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就是把存在等同于思维,是哲学家的思维创造美妙世界的原理”,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命题,并认为黑格尔这个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彻底批判了的,应当全盘否定。黑格尔这个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学说的评价如何?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学术月刊》上看到杨献珍同志有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三篇文章,从中受到很大的教益。杨献珍同志是我国理论界的老前辈,二十多年前由于坚持自己的理论学术观点,惨遭党内那个“理论权威”的迫害。现在他虽已年迈,但为了繁荣学术文化,仍积极参加学术争论,这种精神和勇气,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杨献珍同志在三篇文章中,都提到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有关“同一性”和“等同性”的翻译问题,并坚持认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整本书都是批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的”。本文想就上述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把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说成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也未免太武断了。不要说它还可以作唯物主义理解,即使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也不一定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5.
一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具体的,辩证的同一(统一);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从整体上讲,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它所说的就是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思维和存在是一个东西”。我们认为,把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学说,说成二者“等  相似文献   

6.
以往我们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包含着世界观本体论和认识论主客同一性两方面内容,这是片面的。与此相联系的另一种情况是我国当前哲学人学的理论建设呈现出某种本体论的缺失,人学本体论的问题还没有被摆到正确位置上。实质上思存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人的心灵与肉体的关系问题,即人学本体论问题。我们要建设具有时代水平的哲学人学,必须重新理解和定位思存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中央还提出了批判先验论,这将会把全党全国干部的哲学水平,把干部识别唯心主义的能力大大提高一步。但遗憾的是,在这次批判先验论的运动中,对于先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没有触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客观唯心论,也是主观唯心论,也就是先验论,而在中国的哲学界有些人却把它认为是唯物论,甚至认为是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是恩格斯肯定了的,以致在哲学战线上引起了思想混乱达二十年之久,尚未得到清算。现在应该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已经进行多年。讨论中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的,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中,王若水、撒仁兴等同志认为思维存在共处于物质世界、人类世界、社会生活的统一体中。诸松等同志则认为:这统一体是实践(见“理论与实践”今年五月号),并且认为:如果承认思维和存在共处于物质世界、人类世界、社会生活这一统一体中,就会得出唯心主义结论。那么,究竟那一种观点正确?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 ,不同的存在方式造就、生成着事物不同的本质。人的存在方式是“类”、是实践 ,这是相对于“物”、即人之外的“非人”的存在方式提出来的。人的存在方式之所以是“类”而不是“物”的存在方式“种” ,这是由于前者的生存活动是“实践” ,后者的生存活动是“本能”所决定的。换句话说 ,物的“种”特性是由物的自然基础、自然属性决定的 ,而人的“类”特性虽然不能说与人的自然基础、自然属性毫无关系 ,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讲 ,则是由其实践基础、实践属性决定的。那么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究竟具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认为,王船山的“气者,理之依也”是“思维依存于存在”,“理在气中”是“思维不能离存在而独立”,“气上见理”是说“‘理’是反映客观存在发展的思维活动”。总之,“理依气生”,“气或物质为第一次的,而理或思维为第二次的”。对于上述观点,我有点疑异,提出来与侯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2.
以希腊哲学为背景,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希腊哲学中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这对于把握浩繁纷杂的希腊哲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理解“存在”概念在希腊哲学中的内涵变化是问题的核心。从分析自然哲学、智者和苏格拉底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入手,剖析了希腊人对于“存在”从寻找万物本原,追问事物共相,创建理念世界,到个体事物即是实体的思维演变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理性思维从感性向抽象、从客体意识向主体意识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永庆 《齐鲁学刊》2004,42(3):17-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集体思维和思维共生赵继明一、集体思维———从一则案例谈起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日德兰半岛上有过一个自发的周末沙龙,人称“伦贝俱乐部”。它的发起人是丹麦著名医学教授、糖尿病专家伦贝①,参与人是他主持的课题组成员。他们“俱乐”时每每没有什么主题,所谈开始...  相似文献   

15.
1893年7月14恩格斯致信梅林:“被忽略的还有一点,这一点在马克思和我的著作中也强调得不够,存这方面我们两人都有同样的过错。这就是说,我们最初是把重点放在从作为基础的经济事实中探索出政治观念、法权观念和其他思想观念以及由这些观  相似文献   

16.
要把主体间性理论真正整合进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之中,首先是要从根源处探明主体间性的实践生成问题;而要探明此问题,思维和存在的矛盾运动是实践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中可选择的一种理论视野.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在思维和存在矛盾运动的视域中,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的辩证否定,具有与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转向"不尽相同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三次国内战争开始于1945年8月?还是开始于1946年6月?目前史学界说法不一。因此,这就导致了这次国内战争的时间是4年,还是3年的问题。对此时间至今仍无统一说法的原因,主要是牵涉到是否把1945年8月至1946年7月,这一年的时间定为从抗日战争到第三次国内战争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答孙春山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三月下旬接山东省济宁地委党校教研室孙春山同志来信称:在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对第二章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同志们理解不一,难成定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命题,明明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等同于现实世界的唯心主义论点,但为何对这一命题要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来肯定?诚然,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而且思维对存在有反作用,并且是实践把二者沟通起来;但这能纳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之下吗?……现在是否人们把这个“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把这个唯心主义的命题,硬要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呢?马列原著人们已经学了几十年了,对其理解,应该有个定论。我们的理解不知对否?……  相似文献   

19.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我国学术界长期来讨论的一个问题。文化大革命前,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学术理论问题搞成了政治问题,讨论的一方——杨献珍同志,遭受迫害。同时在理论上也造成了混乱,直到如今尚需要进一步澄清。现在陆续发表了杨献珍同志在当时写的文章,这就把讨论的问题恢复了原来的面貌。但是,到目前为止,讨论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在一些问题上分歧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拟从哲学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顺向思维、异向思维和反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造过程中,在通过自然观察、自然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和社会试点等感性方法所获取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必须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理性思维的加工,以便揭示出未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创造过程中的理性思维是一个极其艰巨和复杂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交叉的思维过程,因此各种理性思维方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顺向思维顺向思维是一种从人类已有的成果出发、以人类已有的成果为思维原点、又创造性地推动着人类已有成果向前发展的思维方法。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类已有的成果;二是对人类已有成果进行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