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地流转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这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农地流转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适度规模原则、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及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与市场边界原则.政府要积极引导农地合理流转、依法规范农地有序流转、着力保障农地高效流转以实现其在农地流转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使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发展规模化经营,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农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的前提、主体、形式、融资和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进行农地的确权、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创新农地流转形式、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盘活农地融资方式等措施,从而促进农地集约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即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在农村经济经营主体之间自愿依法有偿转让流动 ,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期再延长 3 0年不变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有关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农地流转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农地流转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地关系变化与农村社会变迁,有必要重新认识农地功能。通过对农地保障与农地福利的概念识别,结合农户生活所需和现实情境,可将农地福利保障功能细分为生存保障功能、集体互惠功能、财产享益功能和情感寄托功能。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农地功能诉求存在差异性。尽管老一代农户对农地依然有着较强的情感寄托诉求,但随着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择业空间的扩大,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不断弱化,福利功能尤其是财产功能逐步显现并增强。农地保障功能转换为福利功能依赖于农地经营权的让渡,可通过引导不同类型农户有序参与到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等途径,促进农地流转交易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带动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必须构建既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又保护农民权益的农地现代产权制度,着力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以使农民转变为二、三产业以及农业工人。要全面推动农地流转,必须实现农地流转模式创新,按照保护农民土地权利、实现农地产权市场交易、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走向现代农业等基本要求,构建以依法租赁与股份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农地流转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地流转的实质是农地经营权的流转,是对现有农地制度框架的完善与补充,目的是整合资源,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转移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保状况、市场机制、农地特点、政策法规等客观因素和引导力度、效益比、农民素质、流转价格、流转意愿等现实因素。面对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动力不足、规模小、层次低、市场机制不完善和非农现象严重的局面,必须尊重流转规律,完善动力机制,培育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保持农地流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规模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农地制度的框架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边际效益悬殊仅使农地流转成为可能,农地的流转收益低以及农地的保障功能较重严重地束缚着农地的流转,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仍不可能得到实现。农地制度一定要重新安排。"股权农地+保障农地"的农地制度创新可提高农民农地的流转收益同时又能兼顾农地的保障功能,这样,农民流转农地的经济驱动力加强了,也没有了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经营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农地资本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破解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健全的制度保障、清晰的产权界定以及开放有序的流通市场是农地资本化的三个基本要件。在当前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框架下,我国的农地经营权资本化面临着既有法律制度抑制、交易费用偏高、关联制度缺失以及农地流转市场清淡等现实约束。为此,须从健全农村土地立法、完善农地产权交易体系、优化制度环境、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入手,创造有利于农地资本化的客观环境,推动农地资本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无序现象,其原因在于宪法规定的农地产权主体虚化、使用权性质不清等.为使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序进行,必须明确流转的主体是农民,流转的对象是农地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流转的基本机制是市场.  相似文献   

10.
