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199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经济适用房供给的挤占与分流效应对于普通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来看,经济适用房对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挤占效应大于需求的分流效应,从而推高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分地区来看,经济适用房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影响更为显著,表现为挤占效应大于分流效应。由此得出相关政策建议:政府应将经济适用房建设回归到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本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不应将其作为平抑房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对于商品房的高价格而言,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提供了机会,然而却出现很多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的现象。运用博弈论有关模型分析骗购行为结果发现,骗购行为收益的处罚、监管者严格监管的成本和收益等是博弈均衡的决定因素,由此可以提供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聪慧 《天府新论》2007,(Z1):59-60
运用价格歧视理论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完善我国低收入阶层经济适用房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住房是仅次于粮食的生活必需品,住房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住房保障是国家的大事。"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当坚定不移地执行。但实际执行的以商品房建设为主的住房供应政策,是造成住房难的根本原因,应当坚决纠正。明确经济适用房的用地比例不低于50%,执行"租售并举"的政策,是充分发挥经济适用房作用的关键。为了保证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经济适用房开发由房地产开发商垄断的局面必须打破。  相似文献   

5.
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任务.长期以来国家对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收效并不理想.因为,经济适用房制度本身就是一种与设计目标相悖的制度,真正的低收入者往往由于其社会关系资源、弄虚作假的条件、政策漏洞的研判能力等因素要严重低于非低收入者,所以在经济适用房的制度安排下容易出现"逆购买"现象,也就是真正中低收入者买不到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成了中高收入者的住房保障制度.我国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应该以廉租房为主,以各种补助形式为辅,坚决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  相似文献   

6.
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简述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创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创业政策对创业企业的生存与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创业绩效.文章构建了创业政策三维度模型及创业绩效三维度模型,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和Amos7.0对243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机会政策与创业技能政策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创业意愿政策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低碳城市成为乌鲁木齐市发展的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比例;建立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低碳经济财税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强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2001年以来的短短7年,黄山市已建成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61295平方米,享受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政策性住户的家庭已达12412户,有力推进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适用房的宜居度为调研对象,选取3个不同区域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采取问卷方式,对小区的区位、环境、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及生活成本等方面进行量化调查统计.调研结果采取AHP(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并对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宜居度进行探讨,提出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结构性供求矛盾,一方面是现有供给数量远不能满足潜在保障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建成的经济适用房又存在严重滞销问题,且价格节节攀升并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既定保障对象的实际承受能力。促进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一道构成我国全方位、多层面的住房保障体系需要制定阶梯式住房优惠政策,坚持合理的定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住房问题既与住房商品化有关,也与劣质土地财政有关,前者使消费者产生支付缺口,后者使消费者的支付缺口扩大。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不是政府对消费者支付缺口的补贴,而是维护消费者的支付缺口。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实际是对劣质土地财政的最后支撑,放大了国民经济的潜在风险。中国解决住房问题,不是提供与所有权相关的经济适用房,而是与支付能力相关的公共租赁房。  相似文献   

13.
当前,环境经济政策仍作为政府环境管制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其有效性仍需实践进一步检验。江西省环境经济政策整体绩效水平中等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各类环境经济政策使用非均衡、绩效差异显著;协调性、完整性、成果性三维度是短板。为此,要强化全局意识,在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加强环保部门和相关经济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规制手段、经济手段与公众手段共同着力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绿色债券、资源使用市场"等政策的制度化;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路线图,为各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提供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碳排放的环境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29个省市在1995-2007年间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运用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BCC模型,发现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环境绩效指数在2000年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表明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若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结合相应的碳排放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增长的效率在降低。进而,我们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这种效率的变化进行分解,我们发现这种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技术变化指数的下降引起。相应的政策建议有:我国应推行区域性的碳减排政策,加快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游牧民定居、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是关注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对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能否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值得深思.文章认为经济适用房等建设投资也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动力、安排9000亿元保障房计划很可能构成房地产"救市"的主要手段、房市将步入较长时间调整期.  相似文献   

16.
技术型和非技术型创业对经济绩效的非对称性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近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过程中,技术型和非技术型创业,这两种创业模式究竟哪一种对于经济绩效的影响更大,已经成为创业创新领域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使用TVP-SV-VAR模型分析我国不同时间点上创业水平的变化对经济绩效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动态脉冲响应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创业政策冲击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时变差异,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与这种时变非对称性有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技术型和非技术型创业对经济绩效的非对称性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近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过程中,技术型和非技术型创业,这两种创业模式究竟哪一种对于经济绩效的影响更大,已经成为创业创新领域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使用TVP-SV-VAR模型分析我国不同时间点上创业水平的变化对经济绩效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动态脉冲响应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创业政策冲击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时变差异,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与这种时变非对称性有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论健全我国住房保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不仅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一样存在着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一般需要,而且由于近一年来商品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健全住房保障的要求已经十分迫切。而健全住房保障的一个重点应是为"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能得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的"第二类家庭"提供保障。对这类家庭的住房保障,宜实行"平价房"政策。此一政策将是健全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合理、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受阻乃至停滞等的政策执行阻滞现象。而影响政策执行结果的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文章主要探讨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执行效果的相关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应当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同时以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及其效果为分析载体,从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和公平与效率取向的角度,寻求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对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内在价值因素,并探讨在现实情境下,公共政策价值选择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来,美欧发达国家内部治理失范引发“逆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盛行,导致全球经济治理规制的“合法性”加速衰减和“有效性”不足,客观上要求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作为制约创新的主要变量,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调适”和“规则重构”成为影响治理创新成败和绩效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国际经济条件下,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投资自由化趋势下降及贸易保护主义回潮成为治理议题调适的主要方向,而国家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边境后”贸易措施治理和各国“新工业化政策”影响下的投资政策变化成为规则重构的重点。鉴于此,中国应从统筹国内经济发展、扩大“公共物品”供给和凝聚新兴经济体利益共识的角度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并相应提升中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