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宁夏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但宁夏职业教育在对接区域产业方面还存在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人才需求层次不对称、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服务平台保障不强等问题。为适应职业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设置特色专业,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建设,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并建立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院主动、企业参与”的保障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新产业、新兴产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更趋综合和全面,高职教育必然因应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走对接产业之路。本文从高职教育现存的问题出发,提出政府、产业界和学校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构想,就高职教育对接产业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在层次和衔接上还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通过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比较,提出了层次上移、级段对接、职普沟通的思路,从一个侧面对我国未来教育体系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的"人才发动机",应在深度研究区域经济产业的现状形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主动性,搭建校企融合、校市互动、数据支撑与财政多元支持保障体系,强化与区域经济产业需求对接,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动能转换、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是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保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脱节。首先梳理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国内外研究综述,深入探讨了河北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顺畅对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试论产业集群经济背景下江西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职业教育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产业集群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本文探析了优化江西职业教育结构与服务江西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对产业对接问题的研究已形成多视角多层次的格局。对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产业对接的内涵、形式、条件及效应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产业对接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近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反映出一系列问题.许多问题长期存在而得不到有效解决,其根源就在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封闭和不完善,缺乏与产业和社会的互动,缺乏灵活变通的机制,缺乏社会各界尤其是产业界的有效支持.必须寻求顶层设计上的重大突破,只有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互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互认等,才有可能突破困扰,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纽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阶段,亟需法制的保驾护航.文章在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剖析,指出当务之急是及时修订制定于市场经济初期的《职业教育法》,并提出修订的立法体例和框架结构以及主要内容等建议,以抛砖引玉,为《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出台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海南的职业教育应与国际旅游岛建设进行全面对接,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胡娜 《江淮论坛》2008,(1):111-115
作为当代城市发展与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形式,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如何突破资金的瓶颈推动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对知识经济下兴起的,高度认可智力资本的风险投资与创意产业对接的特点的研究,将会对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将结合创意产业的产业特质和风险投资的特性,对两者对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尝试寻求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冀南新区,如何与中原经济区对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对中原经济区和冀南新区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并为冀南新区对接中原经济区的路径选择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自经区现代服务业对接的意义在于可在次区域合作基础上先行先试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助于福建自贸区和台湾自经区两区产业合作和协同发展。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自经区现代服务业对接的路径有:推进两区航运、物流对接合作;推进两区金融服务对接合作;推进两区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两区旅游服务对接合作;推进两区医疗服务对接合作;推进两区教育、文创对接合作。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自经区现代服务业对接应确立两区现代服务业重点对接业态;创新两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协调机制;加强两区现代服务业信息监管对接;协调推进自贸区三片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规模扩张式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资金的增长速度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需要的难题。急速扩张的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进行大量融资,而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为高等教育进入资本市场打下了理论和现实基础。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主要模式:高等教育与证券市场的对接、高等教育与银行等金融市场的对接、高等教育与民间私人资本市场的对接、高等教育与风险资本市场的对接等。  相似文献   

15.
广西高校专业设置在与北部湾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空白与过热现象共存、对接产业集群发展的能力不强、与专业规模需求的适应性较差、对专业层次需求的适应存在局限等不适应性问题。为增强广西高校专业设置与北部湾产业集群发展的适应性,应完善专业设置管理模式,搭建专业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加快专业设置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作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以其特定的地理与政策优势,长期保持着与台湾LED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成为LED产业链国际分工中的一环.产业链国际分工促进了福建省内LED产业的升级,也带来了可能产生低端锁定效应、可能导致加剧技术逆向行走困境、可能阻碍本地上游企业的发展三方面的风险.产业价值链分工下福建LED产业与台湾对接的三个发展路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本土专业人才、大力扶持本土上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优化南京创业环境包括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职业教育关系到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劳动者技能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劳动就业的促进和改善,也关系到城市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南京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文化结合所形成的教育文化观,是一种富含特有文化意义与教育价值的观念集合。职业教育领域形成的职业教育文化观,其特点是注重技术实用与技能应用,注重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注重市场效益与社会价值,注重平等和谐与共享共有。职业教育文化通过职业教育课程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职业教育实训品牌与产业文化的融合,职业教育人文精神与市场文化的结合,职业教育个人权益与社会效应的耦合,职业教育工学一体与职业精神的聚合,将对推进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的视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源,而文化创意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传承提供新的渠道,二者将在旅游的视角下科学对接,即建设现代型“非遗”创意城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非遗”体验馆、“非遗”数字博物馆、“非遗”文化创意保护区,并对二者的对接模式进行探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闽台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产业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已成为产业合作的重点,对于优化两地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积极作用.为使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有效实施,必须建立资源互补型、优势产业互补型、多维链式型、聚合辐射型产业对接创新模式,并建立制度层面的创新协调机制、区域间联动合作创新机制、市场调节创新机制、利益平衡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