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樋口一叶是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的作家。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樋口一叶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家不同的创作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变化及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满族作家端木蕻良深受家庭和时代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民间立场,建构了独特的女性观念。他的一生见证了现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积极利用男权话语为女性呐喊。他的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同情女性的不幸遭遇,赞美女性的优秀品质,弘扬女性的伟大品格。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温和的女权维护者,一个优秀的女性书写者。端木蕻良的名字和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将随着他的作品永存于文学史。  相似文献   

3.
杜牧由于其留世的女性题材诗而成为文学史上很有争议的诗人。深入探究杜牧诗歌中描写的四种女性形象,可以看出杜牧对女性的同情和悲悯,难以找到史载杜牧轻薄女性的内容。杜牧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是与其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以及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理应把文学形象的杜牧向历史形象的杜牧还原。  相似文献   

4.
童话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加工后的艺术沉淀,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作家对女性的观念和态度。西欧传统童话中的女性形象拥有美丽可爱的外貌,具有牺牲精神和忍耐、顺从、温柔的秉性;而西欧现代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则是追求自主、独立、勇敢的现代女性形象。西欧童话中女性形象的改变,其实正是作家女性价值观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人类文学史上一代大师,他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视角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贫苦人民生活的画卷.在他的底层画廊里女性人物更是作家关注的焦点,她们生活在贫困、压抑和恐惧中.作家通过自己犀利的笔给我们刻画了底层女性的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们是具有流动性.在作家的前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被动的,后期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主动的.  相似文献   

6.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构建的深层动因主要是对具有传统美德特质女性形象的恪守,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写真以及难舍玉洁冰清。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孙犁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文本的解读,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现将两位作家笔下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似性和不同点,及其不同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有两类女性形象:“神化”的女性和苦难的女性。“神化”女性的“美”虽然满足了作家的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梦想,但在现实中,她与苦难的女性具有相同的人性本质。她们的生存悲剧根源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缺乏自我意识、人格意识。这种梦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作家情感和理性的内心冲突。由此,沈从文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他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9.
满族作家叶广芩在其京味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传统女性形象。有独断专权的大家长:舅太太、瓜尔佳母亲和惠生老太太,有封建文化的“守护者”:舅姨太太、二格格和莫姜。作家对前者虽然给予了一定的理解,对她们身上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痼弊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而对后者在进行批判的同时,又寄予了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相似文献   

10.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严格遵循“现实”原则,真实表现了在封建社会中女性被“工具化”的悲惨境遇。蒲松龄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超凡的女性形象、平凡的女性形象,一部分超凡的女性因具有超凡能力而拥有自己的意志,保持着独立人格;另一部分超凡的女性和平凡女性因将封建道德理念内化为自身需求而无力拥有独立人格,依附于男权社会。蒲松龄尊重、欣赏女性,对她们受“制度”控制无法冲破现实藩篱的无奈与不幸给予了同情和怜惜。  相似文献   

11.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是“无名”的,体现在《秦腔》当中尤为明显。女性的“命名”在贾平凹的小说当中一方面与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美与丑”相关,另一方面与女性在乡村与城市中不同的社会身份密切联系。而作家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游离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为乡土世界的配角与城市的主角,女性承担了构筑现实与文学世界的责任,但在作家笔下,或许正因为对女性/城市的矛盾态度,造成了文学世界中现实“情境”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学江南作家塑造了一系列江南乡村女性民俗形象,并将婚姻、生育、信仰等民俗巧妙渗透于女性形象刻画之中。对女性的发现与民俗的书写一方面反映出现代文学江南作家对吴越文化精神的深刻体悟与承继,另一方面也可透视现代文学江南作家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3.
从作家的性别差异思考,即从女性作家在塑造流浪女性形象时的价值立场和叙述主题的设置来思考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叙事策略,既丰富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内涵,又以对话的方式质询着女性自己对于稳定生存与流浪以求独立自由的责任,或者更准确地说,流浪女性形象的大量存在,成了反思现代文学对于女性生命价值和生存尊严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形像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北京大杂院里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老舍 ,虽然广受现代文化和文明影响 ,但其文化心理的许多方面都停留在传统层面上 ,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赞美贤妻良母 ,同情风尘女子 ,理解守旧的普通老太太 ,而对“家庭独裁者”和摩登的知识女性却表现出极大厌恶 ,无论情感倾向还是思想认同都缺乏明显的现代内容 ,都散发出浓厚的传统气息  相似文献   

15.
老舍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二是知识女性,三是悍妇。和同期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痛绝,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老舍浓厚的男权意识和男性本位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在她的小说中刻画出一系列黑人女性形象——从饱受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女性形象到传承本土文化、具有群体保护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皆有血有肉特征鲜明,再现了黑人女性的生活,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正是莫里森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学"桃花+女人"题材作品涉及不同阶层、际遇的众多女性,按生命状态与形象特色,可大致分为壮实农妇、感伤少女、薄命红颜、刚强义女四类。这些形象反映了在男权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寄予了作家们对女性的审美理想与欲望感情,具有文学和社会学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8.
《嘉莉妹妹》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自然主义男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品。《简.爱》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文章从嘉莉和简这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出发,分别从女性经济地位和女性自我意识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到男女作家对文本中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9.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女性主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曼斯菲尔德把她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很少受英国作家重视的短篇小说创作,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用手中的笔,融进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描写了她的同类在闯世界的奋斗中所遭遇的坎坷磨难,刻画了广大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所迫下产生的孤独感、幻灭感、恐惧感和她们的叛逆和反抗性,道出了她们深沉的思考和无声的叹息,表达了对她们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愤慨之情。  相似文献   

20.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认为在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其前后期女性形象的刻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展现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及变化的分析,来揭示作家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感受与变化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