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雍正继康熙之后为帝,对前朝之政大循小改,重议黑龙江将军驻地问题即其一例。清政府为加强东北边防,抗击沙俄入侵,于康熙二十二年设置黑龙江将军。将军始驻旧瑷珲城,后移驻新瑷珲城(黑龙江城)。尼布楚条约后,康熙二十九年移驻墨尔根城。康熙三十八年又移驻齐齐哈尔。至此,将军驻地由北而南已历四地三迁。雍正二年又有人主  相似文献   

2.
<正> 清代,在西宁有个很有作为的官吏,他便是人们常常提及的《西宁府新志》的作者杨应琚。 杨应琚,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清雍正七年(公元l?29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其祖父杨宗仁康熙五十三年曾任西宁道,后历任广东巡抚、湖广总督,其父杨文乾曾任河南布政使、广东巡抚。杨应琚早年官居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调  相似文献   

3.
清初“二陆”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二陆”即陆世仪和陆陇其。陆世仪生于明万历39年,死于清康熙11年(1611——1672年),号桴亭,江苏太仓人,明诸生。早年有济世建功之志,明亡之后,一直隐居不仕,以讲学著书为业。陆陇其生于明崇桢3年,死于清康熙31年(1630——1692年),号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9年进士,曾两任知县(嘉定和灵寿),一拜监察御史(四川道)。他为官廉洁爱民、不附权贵,因此仕途多艰,一生清贫。二人生活道路并不相同,后人之所以合称之为“二陆”,主要因为他们是清初程朱学的代表。陆陇其是清代第一个进孔庙的儒士,陆世仪在光绪元年也入圣殿。作为程朱学代表,他们二人的学术思想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那么,他们相同在哪里?又有怎样的不同呢?本文拟就此作三方面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郑琪 《理论界》2010,(2):115-117
基督教之天主教自明末清初第三次传入我国后,曾一度辉惶。但好景不长,不久就在华遭到严禁,由康熙提出,全面实施于雍正;表面上由礼仪之争引起,实质则是不能见容于封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为此,结合剖析雍正在位时的禁教过程,从雍正帝禁教措施的出台、禁教的具体措施、禁教特点及禁教结果四个方面客观全面地考察雍正帝的天主教政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清代前期的贵州各府人口,史籍记载较多。但比较系统的只有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和《嘉庆重修一统志》,分别记载了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贵州各府人口数。  相似文献   

6.
具有很高声望且即皇帝位呼声最高的康熙十四子、雍正同母兄弟允禵,在康熙去世后被从前线召回,于雍正二年被派往清东陵守护康熙的景陵。他在短暂的两年守陵期间,为了释放苦闷的心情和消解众多守陵人的寂寞,创立了“皇会”。这个由守陵人组成的业余娱乐组织及其演出活动,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在陵寝和周边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皇会”这一历史事件,也使我们窥见到了允禵在守陵期间的遭遇,进而引发了我们对雍正与允禵的关系以及雍正继位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清代修史机构的设置及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即天命到康熙初年的起始阶段、康熙初年到雍正末年的发展阶段、乾隆、嘉庆年间的完善阶段、道光至宣统时期的衰落阶段。清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修史机构呈现时段性的主要因素,也为制度变迁提供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清初贵州人口史无确实记载。据广东中山大学历史系已故教授梁方仲先生编纂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7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所列:贵州人丁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13,839;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13,697;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21,388(该资料引自《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1)。根据上述表列,在全国十八个行省中,除奉天(今辽宁省)因是满清王朝的定鼎发祥地,八旗人丁绝大部分从军出征跟随清世祖入关,其数较少外,贵州人丁数是最少的。以顺治十八年为例,贵州人丁数只是人丁数较多的直隶省(今河北省)的二百  相似文献   

9.
清王朝统一新疆,平定准噶尔,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就阿克敦伊犁之行,评述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阿克敦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署广东巡抚,再署广西巡抚。至到雍正六年(1728年),“因罪夺官下狱”仕途一度受挫。后来曾在征讨准噶尔的前线协办军务。由于他熟悉一些准噶尔事情,被调回京城,由雍正帝面授机宜,于雍正十二年八月充当副使,与另一名副使罗  相似文献   

10.
八旗蒙古与清代的武科及翻译科考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旗蒙古应武试晚于文试,因为清政府认为骑射为八旗所长,无须应试。故迟至雍正元年(1723),始允旗人考试武科,也设有童生试、乡试、会试三级。 1、武童试 八旗是以骑射著称的,但经过康熙盛世,承平日久的八旗军的索质已大大下降。在这种形势下,雍正元年京师开设了满蒙武科,不与汉人同试。凡蒙古步甲、炮甲、马甲、九品笔帖式、库使、养育兵及闲散人员均准报名应试。定例三年一考,考试由兵部武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7):132-140
清代岁修制度继承明代潘季驯"修守事宜"的思想并有所发展。康熙三十七年(1698),依据永定河流域的特性,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岁修制度,包括永定河管理体系及人员的设置。河道总督存在时,永定河事务由河道总督专管。直隶河道总督不存在时,永定河事务皆由直隶总督兼管。河道总督以下设道、厅、汛三级机构。雍正四年(1726),设永定河道,分为文武职两套体系机构。永定河道受直隶总督节制。这种层层设员,兵民协防的河防体系,有力地加强了永定河河道的治理,提升了河道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
《药地炮庄》现存四个本子,皆属同一底本。比对四者,可知此书始刻于康熙甲辰年(1664年),印行于康熙丙午年(1666年)、丁未年(1667年)之间。据《炮庄》诸序及相关文献,可证此书始著于方以智闭关南京高座寺时期(1653—1655年),续作于庐墓合山(1656—1658年),完稿于禅游江西时期(1659—1664年),前后持续十年之久,洵为方氏晚年思想之结晶。  相似文献   