交易封闭性、资产专用性与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仅仅认识到农地产权制度残缺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是不全面的,即使农地产权明晰,因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我们也不能期望在仍然主要是农业大国的中国农地流转达到较高水平,政府应消除造成农地流转障碍的制度因素而非设计一套制度安排。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存在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使农地流转市场是一个信息不畅、充满风险、买方有限的市场。基于专业化目的的农地流转可能为买方提供获利空间从而增强转包激励,但因专业化而伴随农地资产在专用性程度上的增加会限制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罗必良  郑沃林 《东岳论丛》2019,40(10):25-32
基于农地人格化财产特性,结合心理账户理论,重点讨论农户农地转出的决策机理。研究发现:农地产权人格化特征所衍生的农地控制权意识,导致农户的农地流转并非是纯粹的生产要素交易,而是分别表达为以情感为导向和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两大效用目标,进而形成了关系型契约心理账户和市场型契约心理账户。其中,关系型契约心理账户由于情感诉求而降低了农户流转农地的损失厌恶感,激励了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市场型契约心理账户由于交易成本而加剧了农户流转农地的损失厌恶感,抑制了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特性所决定的心理账户差异,使得农地流转具有不同的交易含义与不同的运行逻辑,由此决定了农地流转的市场发育进程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然而,农地流转的近期实践表明,即便存在法律允许与政策激励,农地流转率仍然偏低;已流转的样本中,纠纷的频发使得各方当事人的权益难有保障。这是农地流转面临的双重困境。克服该困境须明确的前提是,农地流转遵循着特殊的市场逻辑,应关注当事人决策和行动的真实情形,不应局限于理性经济人假设。而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可能会提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方案。作为解决方案,农地流转的标准合同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同时也需设计“交易装置”以克服禀赋效应对农地流转的抑制。在本质上,通过标准合同制度的治理是一种助推策略而非政府的深度干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柯  火召前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06-110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建立规范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基本途径:重新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健全农地流转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可行的农地流转模式,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机构,建立和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及其它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价格体系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大才 《中州学刊》2007,1(3):44-48
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一直存在,而且流转价格还形成了相应的体系。但是现在的农地承包权流转价格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关于地价的决定因素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因此,探讨地价的决定因素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农地产权结构和农地流转方式决定价格体系。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包括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种产权构成农地流转的价格体系——农地所有权“价格”及其体系、农地承包权流转价格及其体系、农地其他权利流转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场机制实现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原发力量,通过市场机制及时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避免集中统一调整农地给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冲击,激发农户改良土地、增加对农地长期性投入的积极性,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应遵循优化配置原则、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和自愿互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交易成本视角下农地流转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集体所有制并非农地流转和集中及规模经营的制度性障碍,制约农地流转以及农业规模经营形成的障碍是农地流转市场的"低市场性"。事实上,中国尚未建成农地流转市场。这意味着出租方农民和承租方农民在农地流转中都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以及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才是制约农地流转的主要障碍。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农业的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然而,农地的严重"细碎化"以及我国现在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都制约着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农业的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只有破除农民在交易中的既有约束,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风险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才能使大规模的农地流转成为可能。而这一进程能否顺利推进,需要农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地功能是影响农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农地制度非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为农地的要素功能、财产功能和保障功能的矛盾。根据土地要素功能、财产功能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特性,今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为农地资源的流转、整合以及实现农地的财产功能创造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与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相联系,而不是在党权、政权、国权和法权上大做文章。依法治国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为激发社会活力提供保障。市场经济激发了社会活力,但由于市场主体欲望、需要和行为的二重性,社会活力区分为正能量与负能量。法律对市场主体欲望与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以保障正能量的释放。因此,应依法规范市场主体欲望和行为,为其自主创业保驾护航;依法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建构市场主体正能量释放的社会机制;树立法治信仰,树立法律创造财富的新观念,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信托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农地流转新方式,但目前我国农地流转信托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直接原因是我国在农地流转信托实践中将商业信托公司的混合型信托作为主要方式,深层原因是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托主要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供给的不当。为此,应在充分尊重市场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规律的基础上,适时地以强制性制度变迁加以促进和规范;应建立混合型农地流转信托审批制度和政府农地流转信托机构制度,并将政府信托方式作为我国农地流转信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左平良 《云梦学刊》2004,25(1):36-39
农地所有人不享有土地流转的交换价值、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独立物权地位的确认以及作为农地所有人的非民事主体构造性,决定了农地所有人在土地流转中不应以主体(当事人)的身份出现。但农地所有人对土地经营的管理权的享有、土地作为权利客体所承载的社会共同利益性对农地所有人所产生的社会义务与责任以及农地所有人在国家与农民关系格局中的特殊作用的存在,又要求农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流转。农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流转的具体角色定位应是监督者与服务者,为保障农地所有人在介入土地流转中不偏离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对其在土地流转中的参与权利进行具体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