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另眼看世界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相似文献   

2.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7,(4):44-45
精神病医生杰瑞去看精神病医生。“医生,我有些不对劲。每次睡觉的时候,我都感觉有人在床下。我要疯了!”“给我一年时间,”医生说,“每周来三次,我会治好你。”“费用是多少呢?”“每次一百美元。”  相似文献   

3.
公牛奶     
《阅读与作文》2008,(10):9-10
曾经,有一个印度国王生病了,派人去请医生。医生来了,给他做完检查后说:“如果您喝点儿公牛奶,几天后就会康复的。”国王很惊讶,因为他从没听说过公牛会产奶。“这怎么可能呢?”他问。“叫学者格伯去吧,他什么都能办到。”原来医生是格伯的仇人,他想这样就会叫他受罪了。当国王把医生的话告诉格伯,并命令他去取公牛奶时,格伯立即明白了医生的企图。  相似文献   

4.
在医学院校招生的规模扩大,医疗条件改善,医疗设备和手段多样化,人们对医疗的期望值大大提高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新型医学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医学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同时又是富含经验和积累的一门技术,那种纸上谈兵式的教育显得陈旧而落后。一、社会发展要求医生思维模式改变社会对医生的要求在提高,以前老百姓只期待医生“把病治好”,至于看一次病要花多少时间、要费多少精力,不太在意。现在,老百姓对医院和医生的服务态度,水平、技术都很“较真”。21世纪的医学模式由“生活—心理—社会—环境”多方面构成,医生不但要关注人…  相似文献   

5.
医生是为人看病的。但是,我们要告诉人们的却是为列车治病的“医生”。他们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不断对列车进行细致地检查、维修和保养,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们是列车“医生”。也许有的同志要问,你讲的就是那些乘务员吗?是的,正是这些乘务员。他们为了旅客的安全而日夜战斗着。  相似文献   

6.
教授的隐私     
“隐私”,并不是自古就属于个人的东西。医生给教授开了针条,让教授去打屁股。教授捏着针条,显得有些难为情。教授问医生,可不可以不打针?医生扬起胖脸来,冷冰冰地说:“你怕打针?一个大男人,怕打针?真是笑话!”教授想和医生讨教讨教,可是医生根本就不想搭理他。医生忙着呢,医生有那么多病人要开针条。医生闷着头开针条,医生  相似文献   

7.
娱乐广场     
幽默与笑话瞄准一个农村老头正在路上拾粪,忽然远处一辆自行车摇声大喊:,拔脚想”地一声,这时恍然得不让我一次在病生发现后上:“屁打儿子。什么要打他?”妻子说:“这个小东西,居然想长大了当警察。”吹牛一天,两个不同国家的人在吹牛。一个说:“我们国家的桥很高,人从上面跳下去,一小时才跌入水中摔死。”另一个说:“那算不了什么。在我们国家,人从桥上跳下,没到底就饿死了。”利润甲:“听说你们厂生产的收录机,成本是500元,售价也是500元,那么利润从何出来?”乙:“从修理中来。”半聋某人对医生说:“医生,我…  相似文献   

8.
章秀 《社区》2010,(12):43-44
生活中,看病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交给医生而已,那种拿了药就走的方式绝不适用于关注健康的人。“问”,不只是医生的任务,患者也有必要问各种问题,以便通盘权衡,做出正确的决定。“问”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问到“点”儿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切中要害,从医生那里获得你要的专业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9.
清敏 《人力资本》2009,(11):90-91
许多人相信“多爬楼梯,有益健康”,但是有医生警告,楼梯不是人人都可爬,它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环境!热衷于爬楼梯替代健身或减肥的白领美眉更要注意:小心爬出萝卜腿、伤到膝盖骨。  相似文献   

10.
海景大房、五克拉钻戒、几百平方米的草坪……这是“网上老公”送给秦月的求婚礼物。其后,两人举行了“网婚”,开始在网上同居。2008年1月,“网上老公”不远千里从辽宁来到河南省新乡市看望“妻子”,同居几天后,“老公”突发怪病,“妻子”立即将“老公”送到新乡市凤泉区医院。医生说患者病情复杂,需立即转院治疗,要准备不菲的住院费。巨大的恐慌压得“妻子”喘不过气来,她偷偷喊来妹妹,两人将病人抬出医院,乘着月色将他丢弃在一家停车场…  相似文献   