13.
清代畿辅地区的驻防城包括郑家庄、沧州、保定府、热河、山海关、密云、采育里、天津水师8处,主要建成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个时期,其中顺治、康熙、雍正时期为驻防城的主要建立阶段,而乾隆时期密云驻防城的建立是畿辅驻防城体系完全建立的标志。畿辅地区的驻防城呈现了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所在地区往往是地理形胜之地,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驻防城形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固定的建有确切城墙的驻防城,另一类则是未修建专门城垣的驻防城。驻防城的城垣规模不一,建筑材料方面体现出了差异性,内部结构上则规划较为合理,布局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4.
《书影》,明末清初人周亮工撰。此人才学超群而仕途多舛,崇祯年间曾官御史;明亡,南奔投福王;清兵南下,即降清,历任福建左布政使、户部右侍郎、江南布政司参政、江南江安督粮道等职,然宦海沉浮,屡遭牢狱之灾,最终因被劾去职,卒于康熙十一年。顺治十六年,作者因事系狱,《书影》即作于囹圄之中。及出狱,曾于康熙六年将此书付梓金陵;康熙十年,有感而自毁其版;此书印数不多,数十年后,世间已少见流传,其子周在延四处搜访旧本,于雍正二年得人资助重刻,大概于雍正三年刻成,此书始得重新流行于世。乾隆三十七年《四库全书》开…  相似文献   

15.
清代康熙统一台湾之后实行边俸之制,台湾各级官员任期三年。雍正七年(1729)实行选官协办制度,台湾道员、知府、同知、通判、知县任职一年之后再派员协办半年,雍正八年调整为任职二年之后再派员协办半年,随后再经微调,至乾隆八年(1743)基本上回到康熙时期任期三年的原点,从而取消了协办制度。协办制度是清政府考虑到在台湾任职较为艰难的实际情况,而优待体恤赴台官员的变通办法,是清代台湾选官制度的一场小试验、一个小插曲。协办制度的推行,表明清政府对台湾的重视及其对选调赴台官员的慎重,是强化理台政策以加强治理台湾的重要表征。康雍乾时期如此重视台湾,又如此想方设法加强治理台湾,可见如某些论者所谓清政府前期"消极治台"之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一、翰林花园及其由来北京西郊著名的园林古迹之一——清代的翰林花园,一般人都不知它在今天什么地方了。其实它就在今天圆明园旧址东南面,北京一○一中学西毗邻的东北桃园(现名西苑果树队)。该园最早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唯据吴振械记载,知为“康熙朝大学士索额图赐园”;又成亲王永理也说“园为康熙朝索相国所居”。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其为大学士索额图的赐园,已属确凿无疑,按索额图正黄旗满洲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傅,他是当时有名的权臣,曾帮助康熙帝收回了八旗兵权,平定了吴三桂等三藩之乱,并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奉旨同帝俄签定了《尼布楚条约》。自以功劳甚大,不免骄纵,气焰日张。后于康熙四、五十年间(1701年—1711年),由于卷入诸皇子与皇太子争位之中随即被捕,死于狱中,园子也充了公。至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复将此园赐给大学士张廷玉、朱轼,尚书蔡珽和内廷供奉的翰林吴士玉、蔡世远、励宗万、于振、戴瀚、杨炳等人在此居住,其所以俗称翰林花园者,当即由此。而它的正  相似文献   

17.
在清王朝统治的253年里(从顺治十五年,即1658年大西军退入云南算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止),贵州的教育比明代发展得快。其间,大致经历四个时期:(一)康熙、雍正年问(约73年),是贵州府、州、厅、县官学发展时期。当时,全省官学共66处,有建立时间记载的34处,其中康熙年间建的25处。(二)乾隆、道光年间(约115年),是贵州书院发展时期。全省有书院130余处,有建立时间记载的92处,其中乾隆年间建的26处,道光年间建的21处。(三)道光年  相似文献   

18.
秦汉以来,封建皇帝都很重视给自己修建陵墓,清代皇陵的建筑,其规模之巨大,结构之完备,超过历史上任何封建王朝。清代的皇陵分布在三处,在关外有永陵(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葬有努尔哈赤的父祖四代)、福陵(在沈阳市郊,葬努尔哈赤)和昭陵(在沈阳市郊葬皇太极),可称为关外三陵;1644年入关后,则建有东陵(河北省遵化县境内)和西陵(河北省易县境内)。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帝,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关外的陵墓建筑比较简单,随着清朝统治在全国的巩固,东陵和西陵的建设则更为庞大和宏伟。  相似文献   

19.
彭端淑,字仪壹,号乐斋,四川丹棱县桑黄坝人。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享年八十一岁。丹棱属眉州,历代人才会萃,两宋时人文之盛,莫盛于蜀,蜀莫胜于眉。天下以文名者六家,眉州得其三,苏洵、苏轼、苏辙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互为雄长;以史名者三家,丹陵得其一,李焘与司马光、袁枢相为表里。 彭端淑出身丹棱望族。先世宋时曾为御史。祖父彭万昆曾为简州(今简阳)判官,后擢都督佥事,父彭珣为清雍正朝贡士。彭端淑幼而颖异,十岁能文,弱冠后益潜心于学,力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地点上,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身在流放且遭厄运的谢济世,都不具备考察龟兹石窟的条件。原认为《戎幕随笔》可能出自施补华之手,误植谢济世之名。虽然施补华与《戎幕随笔》诸多方面都吻合,但唯年代不吻合,应另有他人。极有可能是道光初年进入南疆平定张格尔之乱的清军统帅的幕僚,闲暇时考察了龟兹石窟并有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