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瑶族源远流长,其来源可追溯到宋朝以前洞庭湖畔的“长沙、武陵蛮”,但南迁的瑶族先民流入岭南诸地后,跟当地原土著山民接触,经过逐代的交融,遂使瑶族文化有了创新与演变。下面介绍、剖析粤中龙门蓝田地区瑶族现存的若干特异文化,试以证实,不同地区的瑶族,因生态环境、经济形态与周边民族的影响不同,瑶族内部的文化特征亦会呈现不同特色。地处南岭走廊腹地的粤中龙门县,世代为瑶族聚居地区,现在县东北面的蓝田瑶族乡,仍居住着自称“山仔瑶”的瑶族7000余人。粤中地区历史上曾为俚、蛮、汉古代民族集散地,以至蓝田瑶族在承继、发扬本民族传  相似文献   

2.
瑶族服饰自古以来便五彩斑斓,绚丽多姿,是瑶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瑶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及其功能,对弘扬瑶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一、瑶族服饰文化的特点瑶族服饰与瑶族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将瑶族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工艺技能等文化传统浓缩汇集于一身,从而形成了鲜明特点,其表现是: (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各地瑶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经济生活各异,在服饰上形成了众多的款式和鲜明的地域风格。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经济,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计划的一方面的客观依据。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目的之一。因此研究民族经济课题十分重要,但当前我们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是垦荒阶段。本文将就广西瑶族经济的特点及其与社会主义经济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以及发展瑶族经济的重要意义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广西,是全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居住在这里的瑶族,约有七十四万余人,占瑶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瑶族居住地,由于历史的和经济的原因,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他们大多居住由区,如广西西部的都阳山、中部的大瑶山和南部的十万大山等。广西瑶族比较集中居住在金秀、巴马、都安三个瑶族自治县。瑶族聚住山区的自然条件,在一  相似文献   

4.
瑶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远在我国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时期,他们就以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英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们以对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了显著的贡献而载入史册。瑶族人民曾不断掀起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在斗争中,产生了象兰受贰、侯大苟、侯胜海、侯公丁、赵金龙等这样英雄人物。因此,谣族又是一个富于反抗斗争精神的民族。 瑶族共有人口一百二十多万,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五个省区的一百二十多个县内,其中以在广西的人口为最多,共有七十四万多人,占我国瑶族总人口的近百分之六十。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瑶族多居住山区,并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这是瑶族主要特点之一。 关于瑶族族源的问题,一些学者和史学工作者曾发表过不同的见解,概括起来,有以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缓慢等原因,瑶族的传统道德教育颇具特色。至今这种独特的传统道德教育仍然对瑶族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对瑶族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特点及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对瑶族地区尽快地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瑶族民间组织是指在瑶族社会中,由瑶民自发组织形成的,调整瑶族社会关系的村寨机构。瑶族民间法是指瑶族人在处理和调整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时,用以约束全体成员,维持社会秩序,解决争端和纠纷,逐渐形成的共同行为规则。瑶族民间组织和民间法在当今瑶族社会中仍有现实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瑶山经济发展、传递民族文化的正面影响,也有阻碍瑶族社会发展的守旧、保守落后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瑶族新石牌制度是改革开放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形成的,是瑶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独特的思想根源和经济背景。在内容结构上可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有关维护社会治案、财产关系、家庭稳定的规定,其中针对盗窃行为的规定是瑶族新石牌最主要部分。在建立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瑶族新石牌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8.
瑶族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居住在我国南方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瑶族形成了内容全面、功能突出、影响深远的刑事处罚习惯法。瑶族刑事处罚习惯法包括处罚方式、处罚种类、处罚执行等内容,表现出瑶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荔波县是一个瑶族人口聚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荔波县瑶族民族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荔波瑶族民族传统文化对瑶族地区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快瑶族地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瑶族这个古老的山地民族,有着悠久而生动的耕山民族文化。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众多的学者专家对古老神秘的瑶族投来温情的目光,其部族依山而居,形成自己别具特色的山居文化,如“爬楼”等民俗更是趣味盎然。瑶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对瑶族民居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1.
“游耕”是对历代瑶族社会经济生活的精辟概括,又是瑶族社会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学术界对瑶族游耕的看法不太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游耕就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或说游耕略如北方之游牧。这些说法虽有其可取之处,但未能涉及到瑶族这种独特的游耕生活的实质。本文试图从分析广西、湖南部分地区盘瑶和过山瑶游耕的主要特色、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瑶族有何影响入手,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境内的瑶族,现有142万余人。瑶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民间文学是瑶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能的结晶。瑶族民间文学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说词等种类。近年来,笔者在研究瑶族民间文学过程中,发现瑶族民间文学与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神话、故事传说,或者是歌谣,无不渗透着宗教的内容与色彩。本文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试图阐明宗教与瑶族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蓝夷是起源于山东半岛的东夷族的一支,以种植蓝靛染蓝衣料习惯穿蓝衣而得名.在商代时,曾被商王仲丁、河亶的征讨,他们从山东经河南、湖北、湖南而与瑶族融合,形成为瑶族大姓之一.后来又从瑶族分出一支,与其他氏族结合形成了畲族四大姓盘、蓝、雷、钟.另一支蓝人则融入苗族.但更多的蓝夷因长期在楚国统治之下融入楚人,成为汉族的成员.  相似文献   

