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学方法,是文学批评与研究的思维方式,参照准则,切入视角,研究手段等内容的总称。它大致包括这样三层内容:(1)哲学元方法,如历史唯物主义、反映论、存在主义,以及哲学化了一般科学方法,如系统论。它们体现了文学的本体论意义。(2)具体科学方法,如文艺心理学方法、文艺语言学方法、文艺社会学方法等,它们体现了批评研究的切入视角,具有文学各个构成方面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学实践的历史发展出发, 针对当前文艺批评本身的探讨比较薄弱的现状,根据作者本人数十年来从事文艺教学及文艺批评写作的经验,结合具体文艺现象进行了生动活泼的阐释和说明, 从中显示出一种富有个性魅力的独特的批评观。作者认为, 好的文艺批评不仅要求理论思维的整体性和深刻性,而且要与活生生的艺术创作实践紧密相联,并应有自己的生命体验。文章涉及到文艺批评的宗旨、态度、方法和特点等各个方面, 读来给人一种艺术真谛的启迪和享受。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准确地研究和理解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对于繁荣和发展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对于文艺界防止和克服来自“左”的和右的两方面的干扰,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毛泽东在他著名的文艺论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文艺批评。”这就具体阐明了文艺批评在整个文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加以正确理解的是,这里讲的“斗争”一词,决不是残酷斗争、无限上纲、无情打击的同义语,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单纯是政治意义上的批判和斗争,而是尊重文艺界的客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十分关注文学艺术事业的成长和发展。他在对文艺工作者的三次《讲话》中,联系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对当时文艺界出现的“左”及右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批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同志强调要开展正当的文艺批评,认为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环节,从阐述文艺自身规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的性质、任务,并就文艺批评的原则、标准作出了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当时对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今天,这些论述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艺批评是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理论向前发展的重要武器。冯雪峰同志是“五四”以来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学习他的文艺论著和他的实践活动,有助于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提高我们的文艺创作水平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水平。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问题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实践中普遍引起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现实主义的定义入手,认为它作为“再现型”文艺的基本创造形式,既不会过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创作模式,而是一种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开放体系。本文通过对各种文学创作现象的具体分析,论征了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的种种审美形态及其得失,认为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应采取多元互补的文艺方针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三年前全国规模的真理标准讨论以来,在文艺评论中用“凡是”态度对待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的文艺论述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这标志着我们的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研究正跨入一个新阶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仍然存在着另一种类似“凡是”的做法——对鲁迅、高尔基的话搞“句句是真理”:有那么一些文章,不分场  相似文献   

8.
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文艺不仅反映现存冲突,而且解决这个现存冲突.而文艺对现存冲突的解决既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因此,我们在肯定文艺所包含的真实内容的同时,也要揭露和批判文艺所蕴涵的虚假内容.否则,文艺批评就会丧失真正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知识”的一般概念可以用3个层次来描述。第一层次是能够从相似的过程、现象或客体中识别出某种过程、现象或客体。有些教师在识别的层次上讲解新教材,不检查  相似文献   

10.
当前 ,文艺批评信誉不高 ,标准混乱 ,批评家各说各理。要重塑文艺批评形象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批评中的“定位”。批评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元多派 ,但也要有一个主导趋向。一篇好的批评文章 ,也是对一个批评家道德良知的全面检验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康德率先赋予了本体与现象以认识论的意义,把主客体的关系问题提到了哲学的最高地位。自他开始,近代哲学开始提出了这样的反躬自问:“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如何?”而不再囿于“世界是什么?”的单纯本体论追求,从而开创了哲学研究中的主体性倾向。然而,哲学并未因此放弃对世界本体的探索,对主客体关系的确认不仅构成了认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而且也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现着研究者的本体观。事实上,正是对主客体关系问题的正确回答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物质性的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讲,主客体关系问题的解决是与对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12.
文艺批评标准问题是文艺批评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但至今仍未求得比较统一的意见。现在的文艺学、美学教程及评论文章中,多采用思想性和艺术性标准或真善美标准之说。而我总以为,还是恩格斯提出的“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科学和深刻,随着文艺学新方法论的深入探讨,这一点将会  相似文献   

