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失、不足的现状积弊已久,应更多地予以其关注,加大供给投入和力度。鉴于医疗供给上的特殊性,及长期以来医疗供给存在的诸多弊端,本文以此为例,着重从空间布局和结构布局两个维度分析当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突出问题,并进行规避路径探析,俾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构建与完善能更贴近实际需求,能更快、更好地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亟需创新。应走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之路,分阶段、分步骤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3.
刍议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实行"以工补农"或"工农协调"的发展政策,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是不平等的.这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不足、农民负担过重等诸多问题,不但影响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所以,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构建新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县乡财政困难、农民负担过重、城乡差距过大、供给总量不足且结构失调等问题,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城乡有别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以及供给主体单一的影响。因此,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以及多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以体制外供给为主的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带来的诸如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错位、供给结构失衡等内在矛盾,正在逐渐凸显和加剧。尤其是地处“都市边缘”的城郊村,在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下,由于存在着地域复杂性和过程多变性特征,以及公共产品本身具有的外溢性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把市场激励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建立“公导民办”的城郊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并根据城郊村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分别选择“政府投资主导”或“民营资本主导”等不同运行模式实施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过程,是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而变化的过程.近年来,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总量不足、产品品种不均衡、过量供给和供给不足状况同时并存的问题.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在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存在着决策和执行的困难,而造成制度决策和执行困难的原因又可以归纳为制度设计过程中的理想与现实、精英的利他主义与大众的利己追求、志愿主义供给与制度的工具理性、制度设计落后于社会结构形成几个方面矛盾.要解决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问题,就需要将政府的供给过程和居民的需求偏好显示制度结合起来,调整政府决策和执行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不仅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成为政府和社会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社会结构中,仍处于明显弱势地位,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传统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未能很好解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问题,产生了明显的供需矛盾。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内容设计,必须要兼顾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及公共文化物品的特性。供给模式则必须充分考虑供给链上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三者构建的制度关系和良好的互动过程。改变传统公共行政体系为主要特征的供给方式,寻求新的治理机制并依此完善制度设计,是解决有效供给问题的关键。在公共文化产品提供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激励及约束机制,确定契约安排的界限与条件、服务质量及绩效评估的标准;在消费者与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者之间建立公共选择机制及需求反应机制,使生产者对变化的公共文化需求及其特定群体的消费偏好有及时反应;供给过程建立PDCA质量监督系统,确保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安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调查及分析表明,安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基础设施供给质量较低、农村义务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科技推广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应通过改革财政支农支出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渠道,以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行为外部性源于公共决策过程固有的缺陷。公共选择在决策相关各方的理性动机和行为下——包括选民的理性无知、政府的"经济人"特征和压力集团的利益驱动——趋向一个非理性的、与帕累托最优的社会目的相背离的结果。以广州番禺"焚烧发电处理垃圾"事件为例,分析这一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行为外部性的形成机理,并针对选民"理性无知"和政府"经济人"特质思考了相应对策,提出纠正负外部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物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有效地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就必须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机制,引入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民公社时期开始直到取消农业税之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形式虽略有变迁,但在本质上都是以农民为主体。新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日趋合理,但仍有不少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不完全吻合。文章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蕴涵并以其精神实质为导向,从决策机制、供给体制及其法制化方面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机制创新是深化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现阶段中国农村公共物品需求与供给机制严重错位,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考察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制度的变迁轨迹.在分析强制性变迁困境和诱致性变迁需求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新时期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调的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不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也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于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农村公共品的内涵及外延、需求及供给的现状、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以及改革路径等方面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早日实现和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地方财政支援农业项目支出稳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取得显著的成绩,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在公共物品供求上仍存在总量失衡、结构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建立民主、科学的供给决策机制和需求表达机制,多元化的供给主体选择机制,多渠道融资机制以及长期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对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既是实践问题,也面临许多理论问题。只有以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对各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分别提出科学、正确的具体思路以及对策,加快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俱乐部方式供给湖南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从文化体育视角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学者很少,对农村文体公共品的非政府供给的研究更少。政府供给公共品绝大多数放在了保证农业生产方面,因而研究非政府供给途径之一的俱乐部方式供给湖南农村文体公共产品意义重大。当前湖南农村文体公共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供给结构失衡且省内不同地区供给也不均衡等问题;而俱乐部方式由于能有效实现成本的分担、增加村民的友谊与协作,还能满足他们的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发展农村文体俱乐部要在坚持竞争、自愿与社会性的原则前提下,注重培育农村文体公共品的消费市场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实现城乡二元社会一元化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存在供给主体有事无财、决策机制倒置、缺乏第三方参与和竞争激励、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以及乡村机构组织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低效性等问题,应从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表达及集中、成本分摊、生产提供、运营管理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税费改革的全面推开,中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农村公共产品资金制度外供给制度宣告结束。那么,如何在制度改变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在对税费改革前后农村公共产品资金供给制度历史和现状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实现农村公共产品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即明确界定不同纯度的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加大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力度,实现各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逐渐淡化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与基层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村不同公共品供给方式实践的考察,发现了两种不同的供给理念。作为一种典型的“输入”式供给方式的项目制,因为忽视地方政府和基层社会的自主性,导致资源浪费和治理失效的问题;成都市推行的公共服务资金政策,通过将决策权下沉到议事会的方式,实现了公共品供给方式从“输入”到“嵌入”的转变。研究发现,普惠性的资金分配和弹性化的使用规则、需求表达和组织回应的制度化、村庄治理资源和治理手段的组织吸纳、群众参与和基层监督机制这四个层面的实践机制保证了公共服务资金具备公共性、权责性、合法性和透明性四个基本特征,从而体现了基层善治的基本要求,是善治理论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