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历来是一灾荒频繁的国度,荒政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和士大夫十分关注的问题。南宋时,朱熹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社仓制度。本文描述了社仓制的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情况,分析了社仓制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德治与法治兼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原本史载 ,其中徐母故事更接近的根据是唐五代俗讲变文《汉将王陵变》 ,而以宋代说《汉书》的话本为直接依傍。这一事实表明 ,《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有不少是从非三国文献挪移化用。研究《三国演义》要放眼全部传统文化的背景以为参照 ,最大限度发明和凸显《三国演义》作为传统文化无边无际的网络中一个“中国结”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经济思想史的任务是客观地反映特定时期或条件下某种经济思想的演变。这就要借助于原始文献的发掘 ,并把文献的内容还原到当时的背景下加以认识。大萧条期间 ,解决农业萧条问题成为美国新政农业政策的优先考虑 ,国会先后通过的两个农业调整法是新政农业政策的核心 ,贯彻了华莱士重视农业基础 ,从建立常平仓制度、解决农业价格问题入手 ,稳定国民经济的思想 .本文将通过回顾华莱士常平仓思想再现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部分敦煌法会愿文颂扬施主、斋主或做其它功德的人、设会目的人等,文采斐然,具有显著的媚俗特征;原因在于其僧人作者对(最关键)发愿目的人存在物质利益上的接受--施舍关系、宗教活动上的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5.
英藏敦煌藏文康寄满书写《阿弥陀经》(IOL,ch.ii.3,瓦雷·普散Valleé Poussin编号为C130,新编号为IOL, Tib J 1410)的跋文书写于张氏归义军时期,具体时间在858年或870年,反映了张氏归义军政权与当时漠北黠戛斯政权的关系,与之相关的英藏千佛洞(IOL,ch),73,iv,14(125,68卷,29号)号文书(新编号为IOL Tib J134)书写时间则为862年,其中出现的黠戛斯人来自漠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受楚巫文化影响,湘中古梅山地区巫鬼信仰盛行并延续至今。梅山文化圈清代以来的梅山图、大道桥、神像画、牌位画、巫衣画等多种祭祀画中均发现“四界功曹”图像,与道教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值功曹”有别,梅山文化圈“四界功曹”的职责是依梅山师公之令,前往天界、地界、水界、阳界延请四界神灵亲临坛场。从图像、功用、人物身份等方面考察,梅山“四界功曹”乃是楚地战国《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信仰与祭祀传统的余绪。  相似文献   

7.
北宋真宗朝,随着诏敕被编修为法条,财政管理的分工模式在其规范下逐渐形成。对于"明有条贯"之事,三司可自主处置,相关法条亦多由三司官员主持编定。至于无条可依之事,则由中书门下宰执主导决策,三司备顾问并奉行指挥。由于中书门下宰执不参与三司法条编修,且缺乏财政数据处理能力,故既难充分把握条法内容,决策尤依赖三司提供的信息与分析结果,加之二者互无统属关系,彼此缺乏有效沟通机制,上述分工体系中存在权能"错位"的可能。至北宋中叶,随着"无条"之事与军国要务增多,三司与中书门下宰执间的权能"错位"问题逐渐显露,影响了国家财政管理的效率及合理性。自宋仁宗后期,士大夫多建议加强宰执的财政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理顺宰执、三司的分工与权能关系。这一主张,至熙宁新政展开,方得逐步落实。但中枢决策层与行政部门分工中的权能关系,仍存在难以完全消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我国的景区揭起了一股门票涨价之风,提价有益论也在学术界大为盛行.本文对提价有益论提出了质疑,并从经济学理论、旅游业的联动性和竞争性、旅游的终极目标等角度剖析了门票上升的不可行性.笔者认为,解决目前我国旅游供需矛盾、资金短缺的关键并不在于一味地提高门票的价格,而应从旅游流量的分流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等方面来寻求最佳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表明,一是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关系,不同的汇率制度表现出的通胀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是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何种汇率制度更易促成货币危机,只有结合汇率制度特征和特定的经济环境与金融制度背景才能加以判断;三是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取决于特定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并且,笔者从制度理论角度对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关系做出进一步阐释.在此基础上,引中出入世后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应是货币当局在实际中重归真正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0.
11.
