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观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以《曼斯菲尔德庄园》为界,对比作家之前所著的三部小说与其后所著的三部小说包括《曼斯菲尔德庄园》可以看出,奥斯丁对女性的审美观经历了由情感向理智型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跟其生活变迁、思想的逐渐成熟、对社会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及更重要的是女性主义的觉醒有关.  相似文献   

2.
《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建构了曼斯菲尔德庄园、朴次茅斯和伦敦三个主要空间,小说在空间对比中展现出庄园的空间特性:美好舒适的生活空间、遵礼守制的道德空间、幸福的家园。小说以空间隐喻的方式层层赞美了庄园这一空间,也由此表达了简.奥斯丁最英国的思想: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英国绅士文化的推崇、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维护。本文的空间批评视野为理解“庄园”这一简.奥斯丁小说中最显著的空间形象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与认知是简·奥斯丁小说的三个核心要素,也是困扰小说中所有女主人公的主要问题之一。与其他几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不同的是,《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普莱斯虽然从小寄人篱下,却养成了同时代女性难得的独立人格和智慧。在面对道德绑架和情感冲突时,范妮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独立的认知判断。《曼斯菲尔德庄园》所展现的女性独立不依赖于物质条件、不为世俗道德所束缚、不为情感所羁绊,是一种认知和心智的独立。  相似文献   

4.
将范妮、埃德蒙等人物分析和小说主旨联系起来,并借助当时英国的宗教背景和奥斯丁传记材料,探求《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宗教意涵。《曼斯菲尔德庄园》算不上“福音主义小说”,只是较为温和地回应了英国19世纪初的福音主义运动。奥斯丁并非道德论者,而是小说家,且信仰问题在当时还没有成为一般小说主题,不宜详细讨论。奥斯丁笔下的年轻牧师,往往作为情人去扮演世俗角色;对于牧师的描绘,也多限于社会和家庭生活,并未有意识地深入探究牧师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创作后期,奥斯丁意识到了海洋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性,在小说中加入了大量海洋元素,《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其中之一,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巧妙地表达了对19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的洞察和批判。综合奥斯丁的个人家庭背景和经历与小说中关于英国殖民扩张事业的描述,可以解读18-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重要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和海洋在大英帝国殖民扩张事业中分别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奥斯丁本人对工业革命和英国殖民扩张事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的一篇非常重要的小说。人们对于这部小说表现的道德伦理往往归结于作者所放映出来的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本文将从一个更为宽阔的视角—道德传教—来分析小说中的道德伦理。奥斯丁将道德传教这一宗教词汇借鉴到小说写作中,通过使用反复印证、福音词汇、自由间接引语和道德讨论等方法,拓展了女性小说家在道德方面的写作范畴。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六部作品:《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寺》(1818)和《劝导》(1818)。《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一书的作者安勒特·T·鲁宾斯泰茵(AnnetteT.Rubinstein)称颂奥斯丁采用了菲尔丁(Henry Fielding)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被我们今天视为最早的现代小说。美国著名小说评论家霍艾尔斯(Howelles)在论述小说的创作与鉴赏时,也高度赞扬了奥斯丁,把她列为重要的“写实主义小说家”。这些评论不无道理。的确,作家巧妙地把她的世界和读者的世界融进了她创造出来的那个世界,使我们从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用了较大篇幅来处理戏剧话题,戏剧话题同时也具有叙事功能,具有故事情节的性质,演绎人物性格特征,制造冲突,进行文化批评,等等.奥斯丁以对戏剧话题的卓越处理,为小说叙事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奥斯丁的作品一贯以描写细腻著称,但在其名著<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却展示了她娴熟的缺场叙事技巧.本文对<曼斯菲尔德庄园>里托马斯爵士的权威缺场、安提瓜种植园的身份缺场和范妮小姐的"家"的缺场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缺场叙事的指涉效果.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后殖民理论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采用“对位阅读”批评方法,从文学、地理与空间、社会与政治、文化与历史的多维视角,对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为我们透视出后殖民批评视野中别样的景观。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批评方法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认知、思考和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她以细腻新颖的语言,自由灵动的结构,精致巧妙的意象渲染出意蕴深刻的色彩,为小说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其小说充满了诗意与灵性,极具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她以细腻新颖的语言,自由灵动的结构,精致巧妙的意象渲染出意蕴深刻的色彩,为小说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其小说充满了诗意与灵性,极具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展示了女主人公范妮·普莱斯的成长历程——从一个被忽视的寄人篱下的小女孩到后来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真正女主人。在此过程中,范妮承受了不少的心理压力。小说反复描述到范妮的身体虚弱,经常头痛,而且情绪低落。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的角度观察,范妮的病态归因于她那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范妮的家境清贫、身份卑微,同时为了维系新的人际关系而一再压制自己的欲望使得其三重人格无法达到平衡。在范妮的自我能够最终成功地协调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之前,超我往往压制其本我,从而导致了她身体上的疼痛以及情绪的低落。  相似文献   

14.
"灰姑娘"式成长历程是女性文学中的经典主题,而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更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品。围绕这两部小说,分析了文本的情节结构、二元对立的人物模式,以及小说中女主人公通过自身的反抗最终实现了"灰姑娘"主题的超越,旨在阐述不同时期的这两部小说在成长主题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认为新西兰作家凯瑟琳*曼丝菲尔德凭一个女性作家的敏感和出众的才华,通过对生活瞬间的准确把握,传达出她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韵味,这种生活瞬间既体现在对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一个场景、一个小人物的细致描写上,也体现在对人物一瞬间所产生的顿悟的诠释中,更体现在她不断探索求新的创作道路上.  相似文献   

1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较早发掘以孤独感为创作主题的作家之一。她善于描写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孤立和隔绝,尤其善于描写儿童处于孤独时的所思、所感。本文通过对曼斯菲尔德两篇小说的分析,来解读她笔下具有孤独感的儿童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