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9·11”事件后,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推动下,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成为这次大国关系调整的关键因素。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尽管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中东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仍然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上最敏感的地区,是大国角逐的焦点。大国的激烈争夺,严重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稳定,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化,处于动荡的漩涡之中  相似文献   

3.
试论20世纪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最初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 ,是因为它处于欧亚非的战略要冲。二战前后 ,地缘政治学由 19世纪末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空权论”发展到“资源论”、“能源论”。随着中东石油的大量开采 ,中东在国际舞台上更多的是扮演着能源地缘政治中心的角色。冷战的爆发 ,使西方大国越来越意识到中东能源的重要意义。从单纯的地理空间的占有、控制到对资源、能源的控制 ,美苏在中东展开了全面争霸活动 ,并导致一系列地区霸权主义战争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中东地区大国之间的矛盾与争夺加剧,地缘政治格局日益复杂化。土耳其加速"回归中东",积极塑造大国地位,实行更为强硬和安全化色彩浓厚的地区外交政策。土耳其借助介入地区争端、建立军事基地、扩大安全合作等形式稳步扩大了在东地中海、海湾、红海—非洲之角这三个中东核心次区域的政治与军事存在,提升了在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正在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中东地缘三角战略,对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地区格局与大国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大国对中亚的争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国际政治多极化及全球化的日益推进 ,不同政治体系之间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其他交往中构成了国际相互作用的结构或者体系。中亚问题已经成为多极化政治在国际上的体现。中亚国家独立以来 ,不同势力展开了对中亚的争夺 ,具体表现在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美国、欧洲国家、伊斯兰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在中亚的介入 ,这些国家或势力以不同的战略目标、不同的态势进入中亚 ,在独立 1 0年来不同时期中亚国家的外交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指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亚的争夺战中越来越侧重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共同嵌入 ,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野心勃勃地推行政治大国战略,是日本近年来的不懈追求.本文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基础、途径和客观可能性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俄美两国由于在战略目标上的对立 ,双边关系不断恶化并几乎走向对抗。“9·11”事件之后普京突然改变对美态度并在重大冲突问题上主动让步 ,俄美关系发生转折。因俄罗斯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安全领域有相互合作的需要 ,所以它们会继续推进两国关系发展。然而由于美国不会仅仅满足于俄罗斯支持它的国际主张 ,俄美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仍将难以排除。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为一种外部民主化力量,试图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造”战略,但由于这一战略包含着“西方中心论”和霸权色彩,而在当地激发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民族主义倾向于从反霸和文化相对论的角度,反对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9.
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以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而告终。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亚地区三足鼎立的稳定局势,对于张学良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看清了中国的形势,更加轻视东北军,加速了侵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大国关系加速调整和国家实力的兴衰等原因 ,新世纪中国对外战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战略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避免混淆长期战略的转变与短期政策的调整至关重要。结合理论与现实对中国对外战略的背景及其内容进行解析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美国以根除恐怖主义的名义在中东实行了“中东民主化战略”。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美国提出的目标并未都实现,甚至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遭遇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于中东国家民众的价值取向、中东国家内部政治力量对比、自身在中东民众心中的可信度及民主化对于消除恐怖主义的意义等问题的认识有失误。美国下一步的选择很可能是放缓中东民主化战略的步伐,再次依靠世俗当政者、压制宗教势力。但是,美国的这种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加剧中东乃至世界各国民众对美国的不信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张宏  岳杨 《国际论坛》2011,(4):6-10,79
本文从剖析以色列核力量、伊朗核力量及部分阿拉伯国家"核热潮"现象入手,分析了中东地区核军备控制的历史和现状,解析了中东地区核军备控制推行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办法。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中东地区核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以色列、伊朗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安全困境"所致,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相关国家应完善对话机制、强化互信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全面改善地区政治和安全环境,从而达到核军控的全面建立、核扩散的有效遏止、核安全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探析——以中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实现其反恐战略的重要步骤,然而战争并未遂美国之愿,相反,催生了新一轮恐怖袭击高潮。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出现了袭击主体基层化、范围扩大化、形式复杂多样化、危害民众化的新特征。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但其直接原因是全球范围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抬头所致。面对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社会既要反恐又要反霸,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从根本上铲除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战后的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一个地区.美国在这个地区一直奉行偏袒以色列、支持以色列侵略扩张的政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东的战略地位重要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因素,又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东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动乱,动乱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其连锁反应和负面效应逐步显现,必将对国际格局及其地区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产生动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动荡对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地缘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东民主计划是控制中东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2/3,美国通过民主化改造,扶持建立亲美政权的国家和组织,削弱和瓦解OPEC组织,进而控制石油资源,从经济上独霸世界,控制盟国,遏制潜在对手。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东现代化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东的现代化在第三世界独具特色,大体上具有以下七个特点:一是中东是第三世界现代化最先开始的地区之一,二是中东国家在民族建构上面临着重重困难,三是以两世兼重为特点的伊斯兰教对中东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四是君主制的现代化是中东现代化的重要类型,五是频繁的战争对现代化的严重破坏,六是石油对中东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七是尽管中东的现代化起步较早,但其发展迟缓,成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基督教右翼在"9.11"袭击的背景下、在布什总统保守的宗教情结的有利条件下,其影响不断上升,成为美国政坛上保守势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布什政府的许多公共政策和措施,如信仰与社区倡议、"婚前禁欲"教育、艾滋病防治、禁止晚期堕胎法案、禁止干细胞研究等,都反映了这一势力的影响。右翼的宗教团体得到了美国联邦的大量拨款,它们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主要目的是传播福音、传播保守的基督教价值观。由于基督教右翼与共和党的联姻由来已久,而布什的当政又使它深入到了共和党的深层,如今共和党的许多州和地方委员会都由基督教保守分子把持着,所以基督教右翼在一定时期内对美国的政治还将继续发挥影响。可以预见,基督教右翼的势力不会在近期内消失,不会因为2008年布什的离任而淡出视野。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长期被掩盖的民族宗教矛盾骤然升温。中东恐怖主义呈现出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彼此结合,恐怖主义国家化趋势凸显,恐怖主义从幕后走向台前,恐怖主义对象和组织趋于分化及恐怖主义手段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等特点。中东恐怖主义的泛滥同美国的中东霸权政策、民族极端主义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全球化和软弱腐败的国家政权有关。随着美国大中东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及“基地主义”影响的扩大,中东恐怖主义在短期内还会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