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太平广记》中有不少唐与吐蕃交往的小说.这些小说,多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故事的原型或背景.本文对其中涉及唐蕃交聘的小说进行考论,揭示其本事,考察唐代文人的史学意识和唐小说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蕃西川战争及相关路线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吐蕃从雅隆河谷兴起后,统一了青藏高原本部.随后,在历时一个 半世纪余的东扩过程中相继征服了川西高原和河湟陇右的诸部落人群,唐蕃之间东部的缓 冲区尽失.自此开启了唐蕃之间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战争.纵观这一战争,总体上可以概括 为两大特点:一是唐蕃在剑南西川一带进行的诸多战争,往往具有"过境"、 "策应"、甚 至是"被卷入"的特点;二是自吐蕃势力达于西洱河地区以后,其大多是自南边北上寇黎、 稚,而少有专门自松茂地区南下以寇黎、雅为目标的.  相似文献   

3.
《册府元龟》始编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八月(1013)始告完成。全书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共一千卷,是当时最大的历史百科全书。它同宋太宗时编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并称为宋代四大部书。《册府元龟》始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宋仁宗曾将此书分别赐予辅臣和御史台。但是,祥符初刻本早已全部失传,后人鲜有知者。人们还能见到的宋刻残本,一个是南宋新刊监本,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氏爱日  相似文献   

4.
宋代由于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了修史机构,官修史书十分宏富,太宗、真宗时期还命朝臣编了四部大类书,即《太平广记》(五百卷)、《太平御览》(一千卷)、《文苑英华》(一千卷)、《册府元龟》(一千卷)。类书是采辑各种古籍的有关资料,把它们分门别类列于从属类目之下...  相似文献   

5.
安元巍 《天府新论》2004,(Z1):234-236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并逐渐兴盛,不断向四周进行军事扩张.它在东扩的过程中与中原的李唐王朝战争频频,而今四川地区则因其地理位置成为双方边境冲突的焦点,部分战略要冲形成拉锯局面长达200年左右,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代围城战战争季节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春秋》所记 4 4个围城战为样本 ,探讨了春秋时代围城战战争季节的分布规律。分类统计实证研究表明 :“全国”范围的、“北方”发起的、“南方”发起的围城战在各季节发生的概率 ,其分布规律皆服从均匀分布 (P >0 2 0 ) ;“北方与南方”服从同一分布 (P >0 2 0 )。研究结果说明春秋时代南北双方同样具有支撑大规模战争的经济承受能力 ,形成了可以不受季节限制而发动战争的新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7.
“幕府”最早产生于战争时期。它首先存在于军事系统内,主要指军府及与军事活动关系密切的府署。因此在幕府的各种职能中,军事职能出现得最早,是幕府的原始职能。《册府元龟·幕府部》各门所列历代典型的幕府人物和事例,凸显了幕府的军事职能。主要表现为:咨议谋划,“参议正典,经纶戎务,决机制胜,料敌应变,虑必周物,举无遗策”;规讽劝谏,“激切忠告,奏记尽规,谕以正道,革其非心”;典属文书,“辞令尚乎体要,书檄畅于事情,铭记极于温润,赋咏臻于典丽”;参从征伐,或“率励骁果,挺身进击,冒刃转斗,劫质靡顾,临机制变,歼厥丑类”,或“追讨亡叛,乘危转祸,参从征伐,分部四方”,或“逆党侵逼,奸谋中遘,驱攘摧败,先期翦灭,坚壁固守,保完城堞”。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与美伊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三大思想家之一。其所著的《孙子兵法》 ,因为包含了丰富的军事学内容和精辟的哲学思想而影响深远。从《孙子兵法》与美伊战争的相关联系出发 ,运用《孙子兵法》中孙子哲学思想 ,可以分析出《孙子兵法》对美伊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初在西南边疆广设羁縻府州,当地党项羌开始主动内附唐朝.高宗时期爆发的"唐蕃战争"使党项羌与唐朝的关系出现分化,一部分党项羌受到吐蕃的控制与驱使,另一部分不甘吐蕃统治的党项羌被迫向唐朝内徙.这一过程为后来唐朝组织党项羌定点内徙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变了当时乃至以后党项羌的分布格局与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左传》的叙事成就古今学者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选取情节、视角、人物等角度,探讨《左传》的战争叙事策略,探讨叙事策略所蕴含的道德评判倾向。  相似文献   

