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历史上甘南藏族妇女受自然环境、藏传佛教、性别角色和特有婚俗等的影响,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今天这一状况虽然有所改变,但仍然不容乐观。本文在对当前甘南藏族妇女受教育现状及影响其教育和社会化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改善藏族妇女受教育状况和提高她们的文化素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甘青藏族妇女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藏族传统社会消极女性观的普遍存在及特有禁忌和习俗的束缚.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提高藏族妇女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既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广大藏族妇女自身的积极努力和配合,前者为其创造外部条件,后者则为其提供源动力.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滞后的地区之一,其主要贫困问题之一是藏族贫困妇女受参政意识约束的基础性贫困。藏族贫困妇女参政是三江源地区藏族贫困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三江源地区藏族贫困妇女参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三江源地区藏族贫困妇女参政提供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迪庆藏族妇女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庆藏族妇女在历史上没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力 ,宗教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 ,也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但在家庭中却掌握经济实权 ,有些地区有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 ,经济大权均操于女子手中。现代社会迪庆藏族妇女参政议政 ,迪庆藏族自治州女干部占干部总人数的 36 1% ,土生土长的藏族妇女担任过州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务 ,迪庆藏族妇女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拉萨市藏族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目的受到社会经济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在向以情感为主导型的现代生育阶段发展:家庭收入越高的妇女越看重工具性目的,个人收入对妇女的生育目的却没有显著影响;有配偶同住的妇女减少了孩子的工具性目的,对婚姻满意的妇女减少了对孩子带来爱的需要,但又害怕不要孩子受到非议;有有报酬的工作的藏族妇女比较重视孩子的工具性目的和情感目的;常住藏族妇女的情感目的比流动妇女大.  相似文献   

6.
妇女广泛自觉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比较的视野看,藏族妇女政治参与相对来说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存在着历史与现实相互交错的种种制约因素.只有从经济、教育、民族传统影响及现行民主制度运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找出藏族妇女政治参与的真正阻碍因素,从而为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龙江流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特别是藏族妇女服饰,形成了"十里不同装"的靓丽风景。白龙江流域藏族妇女服饰大致分为上迭服、下迭及舟曲上河服、舟曲山后服及博峪服四种类型。这些服饰总体特征与其他藏区服饰有所不同,体现了鲜明的区域个性。丰富多彩的白龙江流域藏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透视了该地区藏民族的审美价值观,也体现了藏族区域服饰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藏族妇女服饰作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鲜明而直观地显示了其服饰文化的独特个性与民族特征。藏族妇女服饰的流变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笔者对迪庆藏区妇女传统手工技能进行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迪庆藏区藏族妇女与传统手工技能、藏族妇女在传统手工技能中的参与、传承及现状和保护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0.
四川藏族,地处历史文化沉积丰富的民族走廊,其独特而复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造就了四川藏族妇女腰带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实属藏族装饰艺术中的奇葩。本文以四川藏族妇女的腰带装饰为对象,着重探讨腰带装饰在造型、纹样、色彩、材料以及工艺上所表现出来的装饰特点、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女童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共识.众所周知,藏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唤起藏族女童教育意识的觉醒,对藏族地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藏族女性人格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揭示了藏族女性自我教育意识淡漠的深刻社会文化因素,阐明实现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超越是藏族女童自我教育意识觉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代是甘南藏区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民族精英在教育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重视汉文化的学习,创建民间文化团体,革新寺院教育,极大促进了汉藏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藏族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可称为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民族法学教育予以培育.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关于西藏教育史的主流观点将西藏教育的历史限制在体制性教育的狭隘领域内,丧失了历史人类学所追求的他者的立场,使得西藏教育史成为庸俗进化论的注解。文章认为,在教育史上还存在另一种为学者所忽视的小区性社会教育;这种教育使体制性教育得以成立;通过援引卡尔.波拉尼的实质性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文章认为小区性社会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社会和文化嵌刻性。文章从一个藏族小区的现代教育发展历程着手,考察小区性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于它承载着藏文化的基本信息;同时指出,现代性学校教育在西藏的扩展是和西藏传统的体制性教育——寺院教育并存并且动态互动、互补的;寺院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他者,其优越性至今未被超越。然而二者都需要以小区性社会教育作为存在的基础和在历史的进程中作为互相转换的中介。从个体的竞争力上说,我们很难判然断定体制性教育优于小区性社会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发展体制性教育,我们必须培育作为其基础的社会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海省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地域间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因此,如何实现藏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我省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当前我省藏区义务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并就实现藏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6.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仅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位制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对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诸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五大教派的寺院教育的特色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统观念、经济利益、外部环境和职业教育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仍是西藏教育中的"短板"。进一步发展西藏职业教育需要我们转变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树立现代人才观;立足地方社会发展实际,定位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科学设置专业,形成特色和优势;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藏汉双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回应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自身的民族文化意识方面表现比较乐观,而在文化回应在专业领域的应用情况还比较浅显。笔者就此分析了社会、个人、学校以及教师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将藏族文化教育贯彻于藏汉双语教育的始终,加强双语文化人的培养,教师要成为文化回应先行者,大学生要积极发展自己的文化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调查藏语安多方言区牧区土语片内的一个小城镇(尼玛镇)的语言活力、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结果显示,当地藏语文活力旺盛,所有被试都能用藏语流利交谈,藏语是当地的主要交际用语.大部分被试(77.4%)掌握汉语,是藏汉双语人.被试的语言文字态度的包容性较强,绝大多数被试认为藏语文和汉语文都很有用,希望藏汉语文在当地得到发展.所有被试都希望后代接受藏汉双语教育;61%的被试希望后代在接受藏汉双语教育的同时接受英语教育,成为多语人.目前调查地已逐渐发展成一个藏汉双语社区,这对在保护语言文字多样性的同时发展地区经济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