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联高丽”战略是贯穿于整个北宋的基本国策,其实质在于联合与辽有矛盾且居于辽国侧背的高丽,以应对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变化,抗御宿敌契丹,收复燕云,解除北方的威胁。“联丽制辽”战略的真正实施是在宋神宗朝。宋朝的“联丽制辽”战略,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因应现实的比较高明的战略对策,但除了王安石变法时期外,其在联盟战略的实施方面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从“东联高丽”战略到“联金灭辽”战略的发展与嬗变,是宋朝因应复杂的内外形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是中古时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在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中,曾建立起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有汉、藏、维、蒙古等族的多民族政权,国号西夏,先后与宋、辽、金政权鼎足而屹立在中国土地上。在这些鼎足分立的政权中,论版图,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小;论人口,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少;论财货,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贫乏。然而,其立国时间,却比北宋、南宋、辽、金各朝的时间都长,而且,在其立国的两个世纪中,总是以一个军事强国的面目出现,南侵宋,东败辽,与强大的金王朝也时战时盟,相持  相似文献   

3.
公元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满族的先世女真崛起于我国东北的白由黑水之回。女真族勃必强大后,很快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辽和北宋政仅,建立了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的金王朝(1115——1234年)。在女真族统一、金政权建立以及与辽战争中,金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作用是引人注目的。本文拟对他一生的作为和作用作一概略评述。  相似文献   

4.
评辽在夏、宋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辽、西夏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或战或和,既相互利用,又互相对立。虽然宋与辽、宋与夏、辽与夏三组关系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这一时期矛盾的焦点基本集中在北宋。辽与西夏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与北宋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进而形成了联合抗宋的局面。其中,辽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不仅直接对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在夏、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夏、宋关系是北宋、辽、西夏三边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宋、辽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辽统治者十分注意夏、宋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辽代契丹人有祭山之习俗,而其中又以祭黑山和木叶山为主,也最为频繁。本文仅就契丹人祭木叶山之史事略做考探。一、木叶山的地理位置木叶山在什么地方?北宋人宋绶曾使辽,经中京城到过木叶山。他在其《上契丹事》中说:“木叶山在中京微(东)北,本阿保机葬处,又为祭天之所”。辽代的中京城遗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西大明城。宋绶在《上契丹事》中还详细记载了从中京至木叶山路途中的各馆驿名称及各馆驿之间的距离。根据宋绶的记载统计,中京城至木叶山计五百一十里(宋  相似文献   

6.
前时读报有《今日幽州城》一文,把山西怀仁县金沙滩公社日中城大队,当作“古幽州”来凭吊,说日中城“就是过去的幽州城”,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根据历史记载,怀仁县汉为沙南县,隋为云内县,唐置云中县,辽置怀仁县而属大同府,故治在今怀仁县城西,金贞祐二年(1214)徒今治,改为云州。同怀仁县毗邻的山阴县,汉为洼陶县,隋为善阳县,唐为马邑县,辽初置河阴县,属朔州,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山阴县,贞(衤右)二年改置忠州,故置在今山阴县城南十五里故驿村之北。同怀仁县毗邻的应县,汉为剧阳县,隋为马邑郡地,唐置金城县,五代、辽、宋、金、元均为应州治。  相似文献   

7.
宋与辽、金的南北对峙,使辽、金后方的高丽在宋朝的对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兢出使高丽,撰作的《高丽图经》一书,一方面是履行其作为使者的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对“联丽制辽”政策的回应。它还为人们研究宋代政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略论宦官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殊集团,在历代政治生活中曾扮演过不可忽视的角色。北宋也不例外,从建立至灭亡,宦官在政治生活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干政之事时有发生。到了北宋晚期更为厉害,以至使人发出“宣政间童贯、梁  相似文献   

