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交往已成为人们的基本交往方式。但是,过分沉溺在这种虚拟的交往中,沉溺于自己所塑造的虚拟自我,就会形成一种不同于现实人格的"网络双重人格",这种网络人格一旦进入现实人格中,就会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交往,甚至发生交往危机。  相似文献   

2.
发轫于欧洲的现代性运动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允诺人类前景以美好意象。在现代性的拓展中,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种新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了理解现代性的新契机。从社会交往方式的角度来看,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了传统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所建构的网络时代,虚拟交往正在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交往方式,虚拟交往不仅仅是对现实交往的复制与粘贴,更是对现实交往的再生产,进而展示了人类个体社会化的崭新图景。尽管能够克服现代性的异化,虚拟交往也导致了新的异化,解决途径是技术与文化共进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发展迅速引起了人们交往、存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深刻变革 ,大学生成为这场变革中主体 ,也就是说大学生是从事网络交往活动的主体 ;主体在网络交往中虚拟化 ,成为虚拟主体 ;虚拟主体背后联系着一个现实的大学生 ;虚拟主体的活动必然会对与之相联系的现实大学生产生影响。本文正是针对给思想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方式。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大学生网络虚拟交往的各种表现及引发的问题,以期大学生网络交往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人的认识的重要中介,人类交往方式的演变反映了交往中介的发展变化过程。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交往实践的方式,网络交往是一种以实物中介向符号中介的转换,是中介的革命。网络开辟了虚拟的交往领域,使人的交往方式具有数字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造就的虚拟实践活动,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产生着重大影响。本文详尽地分析和探讨了虚拟实践在人类生产、交往、生活以及认知等层面的活动表现及其价值,以期使人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关注虚拟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体既是现实存在,也是心理存在.网络的虚拟性,造就了虚拟主体.它可能按照"理想原则"建构,也可能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网络交往充满了悖论,一方面有对欲望的宣泄;另一方面,有对理想的抒写.网络的虚拟性释放了人的本真性,按照本真性进行交往,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拟主体间性.它是一个矛盾场,一个过渡场.一方面存在向艺术交往过渡的可能;另一方面,让人降格为欲望符号,互为客体,以他人为地狱,导致交往的单向性.  相似文献   

8.
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形态,其生产价值、交往价值、生活价值等社会价值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9.
个人交往主体性作为一种交往关系质态,具有双重的功能:在微观功能上,表现为内推个体化发展和外拓社会化发展的人本指归功能;在宏观功能上,表现为交往良序弘扬的催生剂与交往良序病变的解毒剂功能。个人交往主体性结构的失衡还会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造成人本指归功能的效能扭曲和交往良序功能的良序失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家安全、集体要求、个人交往、人权保护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从形成虚拟社会的主体、客体、交互方式三个侧面提出了协调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