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在产生环境、艺术形式、精神品格诸方面,与西方后现代文学均有相似之处。相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学现代化运动,80年代后的先锋文学无疑更为激进,历史性和阶段性也更为明显。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并没有出现真正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由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在吸收、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过程中出现的单纯模仿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所面临的许多来自外部的危机,注定了它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匆匆过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近百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世纪末形成尖锐的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极端对峙而流行文化先声夺人局面。先锋历史小说作为高雅文化的一种标志,坚持艺术的独立精神和纯真品质,既代表了它自身对艺术绝对性的极端追求,又代表了流行文化对它的极端排斥,它被改编成电影则典型地代表了流行文化对先锋的某种误读。先锋历史小说对历史进行的诗意追求,与流行文化和常规历史观念极不一致,它力图将古典主义的故事性、现代主义的文本性质和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方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先锋戏剧是艺术创新的风向标,它起着变革戏剧的导向作用。新时期中国先锋戏剧家们表现出追求艺术卓越、求新求异的大胆开拓精神,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发展以及艺术上的创新做出了贡献;同时,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先锋戏剧也存在着被市场经济异化、挤压,最终出现退化、妥协、庸俗化的去先锋现象。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当代作品对中国新时期新潮小说的影响涵盖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就艺术形式而言,西方的荒诞派小说,开始成为文学革命和反思文学史的重要借鉴.寻找其间的相似点是必要的,但应该看到其创造性的贡献.先锋派文学中的荒诞写作技巧是一个自主的、创造性的发挥,先锋派作家群体适应了中国作家反思历史、挑战主流话语的内在需求,实现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本土的创造性转化.先锋派的先锋精神在于对自由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代文学持久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对死亡这一特殊的生命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死亡意识在先锋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具体的形态一是通过死亡来反思、确证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草菅人命的"文革"进行否定与批判;二是将个体死亡与国家、民族命运融为一体,死亡成为民族重获新生的一种神话;三是将死亡作为一种艺术,诗歌成为一种潜在的或实际的自杀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6.
“先锋”一词从诞生之日便具有强烈的革命性特征,当被引入艺术领域,其自身的特质与内涵同艺术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紧密集合,使先锋艺术以独特的品格和意味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先锋艺术成为审美现代性在艺术领域的一种激进表达形式,一种带有强烈反叛精神和超前意识的形式,其在时间上的流动性、叛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在空间上的本土化、边缘化的特点,使其成为艺术发展与探索的方向性标志。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初叶的英国文坛上,深受法国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影响、较为"先锋"的贝内特在其小说创作中引进了一些道德上敏感的主题,这使他同较为传统的英国公众发生了冲突。在贝内特看来,忠于艺术还是向公众妥协是作一个艺术家还是仅仅当一个讲故事者的大问题,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对公众作了很大的妥协。本文拟结合法国文学对英国文坛和社会的影响对这时期贝内特的小说创作作一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8.
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和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是当今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厚精神和艺术营养。与伦理的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同处南方的其他文化类型相比,江南文化的审美性带有了某种宗教般的超越性品格。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先锋文学之中,成为这种新潮审美形式不竭的精神和艺术资源。然而这种继承和吸纳是以一种悖反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先锋艺术存在着难以规避的悖论。本文从传统与反传统、艺术与反艺术、历史化与创新三个层面探讨了其悖论性的特征。在检视先锋艺术的内在矛盾与合理内核中,彰显先锋艺术在悖论中生长的意义,以期达到对先锋艺术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先锋艺术的颠覆性很强,它们颠覆一些传统的观念,颠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差异观、历史唯物主义和消费唯物主义不能融合的对立观等。中国先锋艺术还擅长用“可商标性”的创作策略,以简洁、易辨识的类似形象不断地重复,提高艺术形象的可识别性,来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作品。先锋艺术家们还通过反讽的策略,展现不同社会空间的过快融合所带来的矛盾效果,记录那些抽离了语义内容的语言危机,以反讽和掏空“语言和话语意义”的艺术形式,让人们重新思考语言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在当下的艺术现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它在疏漏的学理、无限开放的话语逻辑的前提下极大地向两面敞开,因此也面临着一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抽象水墨是传统水墨在现代语境中成功转型和发展的典型个案。为探寻抽象水墨艺术实践开拓的新空间和新理念,文章对抽象水墨逻辑起点、发展状况、属性特点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力图说明抽象水墨艺术是中国画发展的一支先锋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对中国80年代的文学,特别是先锋小说家余华等人的作品,在思想素质和精神内涵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余华小说的艺术世界,使阅读余华小说成为一种大众现象,文章对叙述方式、自我形象、苦难意识、历史观念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邱正伦作为一个先锋诗人转向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探索,使他获得了从中国诗学核心所生发的广大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品质.他的<审视现代艺术>一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5月版),突出地呈现了他在全球化语境下,重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艰难历程.中国当代需要出现重量级的艺术理论开创者和艺术自由立法者,但整个艺术生态不容乐观,对艺术发言、为艺术立法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6.
罗振亚的诗学理论研究和诗学批评,尤其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流变、对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的内在模式和流变规律,以及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走向,做出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中外诗歌艺术传统的复杂关联,发现并把握中国先锋诗学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批评文字中蕴含深邃的诗学价值,充满对现代诗歌坚韧的、满怀敬畏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一位学者的诗人情怀和深邃气度。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流行歌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流行歌曲与非主流的流行歌曲,而后者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上的先锋派则具有某种相同的意味。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通俗音乐的大众化、世俗化成为中国文化整体走向中的一种趋势,它以其敏感的神经最先表达着文化的俗化之势。新世纪流行歌曲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网络传播,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歌曲的认可,但也同时显现着中国流行音乐深度模式的衰微。消费时代使得音乐这样的文化艺术也成为以卖点为中心的代名词,中国当代流行歌曲完成了从先锋艺术到媚俗艺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90年代的先锋音乐是一种精神探险 ,先锋音乐家们在自己一度热衷的技术试验中 ,不期然地将中国现代艺术带入了“文化工业”之中 ,同时 ,一些时髦者在丧失了艺术锐气的市场倾销中 ,无可选择地终结了自己的探索 ,而仅仅使其沉醉于往日的先锋性的辉煌想象中。然而 ,真正的先锋仍然在漂泊中寻找新的锚地 ,他们仍在释放自己残存的生命力和精神美丽 ,用自己的艺术理论和实践 ,铸就自己艺术生命的探索性证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史前艺术、图腾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和民俗艺术及中国边疆民族艺术等4个方面,对岑家梧先生的艺术思想作一个初步的梳理和介绍。笔者认为,我们在总结岑先生在社会学、民族学方面的成果时,对其艺术史方面的研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岑先生在艺术史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比较独特,取得了许多开创性和令人信服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学者雷纳托·波焦利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先锋理论界最早对先锋艺术进行全面论述的学者之一.他在1962年出版的《先锋理论》(Teoria dell'arte d'avanguardia)一书中,从先锋概念等多个方面,对西方先锋艺术进行了讨论.他对西方先锋艺术的认识集中体现在这部著作中.西方后来出现的先锋理论著述固然重要,但这些著述中的许多问题和思想几乎都是从波焦利那里开始的,抑或说是对波焦利的批评与超越.从这一点来看,波焦利的著作可谓20世纪西方先锋理论的主要源头之一.今天重读这部著作,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国内外相关论述中出现的诸多先锋问题.本文拟在探讨、梳理波焦利先锋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介绍、评价其理论框架,指出其理论局限,以便为探讨先锋理论及其写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