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词云: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数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其中“醉莫插花”二句,诸家注释多忽其深意,使人不能无憾。如徐培均《李清照》说:“词人最后还是抑制不住满腔的感慨,提醒自己‘醉莫插花花莫笑’,不要纵情欢乐。为什么?因为‘可怜春似人将老’了。上巳是在暮春之初,容易勾起诗人的伤春怀抱。”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说:“春似人将老,春天如人一样,即将逝去。人,作者自己。”就都存在着不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 杨师道诗,《全唐诗》存二十首,大抵都是应制颂圣之作。夏日午睡醒来,随手翻看,令人昏昏,又欲睡去,此时忽见一联云:“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不禁心目豁然。十字之中,不过野花蔓草,而暮春之景,闲淡之情,悠然不尽,简直可以列诸辋川名名。再细看诗题,乃是《还山宅》,这可真是廊庙无好诗,山林多佳句,偶尔回一趟山间别墅,便得江山之助了。发现这一联之后,逐渐已经淡忘了。又有一天,闲翻《阅微草堂笔记》,在第二十四卷里发现了这样一条:“狐能诗者,见于传记颇多;狐善画则不概见。海阳李丈砚亭言:顺治康熙间,周处士浔薄游楚豫。周以画松  相似文献   

3.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这首《菩萨蛮》是南宋爱国词人张元斡(1091—1160后)晚年之作。此时的老词人已因作词赠送主战派胡铨而触怒秦桧,早被消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访问柏林是在1982年春,当时我参加德国洪堡基金会(A.Humboldt-Stiftung)组织的旅游团,在西柏林停留时专门用了一天时间去了东柏林,并访问了当时属于民主德国科学院古代史和考古学研究所(菩提树下大街8号)的吐鲁番文献研究组。当时除见到茨木(Peter  相似文献   

5.
勾一幅春睡图 八字测命里经常有一句:七十岁,卒于春风之中,是说被测算的人,寿长为七十,善终.这样一种说法,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先生想出来的,让人听起来对自己的消亡反而自负又得意.在春风中长眠,听起来像是一生干大事,老了还能风光死去,让人心情和煦大感快慰. 有人爱好春游,有人贪恋春睡,陆游就说:不如睡乡去,万事风马牛.眠于春日,就好似听一段靡靡之音,莫名有了缠绵悱恻之意,恨不得沉浸其中.春梦与春睡略有些不同,但总在精神上脱不了干系,就像床上与上床.虽有"春梦了无痕",不过现实点来说,但凡春梦,总是要留下些证据的,比如贾宝玉湿了一片的裤子. 美入睡在海棠下 春日里,美人睡觉更添美,《红楼梦》里的才子佳人,必要春睡一把才显其媚态,黛玉就有潇湘馆春睡发幽情,"星眼微饧,香腮带赤",惹得宝玉心头发痒.情思睡昏昏,小说唱本里的男女好戏也多在这个时间发生:王实甫以天纵之才,在《西厢记》里精心为崔莺莺和张生搭建谈情说爱的舞台,情景道具如下:暮春时节、没人的花园、不知道真假的睡着、月亮……春睡是用来激荡气氛的,一动的眉头、娇嗔的鼻息,无不在情人心头撩拨.这样一想,杜丽娘也春睡过、西方的牧神也春睡过,很多女主角都这样不怕冷地睡在花园里过,很有假寐的嫌疑.  相似文献   

6.
<正>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是游宴诗序中一篇著名的序文,也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诗。《世说新语》中曾说,当时“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兰亭会也就是这种美日相邀风气下的集会。史载,东晋水和九年(公元3S3年),王羲之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于暮春三月,曾与司徒谢安、司徒左西属谢万、右司马孙绰及其子凝、徽、操等四十二人,会于会稽绍兴西南的兰亭,临水洗濯,行修契之礼,按当时风俗以此消除不祥。而流觞曲水,人各赋诗。王羲之受众之托,乘兴即席,为这次集会的诗集写下了  相似文献   

7.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3,(3):118-120
有关李清照去金华次数的材料仅有两则 ,一是《打马图序》所说的绍兴四年十月 ,一是《金石录后序》记载的绍兴元年春由衢赴越。人们一般根据前一则材料认为《武陵春》词作于绍兴五年 ,但后一则隐性材料提供了《武陵春》词的内容、写作情景与李清照生平遭际最相合的时间 ,根据这则隐性材料 ,我们认为《武陵春》词应作于绍兴元年。  相似文献   

8.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乃有生命,江川湖海是水之大者。作为圣人兼智者的孔子,对水情有独钟。智者乐水,他在静水流深中看见智慧;吾与点也,他在暮春沂水中发现诗意;逝者如斯,盈科后进,他在逝水中发现时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以文化为寄托的生命在黄河边万念俱寂,他发现这是死亡之水;美哉水洋洋乎,吾不济之命也夫,此命运所不容己者,此是命运之水;乘桴浮于海,大海是向他允诺的敞开之域,然而,他只是一笑了之。"临流兴怀"是孔子涌现自我真实生命的方式之一,一个至情至性的孔子在江川湖海中现身,他即凡而圣,即圣而凡。  相似文献   

9.
<正> 一、“浴乎沂,风乎舞雩”新解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风乎舞雩,詠而归。”(《论语·先进篇》)这段话是曾皙谈志向时说的。从古注到今注,不少的人都把“浴乎沂,风乎舞雩”,解释成在沂水里洗澡,在舞雩乘凉。师承口授,辗转相传,好象已成定论。仔细推敲起来,这个传统解释,是需要商榷的。 它的主要问题,是与季节时令不合。周正建子,以十一月为岁首。所谓周正的暮春,即  相似文献   