营田是唐宋时期极为盛行的一种土地制度 ,它起源于南北朝边境地区的军事耕营 ,并在唐代均田制破坏的基础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渐而变成以民营为主。本文利用敦煌文书 ,结合传统史籍 ,对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营田制度的实行史实与营田使官职进行了梳理与考证。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敦煌早在武则天时已实行民事营田 ,较内地为早。二是蕃占时期出现寺院营田 ,为其他地区所无。三是归义军时期曾大规模实行营田 ,仅瓜沙中心地区是民事营田 ,河西其他诸州为军事营田。四是敦煌地区实行了一套完整的营田使官职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敦煌壁画中有数十幅宴饮图像 ,这些图像不仅提供了宴饮场合、“会食”状况、宴饮座制、会食人数等信息 ,而且反映了当时宴饮的方位坐向、男女、座次等尊卑观念  相似文献   

13.
晚唐五代敦煌三界寺藏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界寺是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管辖的十七寺之一,位于今敦煌莫高窟第16窟前面,即敦煌莫高窟下寺。公元900年前后,甘州回鹘攻打敦煌,三界寺及其藏经被焚,905年张善才主持修建了三界寺。五代时期,张道真在担任三界寺观音院主、法律、僧政、僧录期间,收集各寺古坏经文加以修补,重建了三界寺藏经。三界寺藏经来源有抄经、供养经、修补古坏经文,敦煌藏经中存在的经卷大量重复就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于唐五代民间社邑的性质及功能,以往学界的研究都集中在丧葬互助、追凶逐吉等实用性方面,研究所据之文书都是以英藏、法藏和国内所藏之敦煌文书为主,还未涉及到俄罗斯收藏的敦煌社邑文书。在俄藏敦煌ДX11038号文书中,有民间社邑的社条、入社状、社司判等三件社邑文书。它不仅反映了社邑是一种契约性组织,而且还较突出地表现了社邑在教化人、熏陶人方面的重要功能及作用。其教化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的纲常礼教,强调的是尊卑之礼,以礼为先,而后才追凶逐吉、丧葬互助。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 ,探讨唐代《道藏》的编撰与道经的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意义重大 ;唐代道经传写是《道藏》经典得以传播的方式 ,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敦煌文书中涉及“物权”观念的一些内容进行解读,以期对当今的物权法实行和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隋朝创立新型职官制度,唐五代承之,虽因时损益,仍以三省六部诸寺诸监为其行政中心。其中尚书省户部(本司、度支司)、工部(本司、虞部司)分掌营林与利用之政令,属于林业政务机关;司农寺、将作监、少府监及其所辖有关的署、监分掌劝课农桑、竹木种植、材木采伐、薪炭供应、园林管护以及木工技巧等具体事务,属于林业事务(职能)机关。而后者并不隶属于前者,却须仰承前者之政令,显示了隋唐五代林业官制既分散布局,又集中指挥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敦煌石窟历史悠久,其壁画保存了自北朝至宋元时期大量的服饰图像和资料。因敦煌壁画保存相对完整,成为研究唐代服饰美学的重要资料。以唐代的敦煌壁画作为主要研究材料,从服饰的色彩和形式等方面探析敦煌壁画艺术中唐代服饰美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莫高窟遗书的发现,开启了以变文为中心的敦煌佛教通俗文学研究热潮,并直接影响到文学界将其他佛教文学现象也纳入研究视野,王国维、郑振铎、胡适、周绍良等皆为代表。80年代以后,受海外启示,国内史学、哲学、宗教学等领域特别是文学界的隋唐五代佛教文学研究方兴未艾,成就辉煌,在项楚、孙昌武、陈允吉等老一辈学者的引领下,大批中青年学者相继涌现。有关研究的跨学科性非常鲜明,研究角度更趋丰富,研究成果日渐精确,规范性和创新性都不断加强。目前,亟须系统总结和学习上述成果;而以后的研究,当更深挖文学现象的佛教根源,具备大文化视野,且关注佛教界本身的文学现象,从而重写隋唐五代佛教文学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为中心,持之与《帝范》,《臣轨》,《珠玉抄》、《新集文词九经抄》等通俗教育读本相比较,探讨唐代知识体系的构成、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的建构及其在维护政治统治秩序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唐王朝通过文化知识和道德伦理教育,使得唐代广大庶民阶层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从而确立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道德伦理规范,反过来,这又为建立政治秩序与典籍秩序统一的新国家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