9.
两宋悲剧     
在我国封建社会,宋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朝代,它理应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恰巧相反却是长期“积弱积贫”,内忧外患不断,不仅先后受辱于辽、金,连对小小的西夏也无可奈何;在北宋沦亡之后,偏安于江左的南宋,向金屈膝称臣以苟延残喘,迄蒙古铁骑南下,以摧枯拉巧之势将之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0.
在金灭辽之际,由于各种力量的利益冲撞及矛盾的交织,使辽一些将领重新权衡自己的利益和 价值取向,走上了背主降金之路。其投降后,参与了金的战略部署;在战场上,积极配合金军征战,成为金军灭 辽及攻宋的关键性要素。然而,民族的归属感又使其怀有寄人篱下的心态。当金主对其产生信任危机时,其 降金企盼荣华的政治情结开始动摇,部分降金武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处境,使之又一次走上了背叛。 他们的背叛行为从道义上讲,是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的,但也是降金武将又一次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1.
辽王朝对外政策是灵活多变的。辽王朝的劲敌是北宋主朝,听以它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与北宋的关系。对周边其他诸国的关系,视与北宋的关系而定。跟西夏有时联手制宋,时而又彼此冲突:与高丽和平交往,有时又恩威并用,目的是为了断其与北宋的联合。立国初期,辽太祖、辽太宗等几帝,主要奉行对外扩张政策,以便不断扩展其领土。辽太宗时不仅吞并了燕云十六州,而且把其势力扩展到黄河南岸。其后几帝又大有统一全中国之势。可是到圣宗以后,经过与北宋二十多年的战争,认识到其实力还不足以能实现大一统的目标,所以与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虽与周边诸国有时也兵戌相见,但是,基本上奉行了一百多年的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在与北宋、西夏三国鼎立的形势下,辽王朝能立于不败之地,雄踞大半个中国达两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都有和亲或具有和亲性质的联姻关系,只有宋明两朝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从表面来看,由于宋、明没有实行和亲,似乎使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中断了两个朝代,其实则不然。仅就宋朝而言,既有部分大臣对历史上的和亲问题作过反思与评论,又有君臣讨论如何应对辽及西夏的求亲,也有大臣就和亲问题与辽进行外交谈判。两宋时期的大臣大都借助对历史上的和亲的反思与评论而阐述自己的民族关系主张。大致说来,北宋时期的大臣对历史上的和亲大都持肯定或基本肯定的态度,而对现实的和亲则大都持反对意见;南宋时期的大臣大都对和亲持否定态度,以评论和亲而反对南宋与金议和。他们所谈论的和亲,多数指两个政权的通婚,有时也指议和。两宋时期的和亲概念,无论是其内涵还是性质,都已发生了变化,与汉唐时期和亲的概念有很大差异。所以,对两宋时期出现的和亲,切不可全部以通婚视之。宋辽之间就和亲问题的外交谈判,充分体现了当时宋朝君臣对和亲问题的认识程度。北宋之所以拒绝辽和西夏的求婚,主要在于宋朝君臣的民族偏见,他们把和亲政策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从体面、尊严等方面审视和亲,提出“和亲辱国”的极端看法。加之辽在开始时明确要求宋朝皇帝的女儿出嫁,进一步加重了宋朝君臣的心理负担和羞耻感。宋朝的“和亲”概念及和亲理念,丰富、发展和深化了中国传统的和亲思想,是中国古代和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由蔡美彪等五位同志著的《中国通史》①第六册(辽、夏、金部分),对辽、夏、金作了专题研究。但是这部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写成的,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西夏有没有奴隶制?作者在《说明》里说:“本书认为:辽、夏和金朝,当他们开始建国时,都还是产生于氏族公社废墟上的奴隶主的国家”。“大致说来,辽朝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浓厚感情,表现在人们对于自己及其祖先出生的那个民族所赖以生存的疆域土地、山川河流的一种天然眷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评价历史人物或流派,爱国主义是一条重要的政治准则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其表现层面之一是反抗民族压迫,抵御外来侵略和骚扰。作为历史范畴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南宋浙东学派所体现出的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同样应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十二世纪一、二十年代,金奴隶主贵族在灭辽过程中,已经看到了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外强中干的本质,引起了金奴隶主贵族南下攻宋、问鼎中原的政治野心。金在反辽战争后,对宋发动战争,由原来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逐步转变为对宋的掠夺性的侵略战争,其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朝统治者对中原地区人民所施加的种种暴行,激起宋辖区内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这种反抗金贵族以及后来反抗蒙古贵族民族压迫的斗争是中  相似文献   