10.
“又来了”     
某报曾刊出一条标题:“统战工作的春天又来了”。妙哉,“又”字。盼只盼:“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怕只怕:“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若无“又归去”,何能“又来了”。编辑和读者都陷入这个困惑中。 春去,岂是薄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记否,百花园里也曾争奇斗妍,千红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物性观是在“用心若镜”境界中的实现,以“无”的心境去化解一切认知、 功利之心对物的偏解,并寻求在“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的境界里物性的回归。《庄子》“乘物以游 心”的物性观包括了对作为自然的物、作为工具的物等物性的讨论,“游”作为心的艺术性的创造, 是物性回归中重要的一环。在“游心于物之不得遁”、“游刃必有余地”的命题下,努力摆脱主客分离 之心体下理性与功利对物的统治,使物性在道心的艺术性、创造性的运作中得以充分的呵护。这种 物性观经现代阐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正悲秋,汝又伤春矣!”——宋词主题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春”与“悲秋”这一传统的文学主题在宋词中表现得非常集中、强烈。其中的“伤春”主题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 ,有的旨在抒写时代哀感 ,有的重在表现身世之悲。前者主要产生在风雨飘摇的乱离时期 ,针对性较强 ;后者则是特定环境下某种情绪的流露 ,意义指向是多元的 ,但与“忧生之嗟”更为相近。而“悲秋”的心理指向主要定位在“感士不遇”方面 ,在南宋作为抗战志士的词人身上表现为更为悲郁的“英雄失路”的情怀。到了朝代鼎革的宋元之际 ,词人“悲秋”更多的是将“悲身世之秋”与“悲时代之秋”打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宋高宗朝初年的王安石批判与洛学之兴高纪春(河北大学历史所)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北宋政权在新、旧两党的激烈斗争中几经反复,最终落入蔡京等一批投机官僚的手中。蔡京集团在“绍述”旗帜下的一系列倒行逆施,正如当时一般正直士大夫所指出的那样,是“假绍述之名,行...  相似文献   

14.
五行说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词语中也打上了深深的印记,这种‘部记”在现代词语中还留下痕迹。五行说对词语的影响,首先是演绎出了代称系列。所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古人认为.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就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所以他们用五行说去解释自然和社会的万事万物,拿五行去比附五方,拿五方去比附四季,又拿四季去比附五色,……形成一套思想体系,并因之而李乳了一系列代称。董仲舒在格秋繁露伍行之义篇中说:“木居左,金庸右,火居前,水居后,上居中央……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  相似文献   

15.
近代史上印度大诗人泰戈尔(1861—1941),于1924年春访华时,曾在北京清华园小住半月有余。诗人的来访,使清华园“益呈霭祥可爱之象”,为中印文化交流史增添了一朵绚丽之花。泰戈尔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世族家庭里。那时印度还处于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十多岁时,  相似文献   

16.
宋词在伤春背后的情感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因此中国人对自然十分关注,自然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理.这种影响渗透到文学的创作中,因而伤春悲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几大主题之一.伤春主题在宋词中被发挥到了极致.然而宋词中的伤春已不是简单的天人感应,词中之"春"是一个民族艺术审美和情感联想的社会心理基础,词中之所伤乃生命之伤、爱情之伤以及家国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形夭千”为是,而“刑天舞干戚”为非。因此专说精卫衔木填海,虽无千岁之春,而猛志常在,化去不悔。此与十三首之基本旨意相贯通,既赞颂,又叹惋,既神话,又现实,是借咏精卫以自咏也。这是陶渊明对自我人生价值之认可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盛唐诗人王之涣家世与事迹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唐诗人中,王之涣是至今仍享有盛誉者之一。他的诗篇流传下来的虽仅有六首,而《黄河远上》一绝今仍称为绝句之最。但其事迹不载史册,千载而下,引为憾事。自从先父印泉公于一九三二年在洛阳购得《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王志》)其生平始揭露于世。章太炎先生跋识谓:“诵其诗而不悉其人之行事,得此石乃具详本末,真大快也!”。去春,余游河南新安“千唐志斋”,继购得《千唐志斋藏志》两巨册,其中收有《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夫人勃海李氏墓志铭》(以下简称《李志》),细读之,乃王之涣夫人之墓志也。地不秘宝,《李志》继《王志》之后出土公布于世,使我们对王之涣的家世与行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岂非大快之又一快耶!爱  相似文献   

19.
李建国 《学术研究》2006,(1):142-142
初唐时期的大多数文人都是由隋入唐之士,清人所编《全唐诗》、《全唐文》将部分作者创作于隋代的作品收入其中。陈尚君《全唐诗误收诗考》一文对隋唐之际作者在隋所作之诗作了详尽的考证,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全唐文》中隋唐之际作者在隋所作之文作出考证。现考之如下。《全唐文》卷一三一,王绩《三日赋》。王绩在序中交代了文章的创作时间及缘由:“余以大业四年,获游京邑。暮春三月,暂骋娱游。……不能默尔,聊为赋焉。”据此,知此文作于隋炀帝大业四年,时王绩18岁。《全唐文》卷一三二,王绩《醉乡记》、《五斗先生传》。二文皆作于…  相似文献   

20.
暮春四月。徽州大地砚海领域,一颗巨星殒落——闻名遐迩的徽州最具权威的砚雕大师胡震龙先生,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悲痛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