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实现公民环境参与权和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以立法的方式促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多数国家在信息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相比,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还有待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环保部于2013年7月颁布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标志着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并公开环境信息的制度在我国已逐步确立。调查结果显示,国控企业自行监测仍存在着监测工作认识不够,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后果恢复重视不够等问题,鉴于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从强化意识、加大制裁、注重恢复的层面探讨我国企业自行监测环境信息的法律规制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我国环境信息的公开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方面。这种政府主导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予以完善。未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应以公众参与为本位,除了健全和落实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之外,还要注意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在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文章概括介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程序和责任,全面论述<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颁布.《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条例》实施五年来,省级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指数、组织机构建设、制度规范与平台建设、信息公开绩效情况和政民互动情况.相应的对策建议:深化和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及重点信息公开工作;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工作机制;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标准与流程.  相似文献   

6.
高校信息公开基本原则是高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设计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性问题。结合《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制度内容和运行实践,高校信息推定公开原则、高校信息主动公开原则、高校信息二级公开原则、高校信息公开平等原则和高校信息公开可诉性原则应作为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以进一步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信息公开进程的里程碑事件,对推动透明政府建设起到积极有效作用。但同时应看到,因信息公开例外规则应用的缺陷,阻碍了信息公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信息公开规则应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经三年多,但仍存在制度不完善、公开力度不足、公民参与能力不够等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逐步拓展信息公开内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基础上的公民有序参与,是当前我国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梁存宁 《学术论坛》2012,35(9):218-222
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自2010年9月1日施行至今,尚未取得理想的执行效果。然而,高校信息公开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从德育教育的视角来看,高校信息公开的推行将给德育整体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给德育关系带来新的变化,同时也会催生德育教育领域新的实践。高等学校应把握信息公开的契机,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探索德育教育模式、理顺德育教育关系、完善德育教育方法,在高校信息公开的背景中开创德育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人民主权宪法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有效途径。政府信息公开起源于北欧,相继在英美法系国家和亚洲地区获得迅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实施至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仍然存在公开"难"、申请"难"和诉讼"难"等问题,我们应该从观念更新、制度配套和法律保障三个方面来大力推进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1.
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是我国环评中的首次公众参与,其参与的形式包括网上调查、现场调查、媒体宣传、公告、听证会、信息联系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在这次环评和行政决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使得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公众参与不断扩大,作用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初步确立了一定的雏形,然而在行政法治实践中其仍然暴露出种种问题和缺陷.文章从政府信息公开诉讼法律渊源、政府信息公开诉讼法律原则、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受案范围三个方面分别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的合理设计提出完善路径,以期为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顺利推进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3.
对于立法背景的追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立法目的和法律条文,也有助于该立法将来辅助、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及施行。拟将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之际的立法环境进行剖析,从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立法、推进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建设等背景分析《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环境,从而能更好地认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知情权保障与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主要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来实现,并已经将这一在信息时代迅速生长的基本人权写入了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之中。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具有中央和地方立法平行、建章立制与维权实践共举的特点。实证资料表明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情况好于2008年,但还存在着法律落后于制度发展、规则体系和执行机制还有待继续完善以及救济机制的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考虑尽快制定信息公开法等法律来确认知情权,抓紧完善信息公开的实施机制和以行政复议与诉讼制度为核心的救济机制,扩展公众参与的范围,提升其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下旬,在中国有两件事引起了舆论与民众的广泛关注:其一,是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儿童手足口病从发病到蔓延过程中该市政府在有关信息披露方面的行为,引起舆论的普通关注和公众的热烈讨论。尤其耐人寻味的是,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国第一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的前夜。此事件恰恰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如何实施的一场拷问。其二,有媒体根据读者"报料",披露了深圳市教育行政部门于2004年开始执行的一项政策,该政策规定,对该市金融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92号国务院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在我国行政公开乃至行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从国外行政公开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来看,专门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又仅仅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出了主动公开在信息公开领域的积极作用,强调了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原则。但现实表明,我国政府信息并未真正处于阳光之下,有必要借鉴国外有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情,完善我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以望早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目标,实现"阳光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夏南强  宋硕 《河南社会科学》2014,(11):42-47,123
世界性的信息化建设大潮使得国内信息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也给我国政府强化自身行政效率与优化服务品质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我国责任政府构建的重要目标便是构建一个权责明确、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并切实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福利的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我国责任政府构建的重要目标可通过完善政府信息政策、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政府沟通和服务平台、建立公开的政府信息评估与反馈体系等手段予以保障实现。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及其他体制因素,谈建设责任型政府都将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9.
雾霾天气与工业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关系密切,治理大气污染迫在眉睫。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排污费收费标准偏低、排污收费范围有局限、排污单位的处罚力度偏轻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薄弱、监管成本高等问题。及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改革排污收费制度,贯彻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参与权,提高环境执法水平等措施将有助于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知情权,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廉政建设,有利于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和科学决策,也是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关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着政府信息公开的阻力较大、公开的内容有限、公开的渠道较窄、缺乏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健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就应树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加大政府机构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