15.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4,24(2):58-65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代只有院本。检阅《四库全书》中金代文集、《金文最》、《金文雅》及《全金元词》等文献,可知金代有三种戏剧形态,即金院本(杂剧)、刮鼓戏、乐舞戏。金代杂剧的产生、繁荣以及衰落的过程,与金代历史、文化以及文学的发展过程正好同步。金代杂剧的兴盛离不开辽代教坊散乐和北宋杂剧。根据表演对象、场所,金代杂剧可分宫廷杂剧、民间杂剧,即燕京宫廷杂剧、河东杂剧,金代杂剧在金世宗、金章宗时期达到了其繁荣时期,这是所谓“国朝杂剧”时期,到了金代末期,随着政局的危亡,杂剧也就衰落了。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中600种院本属于金代,而其余分别属于宋、辽、元。金代杂剧同宋杂剧相比,具有自己的意趣指归:虽然不脱谑浪调笑的风范,但题材范围比“官本杂剧段数”广,历史故事类题材比重加大。刮鼓社来源于北宋的“斗鼓社”,是北宋时代中原地区存在的一种村社小戏,金灭北宋,这种村社小戏就继续存在,并且受到了重阳子王喆的重视。金代歌舞戏与当时的祭祀娱乐神灵的风俗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辽金西京之大华严寺,因其“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和庋藏有宏幅巨帙的佛教大典《契丹藏》,而具有了皇家祖庙和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其薄伽教藏殿的金代石碑,信息存储丰富而珍贵。记载了大唐成通年间集成的《经源录》以及至辽时典藏《太保太师入藏录》,目录详备。尤其是金灭辽,华严大寺“俄而灰之”的残状和金重建后,华严大寺的“壮丽严饰”,以及寺僧们“补以新经”、“圆兹教典”的艰辛过程,皆有详记。  相似文献   

17.
金元之际儒学与全真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就陈垣《道家金石略》中所见元好问、刘祁,杜仁杰三篇佚文之考察,从而论证全真教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辽、金、元统治时期,北方儒学有一股思潮,就是援佛道思想以入儒的思潮。我们从这种历史现象上考察,可以发现全真教在这个思潮中正起了促使民族融合的关键作用。全真教原本是作为北宋遗民、士流敌视女真贵族的一种民族意识的反映,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儒学的浸润和佛学的柔化,逐渐蜕变为讲究众生平等的民族融合的纽带。在形成统一民族的过程中,通过宗教这一个纽带使政治的统一得以强化,这是当时政治统治的意图。三教合一这股思潮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深化,逐渐成为全真教的思想基础,元朝统治者正利用这种思想,实现其政治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政和八年(1118)北宋派遣马政等渡海赴金,商议夹攻辽和收复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等地事宜,正式揭开了宋金外交活动的序幕,至绍定六年(1233)金遣阿虎带使宋借粮,宋人不许,并于1234年联蒙灭金为止,双方交往达116年。其间,战争时期约29年。和平相处时期约87年。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相处时期,双方的外交活动始终未断。双方使节频繁往来,为解决双方的重大问题和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不想对宋金外交作出全面论述,仅就宋金外交使节的出使任务作一初步探讨。不正确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马扩述略     
马扩(?——1251),字子充,北宋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狄道,古雍州地,汉置县,唐末陷于吐蕃。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韵克服洮水流域,更名熙州,建置熙河路。所以,也有人说马扩是熙河人. 马扩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在两宋之交的社会动荡中,他曾多次作为北宋政府的使者出使辽、金。金人南侵后,他又在敌后组织义军,英勇作战,一时声誉鹊起,算得上一个风云人物。他的外交活动和军事斗争,见于载籍者,虽然前后不到十年,但却如流星闪耀,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由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民族与民族之间互相争斗、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合的复杂情况。一些少数民族也曾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有的仅仅是作为边陲的一个王朝,有的则管辖有整个中原地区(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与北周、宋辽金时期的辽、金),有的统一了海内。建立了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如元、清)。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由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