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养老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日常生活状态.不能认为养老是和其他生活形态完全割裂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更不是一种纯粹的照料方式.养老模式实际上属于养老方式类型化的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三种基本养老模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应体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中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养老仍将是养老的主导模式,也只有在家庭内,养老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其最基本的特性,即日常性,才能获得圆满实现.其他各种养老模式,都应视为在延续老年人日常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为满足老年人不同阶段的需求所做的倾斜性安排.中国的养老除了经济要素外,更需要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方面的特点,其中以互助、共济的代际关系构成养老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三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后果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城市中机构养老的方式开始成为家庭养老的一种补充。由于这一养老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家庭养老方式密切相关的孝道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它所带来的人们对"孝道"认知的改变值得特别关注。通过对南京养老机构中老人及其子女的个案访谈资料,初步分析和探讨了与机构养老有关的养老方式及其孝道问题。结果发现,城市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包括子女工作忙、家中无人照料、住房紧张、与子女关系不好、长期生病等。对于机构养老的态度既有满意的,也有观望不定的,还有消极抵触的。而其子女的态度也是既有积极的,也有矛盾的。但无论老人还是子女,都不认为老人进机构养老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镇养老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城镇家庭养老模式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亦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养老服务供给的综合优势,是解决中国城镇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然而在运行中存在着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培育专业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居民养老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西安市居民养老方式进行电话调查发现,自立养老已经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成为所有中老年人首选的期望养老方式,同时也是75岁以下年轻老年人首选的实际养老方式,它跨越年龄组和收入阶层,具有不受年龄和收入限制的特点;而当老年人进入年迈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时,则又倾向于实际选择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未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很难承担起年迈老年人家庭养老的重担,机构养老方式也无法满足年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认为在中国自立养老方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在社区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以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养老政策.  相似文献   

5.
浅析政府养老机构建设与养老服务提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向社会养老转变,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然而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机构不仅供不应求,而且服务质量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观察法、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11家养老机构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整合实践的资料,并运用Nvivo11.0软件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整合模式初现雏形,服务整合体现在日托(短寄)、配餐、上门康复护理、义诊等方面;定位于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向社区扩展居家养老服务较为积极;选址在城市社区内的小规模养老机构是相关服务整合的主力军。建议在社区层面通过机构辐射居家的模式对接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的刚性需求;重点扶持嵌入社区的小型养老服务综合体,以营利化、专业化、综合化的思路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向居家老人群体延伸。  相似文献   

7.
朱闻慧 《社区》2011,(7):58-58
德国的社会养老方式有许多地方有别于中国。首先,中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大多是专门接待老人居住的地方,而在德国却多是中介机构,老年人在这里小住、护理好了之后,再送回家居住。在德国,我们参观过的罗斯托克州工人福利院就是这样一家养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优点应运而生,并代表了中国养老方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它与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共同构建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责任分担的价值理念,多层次发展、配套性支持的设计原则,以及整合资源、拓宽筹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益加深的老龄化浪潮,迫使社会各界不断创新各种养老方式.本文从老龄化背景和养老方式选择的现实出发,结合国内外养老社区的成功案例,对未来养老社区如何运行、发展提出设想,分析我国建设养老社区时将遇到的阻碍,并对养老社区的发展进行了前景展望.得出结论:养老社区是对养老方式的创新,在未来将成为一种为人们接受的养老方式,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10.
朱闻慧 《社区》2011,(5):58
德国的社会养老方式有许多地方有别于中国。首先,中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大多是专门接待老人居住的地方,而在德国却多是中介机构,老年人在这里小住、护理好了之后,再送回家居住。  相似文献   

11.
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何种人提供何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老年人口社会支持网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何种社会角色提供何种社会支持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亲属是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的主要来源,朋友则是社交支持的主要提供者。邻居提供小的实际支持和社交支持。工作关系则只提供极少数的社交和情感支持。在亲属中,儿子提供的社会支持的类型最多,而且大都是最重要的实际支持。女儿则提供的是得病时的照顾及一部分情感支持。配偶提供的是心理抑郁和外出时的支持。兄弟姐妹的作用与此类似,主要起解决家庭矛盾并起娱乐陪伴的作用。而其他亲属则主要在看信及借物一类的小事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来自江西某县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支持、生活照料支持、精神慰藉支持等方面调查研究表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不足,严重威胁到留守老人的生活。他们的养老支持目前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但许多留守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又无其他社会支持,晚年生活境况凄凉。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由政府、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家庭和个人构成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治贫要先治愚,扶贫必先扶志,作为“五个一批”措施之一的教育帮扶在脱贫攻坚中意义重大。贫困人群持续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的不足,教育帮扶有助于贫困人群习得生存和发展技能、缓解和消除文化贫困,并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培育贫困人群可行能力的目标,与反贫困的终极价值相契合。由此,一些对口帮扶单位依凭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各种能力提升培训、送教下乡、共建乡村文化和关注贫困人群子女教育等措施,以期实现智志双扶。但对口单位的教育帮扶作为统一规划的国家干预,必须实现长期化、精细化和在地治理,方能把由外而内的帮扶外力转化为由内而外的脱贫动力,最终以人的发展实现彻底脱贫。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西部农村的养老现状进行了考察,认为西部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老年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同时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农村养老困境的成因:主要受地区经济落后的制约,传统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失,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公共空间狭窄,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多支柱养老保障模式是西部农村养老保障值得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支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支持研究发端于个人健康的社区心理学研究。随着网络分析概念和方法的引入,社会支持的定义更为系统,相应的操作化测量更为规范。通过对社会支持的来源组成、支持网络的关系和结构、实际获得支持与感受支持、支持作用机制等问题的梳理,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因素得到更为全面的检视。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的理论基础——社会网络理论及社会资本论人手,构建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助人系统,在实践中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街道、社区为纽带,以血缘、地缘等初级关系为依托,以非营利和非政府组织为补充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模式,来改变弱势群体的地位,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离不开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帮助。这里运用抽样调查和样本分析的方法,就安徽工程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类型和渠道,以及它们在大学生就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要提高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的效率 ,必须关注支持的发送与传递的实践过程。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网的工作模式 ,把支持与被支持视为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 ,以整合社会支持资源、建立弱势群体自身的社会支持网为目标 ,协助解决支持传递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及时跟进各种措施 ,以推动弱势群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为此 ,以社区为基地 ,培育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公益团体 ,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等是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农民社会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手段,以来自浙江省本地和外省的1 607名农民为样本,对农民的社会支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农民的社会支持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工具支持、交往支持、情感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2)不同农民群体总体及各维度的社会支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职业等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建构农民社会支持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校社会工作在贫困大学生支持系统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的贫困生支持系统尚不完善,主要是经济资助为主,这种资助模式存在着很大局限性,忽视了贫困生的主体参与、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提高等重要环节,与帮困助学的现实需要之间有着较大差距,亟待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高校贫困生的支持系统之中,可以弥补当前资助模式中存在的许多缺陷与不足,促进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