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藏区牦牛产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生长在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的高山、高原地区,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高原草地资源的优势牛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牦牛为藏民族提供着生产、生活必需的资料来源,同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宗教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四川藏区是我国五大牦牛生产地区之一,牦牛业在当地畜牧业中占很大比重,牧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出售牦牛及其产品,牦牛产品被公认为污染最少的"绿色"畜产品之一.然而,以牦牛牦牛产业却始终不能发展壮大,以牦牛养殖为主的四川藏区至今仍然比较贫穷落后.因此,有效促进牦牛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发展牦牛产业的有效途径是牧民转变传统观念,在政府主导和龙头企业带动下,探索新的生产模式,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以草地畜牧业为主导特色产业进行城镇化建设,而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当前存在的问题又正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来进行解决。面对西部民族牧区草地畜牧业分散、低效、组织化程度低以及民族牧区城镇化建设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民族牧区的城镇化建设和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布局可以结合起来考虑,进行以牧区城镇"生产-市场-社会化服务"为中心的畜牧业同心圆圈扩展布局,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牧区的特殊性解决牧区产业化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畜产品的经营性收入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缓慢就成为制约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制约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内蒙古牧区产业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肃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继草畜双承包责任制之后广大牧区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的重大举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作为一个传统的牧业县 ,近年来在基地建设与科技兴牧等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主要是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系机制孱弱 ,合作性质的各类中介组织缺位等。因此 ,进一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应立足于保护农牧民利益 ,在继续加强基地建设的基础上 ,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产业链中的利益联系机制 ,发挥政府在县域畜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畜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要想实现以质增效,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对科学发展观为畜牧业以质增效带来机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规划、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和建立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实现牧区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等方面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牧区坚持“以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大搞畜种改良和利用,开展草场建设,防治牲畜疾病,畜牧业得到显著发展。特别是在牧区坚持改革,认真落实集体牲畜折价归户和草场承包的生产责任制后,畜牧业出现了新的转折。据统计,1985年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五省区的牛肉产量约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36%,羊肉占48%,羊毛占67%,山羊绒占71%,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畜产品出口额的20%以上。 但是,由于广大牧区仍处于封闭的传统自然经济形态,加上对发展牧业生产的条件重视不够,牧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因此,积极发展牧区的商品经济,是实现民族繁荣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畜产品加工的功能推证其是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和最后归途 ,本文分析了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制约畜牧业大发展“瓶颈”现象的成因 ,提出了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从而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是实现畜牧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在取得初步进展的情况下,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低,农区、城郊生态畜牧业发展缓慢;畜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规模养殖和科学养畜水平低下;牧民定居水平不高,移民回流、再度开垦。应通过体制创新,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督检查,促进畜牧业科技公司的发展;构建持续稳定的利益补偿长效机制,确立以游牧文化精髓为基础并充分吸收其他文化长处的本地区主导文化,促进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2000到2006年山西畜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畜牧业产值和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经营分散、养殖规模小,畜牧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因而,今后要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步伐,加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抓好优势畜产品区域发展和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还要继续摸索更有效的发展途径,保证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畜牧业组织模式的分析,把畜牧业组织模式分为畜牧业经济体制、畜牧业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技术水平、分配机制四大模块。力争摆脱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发展相对滞后,草原牧民经济和社会地位边缘化、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困局。笔者认为畜牧业组织模式变革是牧区市场化改革的核心环节,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应选择牧民合作制企业作为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