14.
平地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经过瑶族先民漫长的迁徙流离,大约于唐朝中期,平地瑶先民开始定居在湘桂边界的山脚、平坝及丘岗山地等较为平坦的地方.此后历经数朝,平地瑶族源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而生态环境的变迁则是导致平地瑶族群的形成分布以及多元化族源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以及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欧洲、美洲的瑶族人民中,长期保存并流传着一份记录本民族历史的重要文字资料《千家峒》。据《千家峒》记载,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重要的原始居地之一,瑶族先民曾经在千家峒一带过着非常自由、非常富裕的生活。到了宋元之际,官府发现了千家峒这片好地方,就将瑶族先民赶出了千家峒。自此以后,瑶族人民流散于南方各省的高山峻岭之中,形成了现的这种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局面。在宋元以后的漫长岁月里,瑶族人民过着四处流浪、极其悲惨的生活,他们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向往千家峒的民族心理,即希望重返千家峒居住,过从前那样的生活。在这种民族心理的支配下,几百年来,许多瑶族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千家峒的故地。由于千家峒在瑶族历史上和民族意识上的重要地位,所以解放前后都有一些学者到湖南、广西等地调查千家峒故地,并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千家峒不是一个真实的地方,而是泛指瑶  相似文献   

16.
瑶族人民长期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非常残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格外困苦,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特别勤劳勇敢。历史上瑶族人民反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连绵不绝,瑶族是一个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但组织程度和斗争水平较低,缺乏明确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平地瑶话分布在南岭一带,即湘、桂、粤三省区交界的江华、江永、宁远、蓝山、双牌,富川、恭城、钟山、灌阳、龙胜等县(自治县)境内。除了瑶族之外,当地的一些汉族和一部分待识别民族也使用这种话,总人口约100万左右,研究汉语方言的人称这种话为“湘南土话”。因为,说这种话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瑶族中的平地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写意画构图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写意画独具东方的审美特征,在构图形式上也丰富多变.随着中国画艺术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一种具有东方形态的构图律.它所构建的是稳固而富有韵律美的整体,是将各种美的元素构成的新格局,也是因立意而拓展开来的排列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从已有的瑶族史诗<盘王大歌>和古籍记载的民间槃瓠故事看,瑶族是从_华夏族群中分化出来、并在历史发展中分阶段形成的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直至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20.
禁风节是桂北瑶族独特的节日习俗,禁风节的成因与瑶族自然崇拜的宗教原因有关。狂风能对居住在山区的瑶族人民带来巨大伤害,瑶族人民通过民间文学的咏叹、民俗活动的安排、民间宗教的祭祀仪式,不仅避免了现实中的自然灾害对自身的伤害,还体现了瑶族人的生存智慧,实现了与历史上产生的自然灾害的和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禁忌到会期再到节日的历史演变中,体现出在族群迁徙和流动的情境下形成了同一区域不同族群间和谐共生的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