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木桥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桥。大雪过后,桥上滑溜溜的,小妹过桥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到河里去了,幸好抢救及时,才没有被淹死。我跟父亲说,这桥太窄了,得赶紧加宽。父亲蹲在桥头仔细瞄了瞄,说:“桥面已经是三根木头,每根都有碗口粗,不算窄了。”我着急地说:“最少要四根木头才行。”  相似文献   

2.
在氤氲的清晨里出发,在暮色苍茫中回家,这条路,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条路,我从新奇走到倦怠,从困惑走到坚持,从成熟走向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38岁,是山东济南人。出国前在一所大学任音乐教师,1996年8月为与在挪威留学的夫人团聚,我以“陪读”的身份去了那个神秘的小国。原以为这里到处是“醉人的小夜曲”,没想到,竟会遇到那么多艰辛与凶险。街头卖艺我到挪威不久,留学期满的夫人马莉就在当地一家商场失业了。因为该国首都奥斯陆的消费水平很高,休息几天后,我们决定出去找工作,然而并不顺利。傍晚时分,我俩常去市中心一条热闹的行人街上散步,这是一条从地铁到火车站约步行15分钟的路程,两旁有许多鳞次栉比的商店、酒吧、饭店,这条路不允许车辆通行,所以称为行…  相似文献   

4.
爱丽丝问:“你能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吗?”“那得看你打算去哪儿。”猫说。“我不在乎去哪儿。”爱丽丝说。“那你走哪条路都无所谓,”猫说,“只要你一直走,走得足够远,总会到个什么地方。”——《爱丽丝梦游仙境》  相似文献   

5.
暑假期间,我、妈妈和表弟到云龙湖畔(pàn)的卧龙山去游玩。山又高又陡,远看像一条龙卧在那里。我想:卧龙山由此而得名吧!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上去还是比较容易的,一路苍松翠柏,鸟鸣不绝,加上刚下完雨,空气格外清新,我们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山顶。站在山上俯(fǔ)瞰(kàn)明镜般的云龙湖时,我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休息片刻之后,我们准备下山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起起伏伏的消失在远方,另一条显然是通往山下的“捷(jié)径(jìng)”。所以我们选择了第二条路下山。开始路很平坦,我们走得比较顺利,但后面越来越难走了…  相似文献   

6.
祁建  子言 《社区》2006,(24)
在北京西城区,中南海西侧红墙外,有一大片灰瓦砖墙的平房社区。在这片社区的中部有一条南北贯通的街道,如同这片已经列入了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范围的老房老舍一样,它的名字同样古老——西黄(皇)城根南街,也许是因为这条街的北端有一座著名的古建筑——礼王府,南端与北京城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相接,所以这条街也不算太窄,最近重新整治过的街道,画上了标准的交通标志线,成了北京“疏堵工程”中的一条城市次干道,但与此街西侧的西单大街相比,来往车辆并不多,在京城腹地保有了一片难得的宁静。怎么将“皇城根”写成“黄城根”了?说到北京的黄城…  相似文献   

7.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相似文献   

8.
我校中文系七三级毕业生张有林,到安图县两江公社东江三队当社员已经三个多月了。这三个月的光景在他生命的途程上是深刻而难忘的一段。他回顾这段战斗的历程,深有体会地说:“我这条路走对了,我要坚定地走下去!”他由衷地表示:毛主席教导记心怀,长征  相似文献   

9.
我觉得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谁,在何时何地都有不断学习的机会,并不是读了大学、有了高学历就一定有好的前途,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因此,我选择了毕业后就业这条路。于是去年7月,我由母校——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推荐并通过面试后,在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开始了实习生活。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变化     
山,还是这些山;路,还是这条路,我的家乡是大布。大布坐落在离县城60多公里的小山沟里。多年来,人们都用“山高路远“来形容大布,但近几年来,人们又用“山青水秀“来形容大布。家乡变了,从前的家乡,现在的家乡确实不同了。大布唯一的“出路“是通往乳源的公路。这条公路,弯弯曲曲,坡陡路窄,这就给运输带来极大不便,于是,笋干、腐竹丰收却没市场,大布的豆  相似文献   