13.
董国俊 《社科纵横》2006,21(6):95-96
文艺批评在当代失去了它曾经的经典时代,即某一种批评理论统治整个批评实践的时代,而进入一个“参考系”的众声喧哗时期。但同时,多种批评概念的共时性存在和理论碰撞也产生了影响的焦虑。在这样一个时代语境下,我国当代文论将怎样汲取具有“商品化”特性的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又在继承我国经典文论传统和挖掘新的理论价值的“双向建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种面向文化发展的多层次性和文艺批评实践的多元性的现实可能性。本文认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应该也已有能力建立这样的文艺批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张耀影 《社科纵横》2008,23(6):15-16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不仅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谐发展理念的哲学内涵,对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即“两个标准”与“三个统一”,是一套完整统一的文艺批评标准系统,两者是分析与综合的彼此转化、往返流动的辩证关系,其中前者一般应受制于后者。如将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无条件地重前轻后或是此非彼,是不符合毛泽东的本意与文艺批评中应有的辩证思维方法的,势必在理论上、实践上给文艺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时期文艺主潮的一大组成部分,我们时代的文艺批评无疑曾放射过它的光彩。曾几何时,当纷至沓来的各路才子,在我国当代创作领域里领风弄骚大放异彩之际,不甘寂寞的批评阵营也同样通过不断引进各种新方法而显山露水,引起过世人的广泛瞩目。然而好景显然并不长久。时隔不过短短的几年,昔日的光荣却已不复存在。伴随着文学创作中“轰动效应”的消失,当代批评在重新回归沉寂,曾经一直处于勃挺状态的批评枭雄们,如今显出了从未有过的疲软。问题在于,这些现象除了再次验证了在创作与批评之间存在着一条同辱共  相似文献   

17.
高新民 《阅江学刊》2022,(4):19-28+171-172
西方新生的创造力哲学研究的一项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探讨的成果,是在“发现”创造力的“阴暗面”的同时,认识到其中的“双刃剑”辩证本性。这样的研究主要源自防范和消解反社会创造力及其危害的现实需要,但由于有关探讨既触及了反社会创造力及其“成果”发生的规律、机制与方法,同时又从独有的视角切入了对一般创造力的构成、机制与本质等创造力哲学问题的探讨,因此,它在具有消解反社会创造力的实践意义的同时,又具有促进创造力哲学向前发展的学理价值。但是,已有创造力阴暗面研究及其所伴随的创造力哲学研究是未竟的事业,里面隐藏着许多未决的问题和学术生长点,值得展开创新研究。创造力研究要取得创新和突破,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加强对创造力的“个别”或具体样式的考察和研究。对创造力阴暗面及其消极效应的研究不仅在应对反社会创造力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一般创造力的本质和机制,以及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调动、激发和发展积极、有利、健康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庞维天 《学习与探索》2012,(10):131-133
当代文艺批评界在文艺批评时易犯思维简单的毛病,精于解剖批评对象的缺陷,而疏于把握并肯定其合理之处。这种思维简单的弊病从表面上看是思维方式不够辩证,但从根本上说却是理论的贫乏。当代文艺批评界对现代文艺批评家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就明显地存在这种思维简单的毛病。胡风的文艺思想虽然存在较大局限,但当代  相似文献   

19.
<正>现象学还原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中的最重要的哲学方法。本文的题目并不暗示着维特根斯坦和胡塞尔有着同一种哲学(事实上他们的哲学道路非常的不同)。但是,现象学方法如果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方法而不连系于某种具体的理论的话,它似乎恰好表明了历史上种种最重要的哲学的一种共同普遍性质,这就是,哲学最根本的工作是对观念系统(这些观念作为对全部现象的理解)的改革,这种改革集中表现为重新寻找哲学出发点,表现为对作为一切的基础的绝对无可置疑的原则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的还原实质上总是现象学还原,或者说,现象学还原并不局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而是哲学还原的普遍形式。在本文中,我将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的方法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哲学结构,还将论证维特根斯坦所寻找的哲学出发点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就证明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哲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有几种意见,有人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去阐述;有人从认识论的功能方面去论证;本文则着重从唯物辨证法的角度去探讨。一、哲学对象必须是“最一般规律”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它们分别以“最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为对象。哲学是人类的“最高的智慧”,是各门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