11.
孙成栋 《社区》2008,(28):26-27
家住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街社区的刘奶奶身患多种疾病,但她很少去医院,有个头痛脑热的她都挺着,或随便吃点止痛药,因为她嫌去医院太麻烦。最近,刘奶奶一改过去小病不去治的习惯,经常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跑,甚至有时只是去做个常规检查——“下楼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不舒服就去找社区医生瞧瞧,比上大医院方便多了。”刘奶奶还说:“医生告诉我,老年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生了病就得治,不能硬抗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看病也注重各种器械检查,但传统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仍然是看病最重要的依据。为了让医生获得真实而准确的资料,找中医看病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3.
冯德明 《社区》2008,(24):47-47
有朋自日本探亲归来,侃到在那儿医生给病人开“运动处方”的事,让人耳目一新。在日本,病人经常能得到这样的“另类”处方,医生在开出药品后,还会告诉病人如何运动,以让身体康复得更快。例如“每月坚持散步3次,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游泳一次,每次不超过45分钟,坚持两个月,随时与医生沟通你的感受”云云。其实,在日本的许多医院里,都能看到许多运动器材,护士每天会按照医生开出的运动处方,及时提醒、督促并协助住院病人开展运动,不论散散步,还是举举哑铃,住院病人都会按照医生的运动处方去做,  相似文献   

14.
刘荣礼 《今日南国》2014,(12):52-52
“我不认可红包协议,我自己也没有签订,因为我学医的时候已经宣过誓。”2014年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参加中日友好医院讲座,被问及怎么看待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时说,让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会让公众认为医生是一个普遍收红包的群体。此番言论也让“拒收红包协议”再引争议。  相似文献   

15.
董绍军 《社区》2011,(9):45-46
“医生,我需要忌口吗?”“医生,我有哪些东西不能吃?”这是病人在就诊时常向接诊大夫提的问题。饮食与疾病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忌口”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中医治病讲究“忌口”。所谓“忌口”有两个含义:一是所吃中药与食物性味有无矛盾;二是所吃食物对疾病有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余易安 《百姓生活》2012,(11):70-70
“在美国,医生都说孩子不缺钙,怎么一回国,医生非得让补钙呢?”学生归国后的一句话,引发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李可基的关注。这位关注营养几十年的专家没有想到,不大可能缺钙的大多数中国婴儿,居然会“被”集体补钙。  相似文献   

17.
《华人时刊》2004,(6):45-45
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这是古代医生的话,极言为小儿治病之唯。儿科古称“哑科”,小儿要么不会说话,难以述说感受、病情;要么虽会说话但表达不清.说了也白说。由小儿治病.“望闻问切”缺了“问”.平添诊治难度,全靠医生真本事。  相似文献   

18.
丸和九     
小鸭生病了,鸭妈妈急忙请来了猪医生。“没关系,小鸭这是消化不良,吃点药丸(wan)就会好的。”猪医生说。  相似文献   

19.
“差不多先生”,1942年诞生在胡适笔下(见《差不多先生传》)。他是懒人的代表,办事粗枝大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思想却很不细密”,办事很“不认真”。让他买红糖,他买成了白糖;让他记账,“十”字写成了“千”字;要他请“人医”王医生,他却请来了“牛医”汪医生……在他看来,“红糖”与“白糖”,“十”字与“千”字,“人医王医生”与“牛医汪医生”,都是差不多的,无碍大局。“差不多先生”虽然早已寿终正寝,但他却子孙满堂。今天仍有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差不多先生”。北京某医院的一名医生就是一个“差不多先生”。他给一位患了…  相似文献   

20.
江陵 《人生与伴侣》2006,(11):35-35
老王和妻子在性生活中一直使用避孕套避孕。有一天性生活之后.老王偶然发现避孕套里的精液中有几粒棕色的、圆圆的、小米米粒大小的“小石子”。精液中竟会有“小石子”!这让老王十分紧张,第二天,他带着“小石子”去了医院的泌尿科,医生检查后告诉他,这是前列腺结石。“前列腺也会长结石?”面对迷惑不解的老王,医生为他做了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