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死桥》讲述的是丹丹、怀玉、志高三个卖艺人在乱世中的命运和情感,一个是死不如生,一个是生不如死,最后一个是先死后生,他们后来都不是和心里的人在一起.他们的命运和情感,从最开始的被预知到最后的被证实,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强大的力量在安排着,人在这种安排下生长,前行,直至走向终点——宿命.  相似文献   

2.
以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对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与《最蓝的眼睛》中三代黑人进行连贯分析后指出,他们在白人社会饱受创伤,心灵扭曲变态的共同命运反映了美国黑人在白人主流社会中普遍的心理历程;不健康的心理也使上代人不能给予自己后代以良好的家庭影响,这暗示了相同悲剧将会不断上演的可能性。他们共同的命运揭露了美国白人社会民主与人权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3.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母亲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都是疯狂的母亲,她们自身经历了苦难,与不公平的命运进行了抗争,在她们的身上,母性的温柔、善良等特征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变态的母子情感。她们的命运,以及整部作品的基调,可以说是作者童年时代的情感体验,也可以说是作者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表现的是革命退潮期知识分子的苦闷。由于这三篇小说进入到时代的心理情绪的深层,描写了彷徨求索中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压抑与躁动不安,由于鲁迅对人物性格情绪化的描写所产生的使人情感共振的效果,因此对这三篇小说的研究也就集中于对作品主人公苦闷的情感价值的评价上。文学作品人物情感价值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肯定人物乐观的情感,面对人物苦闷感伤的情感大都是批判否定  相似文献   

5.
小说美学的一个巨大魅力在于作品中的艺术情感。明清之际的时代思潮和作者本人的遭遇,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艺术和构思艺术形成了《聊斋志异》艺术风格的感伤悲凉意味,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6.
《还乡》中和游苔莎和《边城》中的翠翠都有着鲜明的自然美、人性美和悲剧美.她们的美既有跨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共同特质,又承载着不同的社会内容和文化积淀,寄托了作家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通过这两个形象,哈代和沈从文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虑,构建出了各自理想中的现代人雏形和人生模式.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这部不朽的古典文学作品曾被许多学者研究。它的主题、写作技巧、爱情以及复仇心理也曾被热烈地讨论过,但是一个侧面被忽略了,那就是《呼啸山庄》中大量的哥特式描写。关于这个问题,本文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哥特式小说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当时,官方文学与人们切实的体验有着强烈的矛盾。十八世纪是启蒙运动的时代,它强调理性、科学,但是这种理世代替了神秘而放弃了情感。这样,一个新的文学体裁——感伤主义出现了。感伤主义小说强调人们良好的情感,仔细地追溯他们的感情,它是哥特式小说的萌…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花草数量之多、种类之繁,非一般小说可以比肩。其中参与到具体情节中,并为刻画人物、渲染环境、表达情感等服务的花草种类多达93种,其中,太虚幻境中涉及到的花草有22种,与红楼众女儿的命运直接相关联;贾府中栽种和提及的花草有72种,多出现在不同的居所中,暗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诗词文赋中的花草有55种,在展现人物才情的同时,暗示了人物特质及家族命运。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花草描写对照起来看,无论从数量还是其所兼具的文学功能来看,后四十回都远逊于前八十回。《红楼梦》中的花草描写是《红楼梦》熠熠生辉的  相似文献   

9.
《基度山伯爵》发表于1844-1845年之际,为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连城诀》发表于1963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对比《连城诀》和《基度山伯爵》,可以发现两书确实存在某种联系,《连城诀》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与《基度山伯爵》非常相似。两书的主人公都曾蒙冤入狱,在狱中都遇到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并从他们口中得知宝藏秘密,后来成功越狱报仇后都和心爱的人远去。当然,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两书也有不同之处。《基度山伯爵》侧重对个人英雄主义和金钱万能的崇拜,而《连城诀》更倾向对人性的挖掘。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对《长恨歌》的评论集中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都市—女性、叙事—语言、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借用他者思想或理论的解读、批判。总体说来,体悟性的智慧批评非常缺乏。智慧批评的终极目的是:给自己的思想添加炉火,给自己的心灵注入清泉;即使背负沉重的枷锁,也要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感悟存在。  相似文献   

