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因素与拉美、东亚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尽管有影响,但作用有限。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或不利于经济政策的制定或实施的环境。只有在合适的体制条件下,文化才能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被誉为“经济奇迹”。1960年,在亚洲最富...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菲律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落后于许多亚洲邻国,被人们称之为“亚洲病夫”和“亚洲地区的拉丁美洲”。然而,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事实证明,这个“亚洲病夫”较之亚洲其他国家更富有活力。1997年,早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私立机构就作出预测,1998年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这一增长率高于世界上大多数低收入国家,也是近年来不曾出现过的。当金融危机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冲击菲律宾时,菲律宾所受到的影响要远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事实也确实如此。近年来,关于亚洲金融危机,学术界有两种重要的经济理…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亚洲金融危机的最新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亚洲金融危机的最新印证王逸舟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说起,探讨了目前仍在继续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由国际货币基金体现出来的国际组织的力量,亚洲一些国家出现的社会情绪和政治动荡,以及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的某些新动向,均...  相似文献   

4.
再论东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笔者曾在《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2期上发表过《论东亚模式特征》一文,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有种种不同的看法,金融危机后争议则更大。现将最近思考的几个问题整理出来发表如下,供学界讨论。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和国内学者对东亚模式的重新思考与深入探讨。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粉碎了“亚洲模式”。①美国《外交》双月刊说得更加明确:“亚洲金融危机证明美国经济模式正确”。②在国内,尽管对东亚模式持支持者居多,但也有较大争议。无非三种论调:一、否定论,认为东亚金融危…  相似文献   

5.
论著提要     
1997年之前的亚洲宏观经济与高利率〔日〕桥本叶子  人们普遍认为 ,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 ,在深受金融危机之苦的东亚国家 ,金融当局采取了有效的汇率政策 ,以限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比范围。这一政策加速了资本的短期流入 ,从而避免了外汇风险。与此同时 ,这一限制措施也对本国货币和资本账户产生了某些影响。第二 ,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了财政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已指出 ,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部门和资本市场存在着某种脆弱性。巨额资本流入那些金融制度并不完善的国家 ,其结果便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从这一观点出发 ,…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世界开始步入后危机时期。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在后危机时代的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作用,须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内外基础设施项目,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可通过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亚洲基础设施股份银行等方式,加强区域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徐聪 《创新》2010,4(1):72-75,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保证经济稳定,维护金融安全,使东亚各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和发展空间,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对亚洲金融合作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推动效应的原因,总结在金融危机推动下亚洲金融合作的发展特点,并展望亚洲金融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与发展相抗衡的全球化 :以亚洲国家为例》(Mondialisationcontred啨veloppement:lecasdespaysasiatiques)一书的作者是迪亚娜·奥什雷什 (DianaHochraich) ,由法国西莱普斯出版社 (Sillepse)于 2 0 0 2年出版 ,全书共 2 1 8页。作者回顾了 1 997~ 1 998年曾严重影响部分亚洲国家发展模式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 ,思考了在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实施的制度改革 ,这些制度改革———“规范化”应对的是国际金融发展带来的持续增加的不稳定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危机。作者并未站在全球化拥护者的立场上 ,而是从头至尾都采取一种批评的…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的金融动荡。它已经波及整个世界,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立足于亚洲,试图揭示和论证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并阐述美国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一、国际货...  相似文献   

10.
亚洲金融危机可能是柏林墙倒塌后最重大的事件〔俄〕Д.科瑟列夫时至今日,人们还没有最终明白,亚洲的经济到底出了什么事。更难想像当前的金融危机将对下个世纪(近20年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太平洋”世纪)产生什么影响。现在亚洲发生的事件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只有过一...  相似文献   

11.
论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对华人经济的影响蔡林海在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华人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随着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开始进入一个痛苦的调整期,华人经济在经受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是否能迎来一个新的转机?本文以笔者对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各国的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一些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者提出了"亚洲中心"传播研究的理论架构。从思想背景上看,"亚洲中心"的灵感来源于"非洲中心"的概念,受惠于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形成了一些基本预设和相对完整的理论构想,但是也受到一些批评和质疑。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慎用"亚洲中心"的提法,抓住亚洲传播的作为一种传播伦理学的核心内涵,深化和充实传播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美国发生的衰退倾向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的衰落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在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政治结构变化和政治衰退;其次,引发"特朗普革命"即政治生态混乱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社会差距的扩大,金融资本主义下的赌博经济和美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对外扩张。"文化是宿命的",正如这一名言所预示的那样,近二、三十年来新兴亚洲经历了快速的崛起,在这一过程中,儒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等亚洲文明在传统的意义上得以复兴。亚洲固有的文化与从深层对其给予支持的亚洲文明,在几个世纪的沉默与衰退之后,开始成为地球新的宏大秩序的文化源泉。亚洲固有的文化和文明的复兴,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向当今的世界发出了历史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日元国际化”的口号下,推行日元基准货币化计划,谋求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系和以日本为主导的区域性经济网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日元圈”首次进入了组织化、制度化阶段。它无疑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产生众多的制约,大大约束中国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选择余地。本文依据基准货币的基本特性,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框架内,探讨了日本推行“亚洲日元圈”的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从亚洲地区经济的各层面和基准货币的三种货币功能分析了“亚洲日元圈”的既成基础及日元基准货币化的近期可行性;并根据冷战后日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预测了“亚洲日元圈”前景中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06,7(6):131-142
迄今为止的日本国民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大问题上。关于前者,先行研究多侧重于与欧美国家的比较,而忽略了与在文化渊源上关联很深的亚洲国家的比较,其研究成果对某些人宣扬“日本文化特殊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后者,大多数的先行研究都非常重视从“风土论”即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究日本国民性的成因,而从社会历史条件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则略显不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加强对日本国民性的前瞻性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7月东南亚货币汇率急剧下跌所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完全过去,其影响的范围已包括整个东亚地区。历史上,经济的低潮时期往往伴生军事对抗的加剧和安全局势的动荡,如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就是促成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虽然时至今日国际...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东亚各国认识到它们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 ,从而促进了以“东盟 +中日韩”为地理范围的东亚合作。金融危机后的新现实、东亚国家自主性的提升、“1 0 + 3”领导人会议所提供的政治支持 ,都推动了东亚合作。但是 ,东亚合作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论著提要     
金融危机的第三次浪潮〔俄〕B.扎加什维利1998年5月笼罩俄罗斯联邦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是继1997年秋和今年1月后的第三次金融动荡,又称第三次金融危机。本次金融危机的起因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投资者从世界所有不十分稳定的金融市场,特别是从俄罗斯股市...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的金融危机促使东亚地区各国更加关注一件事情,即建立更为紧密的地区金融合作关系.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商议之后,日本提出了一项建议,即建立亚洲金融基金,以利于宏观经济监督和金融监管,并进一步在区域层面上共享资源.在1997年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亚洲金融组织的相关建议被提交到大会上进行讨论.美国、欧洲国家和中国对此项建议表示强烈反对,并迫使日本收回了该项建议.然而,亚洲一些国家仍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接触,为建立更为紧密的地区金融合作关系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教授于2009年2月18日在新加坡“佛教横跨亚洲:物质、知识与文化交流的网络”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这次国际会议是新加坡近年来所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佛教会议。佛教对于亚洲以及亚洲的文化互动曾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至今与现代世界息息相关。负责此次研讨会组织工作的亚洲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沈丹森教授嘱译者将阿马蒂亚·森教授的演讲译成中文。本刊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