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历史时期,"共和"的内涵有着大致相同的本源,但各种政治思想理论和制度却不尽相同。从古罗马的传统共和主义开始,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共和主义的兴起,从意大利共和国到17、18世纪的荷兰和英国共和实践和发展,再到美国制宪先贤对共和主义的辩论,建立起美利坚的联邦共和国,无不体现着对共和主义的传承和不断超越。本文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和主义思想和制度,来探讨"共和"的内涵与其外延。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互联网作为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虚拟社会,它所传输的一些不良信息与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正面引导,加强社会化教育,建立绿色上网通道和青少年网站,加强网络组织建设,实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努力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知识革新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外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起步早,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目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虽然存在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氛围等的缺失,但是也具有开放社会青少年主体性创新人格和创新内容增加的优势。因此,要建立专门教育机构以提供技术支持,增强青少年的主体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目标中的比重,完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同是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之所在。总体而言,当代青少年的国家认同程度高,但在国家认同及各个维度上存在着年龄、性别、民族、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同时,青少年在国家认同上存在情与理、群与己、灌输与教化等多重问题及教育困境。进一步改革和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基于理性的国家认同,注重涉身性,注重文化公民身份的建构,重发挥情境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美国“佩恩调查”量化了电影的教育功效,催生出校园电影教育。电影不再只是单纯的娱乐工具,而是可以与学校教学相结合,通过引导青少年进行电影赏析和制作,成为提升青少年的审美、媒介和社会生活等综合素养的教育工具。中国青少年电影教育可适当借鉴美国经验,基于国情去芜存菁,构建电影教育与学校课程的融合模式,为培养未来的优质数字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为先导的西方生命教育为我们提供契机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说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崭露头角,但在现实中我国青少年生命意识日趋淡薄和生命教育脱轨的现象值得认真反思。毋庸讳言,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毒害、家庭监管不到位,尤其是学校教育缺少个性张扬、注重知识灌输而导致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鉴于此,在认真反思的同时,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建生命教育机制,引领广大青少年认识生命意义,帮助他们养护灵魂、滋润情感、激发浪漫情怀,引领他们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活品位,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命境界与增强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上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创新:其一,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持续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其二,注重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的结合;其三,注重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为我国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强化青少年创新教育项目上发展较快。对当前上海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状态及创新环境的调查表明:上海青少年创造力的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并与学业成绩呈现出高度正相关关系;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并且成绩越好的上海青少年越重视创新能力锻炼;他们认为恒心、自信和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创新品质;同时,教师的创新态度良好,但学校创新资源仍不充分,并且他们的创造力行为仅能获得不到四成家长的支持;因此,要提高上海青少年学生创造力的整体水平,仍需要学生、家长、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教育和素质培养关系到我国未来的人才力量是否壮大,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与未来社会的人口素质水平密切相关。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彻到实处,不仅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符合新时代对于青少年各方面的需求。立足于创新青少年教育的需求,培养并树立青少年的现代法治观念与核心素养,为未来社会开展输送高品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积极的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支持参与的缘由及作用进行论述,提出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分别从建立综合性的支持网络,引导青少年的主动参与,构建高危人群预警机制以及结合教学提升学生社交技能等几方面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