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宏纬 《南亚研究》2002,(2):89-92
20 0 2年 6月 2 6 - 2 7日 ,我应美国夏威夷亚太安全研究中心主席 H.C.Stackpole(海军退休中将 )之邀 ,赴檀香山出席了该中心召开的题为“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关系的动力”(Dynamicsof China's Relations with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多边国际研讨会。美方出席会议的大部是军方研究人员 ,来自非军方的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只有一位 ,即《旷日持久的较量 :2 1世纪的中印竞争》一书作者高龙江教授 (Prof.John W.Garver) ;另有一位旅美中国学者袁劲东博士。中国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大陆方面的 4位学者及台湾正大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一位学者。…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25—30日,在杭州召开了利用外资问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任中方名誉主席,斯隆管理学院院长西格尔任美方名誉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浦山任中方主席,美方主席是斯隆管理学院罗宾逊教授。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和西方的高级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45人。会议讨论了政府关于外资的政策,评介了世界各地区吸收外资的经验,分析了外国企业卷入的利弊和所有权、市场、技术及人事问题,着重就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和投资环境作了研究和评价。现将西方学者和企业家对有关问题的观点和建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和美国过程中心联合举办的“过程思维与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3年1 1月1~9日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会议的主题是研讨过程哲学的教育理念和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改革。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小约翰·B .科布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怀特海的大学理想”的学术报告。科布指出,大学的模式有4种:巴黎大学模式、哈勒大学模式、柏林大学模式和凤凰大学模式。巴黎…  相似文献   

4.
据匈牙利《经济评论》杂志1980年第10期报道,1980年5月7日至9日,匈、美经济学家在美国坎布里奇市讨论匈牙利经济发展和体制问题.双方各出席九名经济学家,美方另有多名观察员.匈牙利代表团由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席马伊·米哈依院士率领;美方由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爱德华·赫维特任团长.会议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八十  相似文献   

5.
林昶 《日本学刊》2002,(4):154-157
一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 ,“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2 0 0 2年 4月 3 0日至 5月 2日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是该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 1 2届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主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以及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共 5 0余人与会。此次会议的召开 ,正值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之际 ,与会专家、学者对 3 0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 ,中日两国为构建“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而积极努力 ,两国高层互访…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加拿大公民项目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人权与外交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3~ 2 4日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丹麦等国的专家参与了讨论。研讨会的主旨在于探讨人权与各国外交政策的关系 ,主要议题如下 :1 国际人权理论 :西方与非西方人权理论的差异 ;2 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国内因素 ;3 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比较 :加拿大、美国、法国以及北欧国家 ;4 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践与理论争论 ;5 中国与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比较。首先发言的是来自美国的戴维·福赛…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左派人士发起并且已经持续了 1 9年的社会主义学者大会于 2 0 0 1年 4月 1 3~ 1 5日在美国纽约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墨西哥、南斯拉夫等国家的 2 0 0 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成勋研究员、桁林副研究员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方世南教授一行3人出席了会议 ,并向大会提交和宣读了“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中国‘十五’计划战略”、“中国对预防和消灭艾滋病的努力”等论文 ,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新世纪重建…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 (CenterforProcessStudies,USA)联合举办 ,美国国际文化研究院协办的“过程思维与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 ,将于2 0 0 3年 1 1月 1日至 9日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一次高层次的中外教育专家的对话 ,会议将为中外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对话的场所 ,旨在应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加强中美学者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期间将组织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若干美国大学以及具有办学特色的中小学 ,并与…  相似文献   

9.
东亚图书馆的历史沿革老约翰·洛克菲勒 (JohnD .RockfellerSr.)于1 91 3年创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自创立以来 ,该基金会积极参与建立和发展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西方的中国学研究始于欧洲 ,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美国起步较晚 ,学术界大约在 2 0年代末开始关注中国 ,并意识到研究中国的重要性。洛克菲勒基金会从那时开始就积极参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1 92 8年 1 2月 1日 ,美国“首届促进中国学会议”在纽约哈佛俱乐部举行 ,发起者是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 (ACLS) ,资助者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这次会议意义重大 ,从此 ,“中国学”正式进入了美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与世界经济》(ChinaandWorldEconomy)杂志创刊1 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与世界经济》编辑部于2 0 0 3年1 2月1 2日在北京举办了题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是国内惟一用英语发行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5月 3 0~ 3 1日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了“中国与因特网 :技术、经济和转型中的社会”研讨会。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的因特网取得了蓬勃发展。因特网对于北京的文化人来说曾经是外国的东西 ,如今却已进入 460 0万中国人的家。尽管因特网在全球的发展由于网络公司之间的冲突而速度放慢 ,中国的网络业却持续扩大。在本次会议上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政策分析家、企业领导人、记者和法律界人士共同探讨了这一有趣的现象。会议期间讨论的问题有 :为什么因特网在目前的不利情况下能够在中国持续发展 ?因特…  相似文献   

12.
钟鑫 《日本学刊》2001,(3):146-149
20 0 1年 3月 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就日本政局最新动向和中日关系现状问题召开了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美国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办公厅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知识出版社等单位的 2 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以下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一、日本政局的最新动向与会专家、学者指出 ,在一连串政治丑闻的打击下 ,森喜朗首相的支持率持续下跌 ,他很可能在拟于 4月提前举行 (按期限…  相似文献   

13.
由全美中国研究学会 (AmericanAssociationforChineseStudies,AACS)主办 ,旧金山大学协办的题为“新千年的大中华”(“Greater”ChinaintheNewMillennium)全美中国研究学会第 42届年会于2 0 0 0年 1 0月 2 7— 2 9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 1 30多位学者携带 75篇论文参加了本次会议。AACS成立于 1 959年 ,是全美唯一专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跨学科专业和学术组织 ,其核心成员主要由美国各大学中的汉…  相似文献   

14.
胡澎 《日本学刊》2001,(5):151-157
20 0 1年 7月 9日至 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主办的“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近 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科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成立于 1999年 ,去年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次会议是该课题组成员与国外同行的一次学术交流会 ,在一定意义上 ,也可以说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会。会议共收到 2 6篇论文 ,有 2 1位学者在会上做了正式发言。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万峰、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家、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一、会议概况与学术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2 0世纪的历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1 7~ 1 9日在南京召开 ,来自世界四大洲的 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广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学者 ,以及江西人民出版社、山东教育出…  相似文献   

16.
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学术”作为一种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历史普遍意义的学术思想,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早已由遍及全国而波及国外,因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这一可喜形势的推动下,由宁波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宁波师范学院、宁波市文化局和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1993年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于3月21日至25日在宁波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八十多位学者欢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收到论文60多篇。会上,学者们就“浙东学术”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内容涉及“浙东  相似文献   

17.
"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6日,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据悉,这是上海首次就危机管理问题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他们就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特别是“9·11”后美国危机管理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一、“危机”、“危机管理”、“后果管理”等术语的界定在术语界定方面,中美学者的意见不尽相同。就“危机”而言,有的中国学者强调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有“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含义,而与会的美国学者则认为,“危…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1 0月 2 2~ 2 4日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单位协办。来自法国、希腊、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印度、日本、美国等 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国学者共 1 0 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  相似文献   

19.
叶琳  韩铁英 《日本学刊》2008,(1):139-153
2007年11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冈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四次中日安全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日两国的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蒋立峰由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9月16日至19日在长春举行。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118人,日方学者及日本驻沈阳总领事等共16人。会议收到论文71篇,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