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8年6月上旬,上海有影响的《字林西报》、《申报》、《时务报》和湖南的《湘报》,先后报道了中国女学会书塾于6月1日在上海开课的消息,这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自办女校。它的诞生正值轰轰烈烈的  相似文献   

2.
《申报》1872年 4月 30日 (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创刊于上海 ,至 194 9年 5月 2 7日终刊 ,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前后共办了77年 ,出报 2 5 6 0 0号。它记录了我国近代和现代的某些社会历史情况 ,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通过《申报》 ,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上海乃至中国的一些历史面貌 ,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历史。可以说 ,《申报》是一座内容丰富、取之不尽的资料宝库。本文就《申报》与中国新闻史之最作一论述。一《申报》创刊于 1872年 4月 30日 (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 ,创办人是安纳斯托·美查 (Ern…  相似文献   

3.
新近出版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迄今我国研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著作中,阐述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一部,它的出版对于当前我国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该书对中国近代中外合资企业发展史的阐述中有几点值得商榷。一,关于近代中外合资企业的开端。该书对此语焉不详。例举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是1897年中日在上海合办的一家轧棉工场。其实,近代中外合资企业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872年。据《申报》1872年5月18日、6月28日、7月18日,同年《上海新报》1月30日及上海部分英文报纸报道,上海成立了一家中英合办的华利银行。该银行是由英商为主体的七家大洋行发起,利用华商资本建立起来的。当时,上海、香港的许多中国商人都  相似文献   

4.
程广媛 《理论界》2009,(11):107-108
《申报》是近代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一家中文报纸,于创刊之初,对日本就进行了持续报道。日本明治维新之际,《申报》通过对日本的报道,给广大民众带来了自强革新的日本形象。  相似文献   

5.
对商贩之死的抗争——以1926年"陈阿堂案"为讨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8月,上海小商贩陈阿堂被发现死于日轮"万里丸"上,史称"陈阿堂案",日方依仗强权与特权,对案犯极力开脱与庇护,中国朝野政治力量及社会各界掀起了大规模的抗争。本文主要依据《申报》等近代文献对该案的追踪报道,探讨近代中日不平等外交背景下中国各界不同的抗争形态及诉求,及由此透视出来的近代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 世纪20—30 年代的《申报》广告研究,分析其作为都市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借助各种各样广告形象和话语,赋予了消费多种功能和价值,以此参与建构了近代上海市民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占有欲望主宰的审美理想和上等人士的身份认同,为处于世俗化过程中的上海市民提供了一整套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近代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开埠口岸城市之一,以其特殊的地理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点。时间转到19世纪70年代,中西冲突中的大上海在裂变的阵痛中呈现出明显的过渡状态。本文立足于创办初期的《申报》,从其丰富的史料中探索此一时期上海的进步演变过程,进而理清转型时期上海的文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08-113
光绪中后期,正值维新吏治改革渐起之时,《邸报》、《京报》、《申报》等构成的报业网络连续报道一系列言官弹劾惩贪的大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此种言路与报业相配合的模式,对晚清吏治改革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推进了全国吏治澄清的进程,顺应了当时民主变革思潮。《邸报》、《京报》等在报道中,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和选刊自由,展现了报业的近代转变,而《申报》通过报道和评论更表现出强烈的报业独立意识,开拓了报业"启民智"、"下情上达"的政治功能,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通过信息的有效流通,将影响扩大到全国。此种传播网络在近代民主进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对中国近代百年史的研究与讨论已更加活跃起来了。在经济史方面,已展开了近代经济史分期问题、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等问题的讨论;在政治史方面,已展开了义和团,辛亥革命等问题的讨论;在历史人物方面,已展开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治学术思想等问题的讨论;同时,对近代史料的调查研究和整理,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已出版了《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钱庄史料》等等。这是当前学术界的良好现象。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百年史,不仅是近代史专业研究工作者的事,恐怕大家都应  相似文献   

10.
了青是《申报·自由谈》1912-1914年间的一名普通作者,但他的逝世却引起海内外士人的广泛关注.了青事件之所以能够在《申报》上成为一个公众传播事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了青境遇所折射出的清末民初广大士子文人的命运悲剧和深刻的时代悲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