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八年来,企业改革逐步推进和展开,成效是显著的。但是,无论从改革的预期目标看,还是从国营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酌实际情况看,企业还远远没有活起来;不仅如此,即使企业有一定程度的活力,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改革的深化,后者的内涵要比前者更丰富、更深刻。因  相似文献   

2.
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始终是整个经济体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年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掌握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但是,按照改革所提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目标,企业并没有真正活起来。因此,进一步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仍然是当前和今后十年改革的重大课题。影响企业活力的主要原因是 (1)企业缺乏最基本的经营自主权。最近,我们对自治区有代表性的20户大中型国营企业进行了调查,所列17项自  相似文献   

3.
“多难兴邦”。现在要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也用得着这句古语中的哲理。国营企业外有压力、内有困难,但非搞活不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力量,它们的状况如  相似文献   

4.
国营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把企业推向市场”是企业改革进程中质的飞跃,是解决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根本出路.“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战略决策,贵在一个“推”字,体现了彻底割断政府和企业间父子关系的艰巨性和让企业自觉投入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自求生存、自我发展的迫切性.十四年的改革,已经打破了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旧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企业依靠国家的程度大大减少,国家对企业父爱式管束已经淡化.但是,溺爱意识的冲动还时有发生,企业没有真正从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物地位上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企业虽已行使自己已有的自主权,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但一遇困难还要向政府伸手,“等、靠、要”的娇惯心态并未消除,依然留恋政府的怀抱,窒息和压抑了企业活力.为此,不下大的决心,没有政府部门的强大推力,是不可能把企业从政府的翼下拉出来的.同样,没有足够的推力去启动企业自主运行,国营企业也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生存发展.这种推力启动的直接意义是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建立维持机体良性循环,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市场应变机制.  相似文献   

5.
搞好企业特别是搞好大中型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们在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离企业改革的目标尚有相当大的距离,本文仅就当前搞好大中型企业的若干共性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刘我市大中型企业的基本分析 我市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到1990年底,全市共有大中型工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前进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工业中产值增长了,但实现利税和国家财政收入却减少了;一方面,宏观失控现象还没有完全扭转,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另一方面,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没有真正落实,一方面,国家预算资金相对减少,预算外资金大大增加,达到1700亿元以上,相当于国家预算的80%,另一方面,企业仍喊资金紧缺,后劲乏力,没有活力。出路何在?也就是说,当前的济经体制改革应当抓的主要环节是什么?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大家已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扎扎实实地抓住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为搞活  相似文献   

7.
国营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怎样改革关系着整个经济改革的成败。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通过什么形式的两权分离才能使国营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即国营企业两权分离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本文想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中型国营企业是长期社会主义积累所形成的国民经济骨干力量,承担着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目前,不少大中型企业生产不景气,经营困难,效益下降,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经济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对经济全局的发展极为不利,要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那是难以想象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必须抓住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这一“中心  相似文献   

9.
<正> 所有制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也是设计改革目标模式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在整个所有制关系的改革中,由于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因而国家所有制的改革,成了现在及今后改革的一个重点,而其难点又集中在企业个数虽然不多,但占资产和产值比重很大的大中型企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有12,000余个,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6%,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据去年初的调查,全国国营企业的亏损面平均达35%左右,有些省市竟达50~70%。为此,从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要求与条件出发,深化国营企业改革十分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活力的内涵一般来说是指: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活力的发挥有赖于企业所处的宏观经营环境,也依存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因此,探讨企业活力必须从这两个层次入手。一、宏观经营环境从国际上来看,目前国际环境虽然难以出现50~60年代那些刺激经济的偶然因素,但从总体上来说,整个国际环境还是比较有利于各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南昌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深深感到近几年来,南昌市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比改革前都有所增强。1988年与1985年相比,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增长33.3%,利税总计增长21.8%。但是,大中型企业还远未搞好搞活,企业本身的优势和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一、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工业产值呈现较低水平的不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一、国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取得象农村经济改革那样明显效果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发和带动下,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工、商、建、交企业也推行或试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责任制、试行经营承包制,以及广泛推行利改税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效果,但是总的看来,国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不象农村经济改革那样明显。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的治本性的改革,而国营企业的改革则大都是从生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改革潮流推至城市,继放权让利之后相续有两步利改税、租赁承包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近几年又有股份制、“破三铁”等新的方案接连实施。在新的政策环境和改革方案的推动下,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已开始表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组织效能与经济效益在明显提高。但是就绝大多数国营企业来看,在企业外部,与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组织效能与经济效益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企业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并未真正发挥;在企业内部,职工个体心理行为的冷漠,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经济人”倾向,领导心理与行为的短期功利化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继续发展。这表明,业已出台的改革还未能从更深层次上触及和解决影响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年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掌握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使企业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企业有了一些活力,因而,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按照改革所提出的自主经营、自负盆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企业缺乏活力,是当前改革与发  相似文献   

15.
去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十条暂行规定,为搞活企业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普遍反映,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生产计划权、技术改造权、自有资金使用权、原材料采购权、产品销售权以及部分产品订价权等都不落实。许多行政部门(部、局、公司等)既直接管企业的产供销,又直接管企业的收入分配。工厂与市场(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产品销售市场,资金市场等)仍处于隔绝、半隔绝状态。  相似文献   

16.
搞活大中型国营企业是我国“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90年代的税制改革应该围绕这个核心,从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改革。本文试图根据国家“八五”期间国营企业组织制度和运营机制的改革的构想,对税制改革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召开了“90年代国营大中型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省级有关部门领导、科研单位的学者以及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竞争、挑战、机遇:奋发图强的契机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目前国营大中型企业所处的环境态势比较困难,内地的国营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多方面的竞争或挑战,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已进行了种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这一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或片面的认识,因而对进一步推进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第二年,也是进入攻坚阶段最关键的一年。从几年来的改革情况看,党中央、国务院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倾注的心血和力量,收到了一定的回报。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走出困境,特别是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辽宁,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改革、改造出现了生机和活力。但从总体上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还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绕不开的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靠企业自身和地方政府是很难解决的,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可操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税制改革即实行利改税第一步是对有赢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先按%税率缴纳国营企业所得税, 其余利润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归企业使用(如上海大约为原利润10%),余下部分利润中央规定按四种形式上缴,上海主要采取调节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