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周宗教中不同的审祗其神性有异 ,孔子对之的态度也不同。昊天上帝与德想配 ,孔子持“可爱不可信”的态度 ;对德性不定的自然神和鬼魂 ,孔子或不言 ,或坚决排斥。但孔子对宗教祭祀中的那种情感的庄重、敬畏和身心的投入都十分赞赏 ,并将之改造成一种重在修养心性的境界观 ,奠定了儒学的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2.
论孔子对西周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殷周之际,伦理道德思想就已取代了宗教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孝道作为维护宗法奴隶制血亲关系的一种观念,很快在西周得以盛行,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春秋战国之世,随着宗法奴隶制度的日趋瓦解,西周传统孝道也日益走向衰微,开始向封建伦理转化和过渡。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孔子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对西周传统孝道的继承与发展,巩固了西周以来所形成的中国文化的伦理道德的发展方向,至西汉方始完成的以孝为核心的新型的封建伦理秩序,其中心的内容即来源于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叶,距西周初已有500年之久,周初形成和确立的那些道德观念与政治制度已出现了明显的颓败之势,如司马迁所说,这是一个“周室既衰,诸侯恣行,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出身于贵族家族,他所生活的鲁国又是周公旦后人的封地,保存着大量的  相似文献   

3.
儒学当代价值之可能就在于其中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学的核心在于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就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而言,它把个体价值的实现寓于对社会群体的贡献之中,着眼于个体对社会的历史贡献;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而言,它强调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儒学价值的当代实践可以从见义勇为、遵循“忠恕之道”、要行进有耻、节制适度等方面做起,通过切身实践把传统的儒家学说及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提出的基本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类型。儒家君子的内涵品行充分体现在个体、社会、政治三个层面。儒家塑造的君子人格理想对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已经成为人民辨是非、论善恶的基本依据,现在依然是人民判断知识分子以及公务员品德高下的基本标准。探讨君子之道对于儒学复兴与弘扬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尚书.周官》与《周礼》二者关系是:周公致政前“制礼作乐”,作《周礼》;天下稳定后,巩固平静成王执政据《周礼》的纲要向群臣宣告说明,遂有《尚书.周官》。在早期中国文化精神的演进历程中,道与学不断从官府向民间下移,在春秋战国时期具体体现在诸子私学的兴起。孔子儒学既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公卿王官学,对西周所代表的礼乐文化又有着历史性地突破,自觉和直觉的道德理性主义是孔子儒学的历史新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儒辨”、“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孔子、儒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对“儒”、“儒家”、“儒学”、“儒生”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界说,对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及其坎坷的历史命运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指出,儒学传统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是以儒家《易》学为主流的《易》文化传统;同时,还指出了这种文化传统的诸多特色和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文章还论证了孔子对中国《易》文化传统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儒学是一种教化之学,其最重要的功能是社会教化功能,但在社会、时代诸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儒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教化功能却不尽相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家,以社会大同为教化理想,以人格培养为教化内容;以董仲舒、朱熹为代表的汉宋儒学家,以天人合一为教化理想,以礼义纲常为教化内容;以黄宗羲、谭嗣同为代表的近世启蒙儒学家,以民本、平等为教化理想,以开启民智为教化内容。儒学内含提倡仁德、教人向善的价值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儒学仍有其借鉴作用。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传统儒学,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同时融汇当代中外先进文化,才能成就当代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儒学道德哲学的特质及其意义李亚宁孔子首创的儒学道德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流传2000多年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为国内外思想界所关注。儒学道德哲学是入世哲学,人是与天地并存或天人合一的存在物,因而凸现对人自身的绝对肯定。当今西方世界,到处谈论着...  相似文献   

