多种戏剧样式。他对"拟未来派剧"的模仿和改造,对独角戏这一特殊戏剧形式的开创,在幽默喜剧机智化方面的继承和独创等,都显示了他在创建一种既融入世界戏剧大潮又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新型现代戏剧方向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主流的现实主义话剧而言,在丰富其写实的戏剧样式和表现手法上,是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以其独特的歌唱艺术作为礼仪,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试图从布依族酒歌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探讨它与布依族礼仪的交融形态,以期达到对布依族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