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海娜 《理论界》2011,(12):1-3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国家仍然是政治生活的主体,始终处于政治上层建筑的中心,同时,国家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正确认识国家本质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本质理论科学阐释了国家本质,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本质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3.
论国家秘密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秘密的起源是人性自利之"私"的观念,但国家秘密作为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产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特殊形式.其终极目标和落脚点却是国家利益至上之"公"的观念.国家秘密是国家主权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国家秘密与该国的安全、利益密切相关,这是一切国家秘密的核心所在.国家秘密的内在本质要求,就是要确保国家秘密安全,而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要求在于涉密资格审查.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核心是推动民主法治,实现国家良好治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形态。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特征的认识、准确把握国家审计的发展规律,对于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推动国家审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余晓宏 《南方论刊》2021,(4):52-53,60
应用唯物辩证法,有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在探讨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关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两者联系,两者作用等,为提升国家审计与治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无论是政府人员,还是普通的人民大众来讲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国家审计、治理工作,强化国家审计工作、国家治理效果,提高国家综合发展实力.本次从马克...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家起源、本质与特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对国家的探讨无不以国家起源、本质、特性为基础。政治学者为国家的产生设想了多种途径,恩格斯为其作结:国家起源于阶级间的争斗。国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公共权力,其基本功能是组织社会活动,管理公共事务。国家特性是国家本质的外化,它通过多个方面得以体现,而最基本的是其主权性、公共性、组织性、政治性、历史性。  相似文献   

8.
既然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那么国家意识形态必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就没有真正的国家意识主体.国家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也可以转化为褒义或贬义的概念.从历史的经验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阶级利益,最终必然要竭力维护从根本上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然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进行辩护,并长期表现为虚妄和欺骗,企图使自己的统治永恒化,从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反动.  相似文献   

9.
张传鹤 《齐鲁学刊》2006,1(6):125-129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是有历史局限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必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理论。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定义国家,即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在一定地域上,以暴力为后盾,由并非基于血缘关系的一定人群,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的一种内部利益并不完全均衡的阶级性的社会政治共同体,它的公共权力,既可能被用于公共的目的,也可能被某些个人、公共机关、社会集团、政党操控,沦为狭隘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既然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那么国家意识形态必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就没有真正的国家意识主体。国家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也可以转化为褒义或贬义的概念。从历史的经验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阶级利益,最终必然要竭力维护从根本上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然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进行辩护。并长期表现为虚妄和欺骗。企图使自己的统治永恒化.从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反动。  相似文献   

11.
居住权是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在人们的生存权利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学界目前对此研究的匮乏及我国立法的滞后,居住权一直未被明确规定为一项法律制度。本文试从居住权在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匮乏、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及弥补现有住房制度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论证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将矿业权确定为与“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并列的“特殊物权”并在物权法中对其内容进行原则性规定,不仅有利于限制矿业权流转中行政权过渡干涉、矿业权主体自主性不足的弊端,符合矿业权综合法律调整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拓展了物权理论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多年来存在的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导致社会主义建设不断遭到挫折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在三个要点上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突破,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江泽民继续抓住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这种坚持不懈、不断深化的研究,必将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看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内涵极为丰富 ,其中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是最具代表性的内容。鸦片战争后 ,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 ,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开始了走向近代的历程 ,它大体上经历了强调直观的科学技术、制度层面的变革和文化的观念更新三个阶段。中华民族价值观对社会文明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普遍原则和新时期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理念。但是,这种理念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思想领域的艰苦斗争。在历史上,曾出现了以非人为本的观念和行为,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我为本、以权为本等都具有局限性,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对以人为本的把握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自身执政要求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论实践合理化的实质内涵与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合理性或合理化问题是随着人们对现代化实践活动的负效应的检讨、反思、评价而提出的。实践合理化的实质是主体人依据科学合理的理性观和价值标准对实践过程及其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正当性的反思、评价和规范,以实现实践活动有利于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实践合理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价值合理化、目的合理化和工具合理化三个方面。实践合理化的评价标准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合价值与合工具的统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真利善美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践合理化追求的终极目标,实践的合理化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天下为公”,追求理想社会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的理想社会观念对今人有如下启示:历史告诉我们,理想是我们改造社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纯粹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不可取的;理想社会应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应该既重视制度的作用,又重视人的作用;不应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而应将为己与为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内容,以研究为手段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和问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汉族典籍及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经典、诗歌中有关盘古的神话传说,论证了盘古与伏羲的关系,即盘古就是伏羲;指出盘古不仅是史前文化的创造者,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同根.统一中华民族的同根意识,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社会科学家》2007,1(6):185-188
与西方哲学中的主体性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体性理论的创新之处是研究视角的变革。其特点是,在世界观上确立了实践本体论,在历史观上确立了主体实践本质论和社会实践主体论,在价值观上确立了主体实践的价值本性论。"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是正确认识和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作为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目的和意义;具体要求是在主客体的关系中,围绕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基础上,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