9.
儒学是我国传统学术的主干,是国学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之所在。我们今天要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必须继续推进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儒学从孔子创立之后,就向人们提出了如何不断创新的问题。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今天,儒学要得到创新发展,既要在实现自身变革、完成现代转换上下功夫;又要在同当代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服务当代文化建设中锻炼提高,以便积累经验,探索规律,开拓新局,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0.
自西周礼乐之治开始,即出现了旨在培养个体德性(政治德行)的乐教。“乐”与“礼”之规范性相辅相成,具有使不同身份的个体行为符合规范的教化功能,谓“礼、乐,德之则也”。随着诸子学说在春秋末年的兴起,德性的内涵从政治德行范畴深化为内在的道德品格,但乐教形式的自觉性价值亟待建构。孔子于礼乐制度规范失效的情况下挖掘了“乐”的自觉性价值:将由“乐”引起的情感视为个体作出道德行为的主要动力,以西周传统乐教的形式内容作为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对象,并设置了理想人格作为德性实现的现实形态,建立了一条凸显个体内心自觉的德性修养路径,谓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是这一德性修养路径的方法论提纲。孔子“乐”论被孔门后学与荀子所继承,德性修养变为以人性、人情为基础的讨论。而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强调“乐”的规范性价值,与孔子强调“乐”的自觉性价值互为补充,使“乐”的德性精神留存于儒家教化思想中,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儒家文化的人格自觉要义入手,揭示了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从文化的自我觉省、文化的历史责任和文化的发展创新等方面对如何挖掘文化自觉的内涵以推进现代儒学的发展进行了充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民之父母》是新出土的反映孔子《诗》教的重要文献,可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孔子所提出的"必达于礼乐之洍,以致‘五至’,以行‘三无’,以横于天下"的理论把《诗》作为了人格修养的教材,而"威仪"和"气志"则是这种《诗》教人格取向的核心概念。孔子在接受前人关于"气"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气志"概念,并改造传统"威仪"概念与之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教理论。孔子《诗》教中的"气志"和"威仪"是其人格取向的一体两面。"气志"即个体人格修养所锻炼的君子"气志";"威仪"即君子"气志"所呈现的个体"威仪",其内涵十分丰富。孔子《诗》教的这种人格取向将学《诗》者的关注点从礼仪应用引向人格培养,使文学得以从集体仪式转向个体表征,完成了"诗言志"观念的文学转型,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儒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无数思想家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梁漱溟一方面从孔子的人生哲学来肯定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把孔子的人生哲学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上,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从而为儒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方案.梁漱溟独特的致思方向无疑为未来儒学的发展指示了一个努力方向,它在现代新儒学史上将占有独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极其深远影响的道德理想目标,作为实现其社会理想的精神动力。他将周公为代表的西周初期统治者的思想主张,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孔子的志向在于建立一个富足、文明、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出于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需要,他提出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义"等为基本范畴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设计了具有不同层次品格的理想人格形象。他谈论最多的道德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人格应当具备的品格,最主要的是"仁""知""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根基在于具有物质属性的气,认为人与天地万物统一于气.人是"天地之心",因为人具有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二者构成通向"天人合一"境界的基本路径.在张载看来,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仁",儒家强调要以万物一体的目光来审视宇宙人生,要求社会成员相互关爱如同一家人."天人合一"的落脚点在于儒家的民本思想,为儒家伦理的普世转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指导 ,以对传统宗法性宗教的考察为基点 ,以孔子创立的儒学宗教理论体系和儒家基本经典为依托 ,以人文主义为主流 ,以有神与无神为两翼 ,充实当代新儒家宗教观的内容 ,探索儒学传统思想宗教性的内在发展规律 ,寻找儒学宗教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与世界宗教文化的共通性和结合点 ,凸显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代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儒家由孔子创立,经由后儒传承并发扬光大,而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其核心观念是“仁”,核心功能为教化。儒家教化是以“人”为逻辑起点,通过礼乐制度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文化化,化性起伪,最终使人人向善,止于至善;当代社会应传承儒学及其人文精神,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倡导教化、敬畏生命、尊重人格并重视典礼仪式对人教化作用,同时,为政者及社会各精英阶层应起率先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儒家思想是一个贯通宇宙、社会、人伦的整全系统。在实践上,传统儒家的内圣与外王常常是矛盾又分离的;“从内圣开出新外王”理路包含了对于内圣心性之学的先在性和圆满性的基本预设;对于西方文化的冲击要真正做到在超越层面变消极防卫为积极回应。“天人合一”的心性儒学以探讨“性与天道”问题为核心,以追求完满的道德价值和天人合一的形上境界为目的,心性儒学表现出强烈的道德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其现代意义在于从人文价值的层面反省和批判在现代大潮的冲击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弊端与趋向。这三个层面的解构和重构,乃是儒家思想能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孔子论孝 ,既保留了孝的事养义和祭礼义 ,又创造性地把孝规定为亲子之爱。在此基础上 ,他把孝看作仁的本义、本始和原型 ,对仁作了多层面的解说。孔子以孝释仁的真实意图 ,是想溯回礼制社会上下尊卑秩序的价值根据和心理本原。孔子以孝释仁对整个仁学乃至儒学的意义 ,在于它集中展示了个体人格成仁化的路向和要旨 ,即注重向内用力 ,注重道德实践 ,注重人的社会伦理生成  相似文献   

20.
儒学人格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广泛主宰着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规定并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正统人格内涵.本文试依据儒学代表性典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部分<五经>,"述而不作",力求整理出其人格理论内涵的粗略轮廓.整理从几个角度进行:儒学人格理论的历史文化背景、儒学人格理念内涵、儒学关于人格养成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