11.
路灯的故事     
连岳 《社区》2012,(14):22-22
在鼓浪屿有一条偏僻的小路,这条路没什么人走。尤其到了晚上,有人探了探头,却不敢走。 这路上,有一只路灯,站在路的直角弯,经常整夜见不到一个人,甚至一个星期都见不到一个人。这对路灯来说,是很寂寞的,它在傍晚六点醒来,到了下半夜,眼神发亮,非常有精神,到了早上六点,闭上眼睛睡觉了。路灯跟人的作息时间是刚好相反的。 白天。这条小路倒是有一些人。白天人们比较敢走陌生的小路。其实白天和黑夜没什么区别。不过人是很奇怪的动物。此时正在睡觉的路灯看不见路上的人,它也许梦见了一些人。  相似文献   

12.
青春十年     
32年前,也就是1982年,26岁的我做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开工作了十年的上海市物资局机电设备供应公司,到上海市物资学校(现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当老师。这一年的4月25日,我第一天到校。途中一路泥泞,灰也很多;放眼所及,学校周边都是农田,没有其他建筑物;学校里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只有“台格路”和泥路,“台格路”的石头缝里都长出了杂草;校内建筑只有几幢平房和四层楼高的2号教学楼;2号楼是方圆几里内最高的建筑物……跑上2号楼楼顶的我,面对这一切,暗暗下决心:我要努力改变这所学校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成才与就业》2014,(1):128-128
12B这一期的“四面八方”栏目我看了很有感触。从学校里的“起床协会”到“用做世界五百强的心态摆地摊”的创业学生,从坚持不懈的“考碗族”到“裸辞上路”的90后男生……这些小伙伴们的人生抉择让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西廊下2号     
郝一星 《社区》2005,(3):56-57
在北京住了快50年了,几乎一半的岁月是在西廊下2号度过的。西廊下的岁月已随风飘逝,我却始终难以忘怀那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日子。那是我青少年时代的一张光盘。少年时的许多记忆都浓缩在了那里。西廊下位于四九城内,在阜成门和西直门之间。从阜成门进来往东大约走几百米,快到白塔寺路北有条胡同,叫宫门口,顺宫门口往北不远,抵住东西一条窄路,这条路叫葡萄园,路北有几条南北向的胡同,当间的一条就是西廊下。这条胡同笔直,中间有条向东折去的胡同叫中廊下,通过去就是东廊下胡同。顺西廊下走到最北头,胡同呈U字型西折,和福绥境胡同相连,西…  相似文献   

15.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相似文献   

16.
爱丽丝的故事——目标应明确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相似文献   

17.
11月,美国新泽西州的天下着小雪,晚上10点,路上已是车稀人少了。我听着音乐,一路开车疾驰。快到一个十字路口时,前面的信号灯“啪”地由绿转黄。停与不停,正犹豫呢。一看右边那条道上的车也没减速的意思。心一横,过!刚进路口,右边那家伙突然急刹车,停住了。到了路口中间我才发现,一辆警车守在路边,显然那家伙是看见警车吓停了。而我的视线被他的车挡住了,这会停车也迟了,干脆走吧。这警察看来是守了半天也没钓到鱼,警灯一转,忽地就跟上来了。我赶紧将车靠边停下。一位黑人警察走上前来,右手警惕地按在枪套上。我摇下车窗“:晚上好。”“有什…  相似文献   

18.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来回顾本世纪中国新诗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道路,不同的人们会发出不同的感慨,这应该是十分顺理成章的罢。我始终记得80年代读到的一篇文章中那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新诗肯定不如旧诗好。论者的这一大前提可以说肯定是千真万确的。但是接着下去人们便要问:提出这个大前提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给新诗加油鼓劲,还是要新诗改弦易辙重新回到旧诗的老路上去?前年诗人周涛又提出了著名的“十三问”,其第六间就是:“新诗发展的大方向是不是错了?如果不错,为什么这条路越走越窄?如果错了,那么会不会是一个延续了近百年的…  相似文献   

19.
人生如茶     
杭州西湖之滨,有条新开的三台山路,路旁有座聆湖居,三层小楼,优雅别致,环抱于湖光山色之中,堪称品茶的好去处。 今年春天,我有幸到这座开张还没几日的茶楼做客。茶楼的主人是老领导杨章耀之长女,老杨是这里的名誉董事长。本来,我到杭州组稿,不  相似文献   

20.
依旧是这条小路,细细的,长长的,一头通向我家,一头通向我们的学校。这是我每天上学的路。它就像妈妈的手臂,每天早晨迎着朝阳把我送到学校,每天下午又伴着夕阳送我回家。这条小路,我不知走过了多少次,但是有一次,给我的印象最深。 那是一个早晨。由于期末考试的时间要到了,学习变得异常紧张。同学们都在努力复习,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面对每天黑板上那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