11.
唐蕃古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蕃古道在汉藏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重点对唐蕃古道的唐蕃段、蕃尼段的形成原因及其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进行重新探讨。唐蕃古道的唐蕃段并不是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在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后才迎来了短暂的黄金期,这条道路在汉藏关系紧张时期同样是两国使者和后勤保障部队的主要通道,在大部分时间也是畅通的。蕃尼段在中印、藏印文化交流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条道路对于吐蕃王国的重要意绝不亚于在中印文化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举制与选制是分离的,举选权利即参加科举考试与铨选的权利。唐前期承前代之余绪,商人举选权利被剥夺,教育权利亦受极大遏制。唐中期以后,商人及其子弟逐渐可入官私学读书,并参加科举得官入仕。这是衡量唐中期以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资参考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商人入仕之途至此发生实质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6年由民间找宝者发现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沙漠废墟的四件汉文文书残页(其中一件背面有于阗文),论证了文书中的"蔺城镇"可能即《新唐书》中的"兰城镇",《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兰城镇"或"兰城守捉",应是"蔺城镇"或"蔺城守捉"之误。考释了《唐某年于阗供酒帐》,指出账页上的"硕"即容量单位"石"。C6号文书残页首次透露了中土诸子百家的经典曾通行于古于阗,但残存文字出自何书,或者系失传古籍佚文,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军 《晋阳学刊》2012,(2):125-130
元结撰《大唐中兴颂》,歌颂了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中兴业绩,并以微言揭露了玄肃之际政治变局的真相以及肃宗之不孝玄宗,元气淋漓,韵致深沉,是一首包含贬天子之微言的颂体诗。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采取左行正书以隐喻和宣示孝道之义,配合《大唐中兴颂》贬天子之不孝,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是一篇创造性的微言书法。二者为一创作整体而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5.
李方 《西域研究》2006,4(3):30-40
史籍中唯有《新唐书·地理志四》和《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了唐西州各县的等级,但二书所载不同,前者记高昌县为下县,后者载为上县。本文分析出土文书,结合史籍有关记载,从乡里数及户口数、官吏人员的配置(县尉和县佐史的人数,是否有录事史和仓督)、官吏的散品与职事品的对应关系等方面对高昌县的等级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上举二书的成书年代与有关内容,认为龙朔至永淳年间(661~683年)高昌县应是上县,《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可信,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左右高昌县可能降为下县。  相似文献   

16.
孔颖达世系及入唐前行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冠明 《阴山学刊》2003,16(5):63-66
孔颖达为孔子第32世孙。下博孔氏出自关内侯福七世孙郁,后汉冀州刺史。汉下博南部,隋、唐分属冀州衡水,故为冀州衡水人。孔颖达有子三人,孙二人。孔颖达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起,教授乡里。炀帝大业元年,32岁时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九年,以杨玄感之祸,避地虎牢。十五年正月,太尉王世充开府,悉取隋朝显官、名士为太尉府官属,孔颖达以太常博士造禅代仪。郑开明二年(唐武德三年),为郑太常博士。次年,孔颖达入唐。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北方论丛》2010,(5):70-74
科举为唐代入仕和迁转高品官之正途,士族凭借其在政治势力、社会地位、文化条件、教育氛围、经济基础和居住地域等优势,利用体制漏洞,在科场中获取远多于庶族的好处.科举取士制既促进了唐代士族由经学世家、武力强宗向文学家族的转变,也使其家族价值观念由重门第转向门第、科第兼重.短期来看,科举对士族家族的衰落具有延缓作用,长期而言,却对士族家族的衰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军 《西域研究》2007,(1):6-17
唐代宗宝应年间,伊州陷于吐蕃。大中四年,归义军收复伊州,张淮深参与了伊州收复之役。归义军收复伊州后,采取了恢复州县建制等措施,以巩固统治。但是由于归义军在伊州的力量比较薄弱,乾符元年冬至乾符二年正月间,河西回鹘从归义军手中夺得伊州。乾符三年,西州回鹘取得伊州。而曹氏归义军时期,伊州并不完全归属于西州回鹘,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唐前期皇位传承观念及皇位继承不稳定原因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永娟 《晋阳学刊》2009,(2):100-103
唐前期的皇位继承状况极其复杂。唐前期帝王都试图接受“立嫡以长”的传统,并努力将其作为制度付诸施行。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唐前期的皇位继承在遵守制度之外又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即不稳定性。从唐代统治者之关陇军事贵族出身和沾染胡化两方面来分析唐代的皇位传承观念,可以探讨出影响唐前期皇位继承的政治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唐律与唐朝的刑事司法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民 《社会科学》2008,(11):168-176
唐律是唐朝刑事司法制度的体现者、规范者和捍卫者.唐律的内容体现了刑事司法的主体、参与人、程序、证据、强制措施、法律的适用、刑罚的执行等方面,是唐朝刑事司法制度忠实的体现者.唐律对唐朝刑事制度的规范比较全面、具体和易操作,为这一制度的适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唐律通过刑罚手段来惩治违反刑事司法制度的行为,力度比较大.唐律能与唐朝的刑事司法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唐律包含有唐朝刑事司法制度的调整范围.詹初的主流刑事司法思想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疏议"起了完善唐朝刑事司法制度内容的作用等.在唐律与唐朝的刑事司法制度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唐朝前、后期刑事司法制度的执行情况大不相同.其次,后世律典对唐律中的刑事司法制度都有沿革.最后,唐律中的刑事司法制度与古代东方其他法中的刑事司法制度相比.差别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