12.
性别角逐中的女性——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王安忆的“三恋”、《米尼》、《我爱比尔》、《长恨歌》等作品中,可以考察出“性别意识”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及其小说创作的性别特征:1、性别游戏间倒错的女性位置;2、传统性爱中反叛的女性之躯;3、游离于政治与伦理的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13.
要准确把握《孔雀东南飞》的主题,须突破成见,还原其语境,发掘其物象的深层意蕴,从文学本体审美的角度去观照它。由此不难发现,其主题大抵是作者劝诫人们要 从焦刘悲剧中吸取教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保障婚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金庸武侠小说达于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古典精神的复活.春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常表现的主题模式,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表现.小说中春恨与情欲的伴生以及春恨的意象表现的主题学角度阐释,是我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古典精神的发掘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并非一向所说的乐府民歌,曹植应为其主要作者,《艺文类聚》和《玉台新咏》的两个不同版本,正应该是曹植分别写作于建安时期以刘勋休妻为原型的抒情诗和黄初后期以甄后之死为原型的叙事诗.两个版本不同的序所载的时间说法不同,前者为“后汉”,后者为“汉末建安中”,留下了不同时间写作的时代痕迹.两作从序到诗作正文,无不吻合于两个不同的题材背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具体分析了黄庭坚所谓“好诗”词风的内涵,指出其词内蕴了江西诗风的二重性:既具有瘦劲典雅之气骨,也具有蕴藉静穆之意韵。气骨偏于诗质,意韵则是对词体内质的回溯和深化。黄庭坚正是以这种词风,参与了词中“宋调”内质的重新建构,并由此获得了词史上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是女性新历史小说代表作之一,其创作具有受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影响的印迹。《长恨歌》注重以女性的细腻情感表现日常生活历史的历史真实,注重边缘化历史的呈现,注重被男性权利话语遮蔽的女性真实生存状态的揭示。《长恨歌》以女性的性别视角、女性的生命个体体验为我们重塑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丰富了历史内蕴。  相似文献   

18.
龙启瑞是清代道光年间广西著名的文人,他在《谌云帆诗序》中通过对唐宋时期某些诗人与清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的比较,认为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并不适用于清代,诗歌创作在存在着"穷而后工"的同时,也存在着"诗能穷人"的现象."诗能穷人"的根本原因是"学"的结果.龙启瑞的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羽林郎》在人物肖像描写上,以华丽衣饰映衬女主人公身体之美,却失之于人物的身份和劳动场景的协调,造成作品内容的缺陷和矛盾。从农耕民族的心理结构、风骚抒情传统的崇德因子、两汉靡丽多夸的社会风尚三个方面尝试分析形成乐府诗中人物肖像"夸饰"描写的思想根源,可以从多角度阅读和欣赏汉乐府民歌。  相似文献   

20.
《沧浪诗话》"尊唐抑宋"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深,但始终没有对"诗变"与"世变"的关系作深层的剖析,仅从消极方面指出苏黄诗风和江西诗派的某些弊端,未尝全面检视当时业已形成的宋诗的艺术特质,更未及探究这种艺术特质之所以形成的种种原因.严羽的批评与事实不尽相符,不能反映宋诗的实际成绩和真实面貌,理论上亦具片面性.由唐诗至宋诗是必然的发展道路.宋代士人长时期充当了"政体"的精英,他们成功地左右整个政局的发展,宋诗议论化的突显与宋代"议论煌煌"之士风的渗透息息相关;宋代文化理性精神的突显又与其时哲学思辨风气的促动相关;而创作主体集诗人、散文家、词人三重角色的独特性,也造成了创作思维的多元化,加诸文学演变的规律等方面,遂共同造就了宋诗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