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感谢     
编辑同志: 我从1993年退休后,就订阅了《当代老年》,这10多年的阅读中,我深刻感受到《当代老年》是关心老年人,为老年人说话,替老年人撑腰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
十年情谊     
我退休时,听朋友说《老年人》杂志(当时叫《湖南老年》)办得不错,很适合老年人阅读,就马上掏钱订了一份。10年来,我年年订阅,这份刊物成了我退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我特别喜欢看《人生大观》《、家庭风景》《、文史长廊》等栏目的文章,觉得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中得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28岁,却和《老年人》杂志相伴近10年了。父亲1996年退休以后,订了一份《老年人》杂志,每期都是我代他从镇里领回来的。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刊物经过我的手,自然少不得先睹为快。《老年人》杂志的读者对象是老年人,但内容却很丰富,我和妻子都非常爱读。我喜欢刊载的诗  相似文献   

4.
我退休后才回到长沙,偶然读到《老年人》杂志,不想一见钟情。它雅俗共赏,很符合我的阅读口味,因此,在生活中偶有所感,我便会写下来给《老年人》编辑部送去,慢慢地便与《老年人》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去送稿,我不仅受到编辑们的热情接待,而且常常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受到启发。有一次,我和刘伟辉编辑谈论自己近年来读书的三大收获:一是读《实践论》,培养了我的务实精神;二是读《孟子》,心里有了个"天下";三是读《论语》,发现"仁"是源于  相似文献   

5.
我现年86岁。自《老年人》创刊起,我就跟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它的常年读者。不仅如此,我还向老朋友、老同事做了大量的宣传、推荐工作,让他们也成为《老年人》的读者。20世纪90年代曾引起了我所在的宜章县栗源学区的关注,为我们离退休教师集体订阅了此刊。今年老人节大会上,我又继续宣传《老年人》刊物的特色:有党的政策法令的宣传,有国家大事的报道,有老人保健知识的介绍,还有各种信息的传递,更有给老人生活带来无穷乐趣的休闲文化……。大家都认为《老年人》是良师益友,下年度续订的激情又进一步高涨了。与《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去年底我退休了,老干办的同志给我送来一本《老年人》杂志。那段时间,由于心绪杂乱,我没顾得上看。一天,整日下雨刮风,我闲着没事,就拿过这本《老年人》杂志看起来。谁知,一看就放不下了,越看越有味,连老公喊吃饭也没理会,惹得他发了火。  这以后,每期《老年人》杂志一来,我几乎都要一口气读完。《老年人》十分关注社会热点。比如今年第一期刊登的《中国加入 WTO:机遇与挑战》一文,简单而明了地谈了中国为何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又会碰到什么新的问题,面临什么严重的挑战。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7.
守门的滋味     
毛志家 《老年人》2004,(6):29-29
有人感叹,退休,退休,万事皆休。我刚退下来的时候,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每天坐立不安,精神不振。那种日子,真是站着像根竹笋桩,坐着像个木菩萨,无聊又无奈。是《老年人》杂志“老人言”中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年老退休并不意味着事业和责任的终止,所终止的只是人民给予的职务  相似文献   

8.
退休五载,却并不感到孤寂,因为有《老年人》杂志相伴。我告诉周围的老年朋友:“经常看看《老年人》杂志,才知道什么是精神享受。”这本刊物栏目丰富多彩,内容广博充实。“咨询热线”使我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养生保健”告诉我最新、最实用的保健知识和治疗妙方,“老年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杂志创刊十六年来,我年年订阅,期期必读,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视《老年人》杂志为政治母乳,每期到手先看“老人言”,再看封面标为要目的文章,然后看其他内容。今年第三期,《武汉新鲜事:总经理退休当门童》、《大义女子陪着养母做新娘》这两篇文章,我读后深受启迪和教育;《生活方式决定你的健康状态》一文,连读两遍仍不想放手;关于人寿保险的策划报道,也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打算让老伴参保,既减轻儿女的负担,也为我辞世之后让老伴无温饱之忧。《老年人》杂志的文章篇篇可读,开卷有益。诸如“社会纪实”、“银…  相似文献   

