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提出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泛海峡西岸经济区到环海峡经济区的梯度推进构想,同时要加大厦门湾经济区建设力度,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  相似文献   

2.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充分发挥福建省统战资源优势.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把立足点放在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上,要发挥对台区位优势,构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圈;要发挥工商联、异地商会、海联会等作用,构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具备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静态竞争优势,然而要获得可持续竞争力,还必须将静态的竞争优势转化为区域核心竞争力.为此,应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创新体系,激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外部经济资源以提升对外经济竞争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积极培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核心竞争力,挖掘文化创意产业以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竞争力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珠三角和辽东半岛经济区海陆资源开发经验,对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资源协调开发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作为国内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山东在海陆资源协调开发过程中,既要借鉴上述三个经济区海陆资源开发的经验,也要根据山东海陆资源协调开发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北经济区的人文环境主要指东北工业企业生存的社会人文因素、观念形态及相关的制度习俗等社会文化形态.东北经济区的发展不仅要重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还要在其发展过程中重建一种适应东北经济区社会发展和经济振兴的人文社会环境,以实现东北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多中心多层次城镇网络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中原城市群为载体和核心,因此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中原经济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中原城市群发展已提到首要位置。从中原经济区现状和战略构想出发,应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断裂点理论及主成分分析法,可对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出具有崭新意义的战略构想:即一方面要尽力尽快把郑州培育成一个"龙头"型的特大中心城市、把洛阳培育成副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豫中、豫北、豫南、豫东、豫西五大组团的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网络体系,从而优化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是重庆三大经济区中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市委书记贺国强在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要“提速提档”,明确要求采取过硬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档次,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力争用五年时间“超过西部地区平均发展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本文拟就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如何“提速提档”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这种经济区的的形成,大中城市发挥着主导作用,但也与小城镇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每个经济区,都是一个区域经济的大系统,必须有若干彼此有机联系的中型、小型经济区,才能形成合理的、多层次的、纵横交错的经济网络。小城镇是城市之末、农村之首,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联结因素和启动因素,是各个经济区内经济网络的纽带和网结,没有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就难以形成开放式、网络式的经济区。从我们潍坊市的情况看,小城镇的建设过程,实质上是不断形成和壮大立足当地资源的主产业,进一步调整农业  相似文献   

9.
在“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端服务业,对积极开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新模式具有探索意义.观念不清、思想落后、改革步伐慢、体制特别是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制约是高效生态区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特别是要调整“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行政区划,组建国家级新区,拓宽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途径,以促进“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高端服务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80年代歼始,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初露端倪,相继出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90年代以来,华中经济区、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也展现雏形,“九五”以及下世纪前半叶,是我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最关键时期。此期需要从全局高度进一步提高国内经济整合度。为此,应当在已有的区域经济格局基础上。形成若干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经济区域,继续参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进程。这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有条…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深互信、互动和互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当前海峡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七个方面的问题,加强闽台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两岸的产业水平,促进本区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国经济区的发展和建设情况以及第二次全国中心城市经济问题讨论会精神,在国家体制尚未进行彻底改革之前,中心城市要形成经济区,有一个准备和过渡问题。我认为着眼点要放在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中心城市本身的素质。这是中心城市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1):159-168
蓝色经济区已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建设情况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与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客观赋权法,实证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以及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协调程度,全面呈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的建设现状,以期在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蓝色经济区其他省份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蓝色经济区以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为其鲜明特色,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最集中的区域.蓝色文化是人类发展到21世纪,强调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蓝天碧水、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洋生态文明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椎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区域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学术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十一五"期间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拟通过对这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寻找和发现有助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同时,文章还就"十二五"时期如何加快推进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金融资本是海洋经济区规划开发和稳定发展的基本经济要素和内在动力.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区金融支持的经验来看,金融支持在海洋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为海洋经济区开发、海洋主体功能区建设、区域海洋产业发展以及海洋经济区一体化管理等海洋经济区发展周期全过程的广义渗透.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区划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经济区是占有一定国土空间,资源、环境要素与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结合,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不断发展下逐步形成的,具有区际意义专业化部门和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所谓经济区划,就是认识地区经济差异的客观现实,揭示不同经济区的性质、规模、功能,用以指导区域经济定向发展的研究工作。经济区划的基本任务,是在综合分析比较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发挥优势、扬长避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功能定位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对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势头,福建究竟要怎么发展?在全国出现已成形的经济区(如长三角经济区)快速发展、未成形的经济区(如泛珠三角)加快构建、国家重点考虑跨省区区域规划的形势下,福建必须作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与范围、经济区形成的必然性、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与功能定位,并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组建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经济区。这种经济区是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为中心,以一个合理的半径为范围,以城市同周围农村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这种经济区的特点是开放式、网络式,它有助于打破我国过去济经体制中存在的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局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区包含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经济中心、经济区半径、经济网络。目前学术界对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体化原则,是指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贯彻区内五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体化的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属于地区性经济发展战略。但它不同于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界限的地区性如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战略。上海经济区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五省市经济横向联系的协调组织,是一种松散的经济联合形式。它不是经济实体,四省一市才是经济实体。然而,作为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无疑问地直接关系到区内各经济实体即五省市的经济利益。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既与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吻合,又充分体现区内五省市的利益要求。而且,它不是五省市经济优势的简单相加,更不是相减,而是一定意义上的相乘。然而,问题恰恰在于,上海经济区从而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在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