10.
我退休5年,年年自费订阅《老年人》杂志,从中获益匪浅。《老年人》栏目众多,内容丰富,很多文章耐人寻味。它教给我知识,指导我的生活。我患慢性肠炎多年,打针吃药久不见效,后在《老年人》杂志上看到用醋泡大蒜头加冰糖治疗的方法,试了试,很有效果。《老年人》杂志启迪人们做人做事,能使读者更深切地领悟到人生的意义。我在刊物上经常看到离退休老同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很受启发,也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前年,村里一条机耕道坑坑洼洼,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我把修路的想法告诉在外地工作的3个儿女,他们表示赞同,一起凑了5000多块钱,帮着…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0,(9)
夕阳好伙伴——《老年人》靖州县公安交警队冯兴诗(苗族)我阅读《老年人》杂志已有二三年,前两年是单位订赠,今年是自费订阅。这份杂志是我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刚退休时颇感寂寞,尽管满堂儿孙孝顺,仍然烦恼丛生。后来,有《老年人》杂志作伴,填补了我精神上的空虚。这份刊物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口味,能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实现心灵的交流。揭开扉页,是充满人生智慧的“老人言”,再看目录,有“时事纵横”、“历史回眸”、“专访写真”、“晚霞风采”、“人物春秋”、“难忘当年”、“百…  相似文献   

12.
“流光容易把人抛”,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转眼间,人生便进入了在家赋闲的阶段。我喜欢读书,退休后便订阅了《老年人》杂志。每期收到它,我都认真翻阅,常能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染和意志的激励。我是个诗词爱好者,总觉得《诗词书画》这个栏目办得好。这些年来,刊登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11,(6):61-61
当代老年编辑部:自从退休后我就一直订阅《当代老年》杂志。每次收到杂志,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对我而言,读你们的杂志成了我惟一的精神寄托。多年来,《当代老年》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我不仅从“怀旧心”里了解了一些史事轶闻,也从“关心”里知晓了一些与我们老年人相关的政策;还从“养心”里获取了大量延年益寿的保健知识……总之,《当代老年》更像是我的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许多愉快的时光。  相似文献   

14.
戴正华 《老年人》2003,(3):23-23
2000年上学期,把初三毕业班送出校门后,我退休了。退休前,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好好休息几天。退休后,自由自在,不用上班了,我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意翻开《老年人》杂志,同龄人写的有关退休生活的文章吸引了我。是啊,人生在世,生理上年龄的老化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逆转和阻止,但心理上的年龄可以由每个人自己来把握。退休,决非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也不是人生价值的终结,只要心理上保持年轻,人生旅途完全可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当然,人生步入老年,太累了肯定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5.
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以来,我们更应该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我们在逐步提高企业退休老人的基本养老金同时,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企业退休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彭国梁 《老年人》2007,(3):34-35
2007年新春,一次作家茶话会上,我遇到了好久未见的谭险峰。他是望城县一中的退休教师,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闲聊中,他说他们学校有三十多位老师都订了《老年人》杂志,还有我写的那些人物如何地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说,那好,过几天,我也到望城一中去采访采访你,让你也成为另外一些老年人的谈资。  相似文献   

17.
我一生好静,主要爱好就是看书。退休后,《老年人》杂志陪我度过了6个春秋,它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孙子的“救命恩人”。2004年第一期《老年人》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老年人噎食的现场急救》的文章。我平时吃饭经常有噎着的时候,觉得这篇文章很有针对性。看后,就和老伴按照文章的提示,相互模拟演练了好几遍,很快就学会了操作要领。想着也许有一天用得上,谁知后来真的用上了。3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刚满4岁的孙子嘴里含着一颗糖,坐在床上看电视,看着看着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一会儿,我发现孙子在床上左右翻滚,接着是一阵剧烈咳嗽,然后口唇发紫,…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4,(12):21-21
编辑同志:退休之后,事业脱身,心静闲达,适逢盛世,百姓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老年人老有所乐,能颐养天年。《老年世界》给我们一种精神的鼓舞,每一期总会有触动自己的文章。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阅读《老年世界》的习惯,我还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集成一本。有时会遇到一些打动我的语句,我会念念不忘,越琢磨越觉得有理。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1998,(1)
《老年人》的忠实朋友——胡忠道澧县梦溪镇退休教师胡忠道,被老同志称为《老年人》的忠实朋友。他原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他认为《老年人》杂志实用性、可读性强,值得老年人一读。于是,就在送刊、用刊和订刊方面尽力,为刊物与读者架起了一道连通桥。每期新刊一到,古...  相似文献   

20.
邓树森 《老年人》2006,(1):50-50
《老年人》杂志(原《湖南老年》)从1986年创刊到现在,已有20年了。我虽然已经退休,但作为创办人之一,回顾这20年的历程,总有一种对刊物依依不舍的情怀。记得1986年春节刚过,当时的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唐子杰同志就约我到他的办公室谈话。因为我们素有交情,他便开门见山地说“: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