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与罗尔斯正义论两种立场迥异的分配正义观中,两个社会群体分别成为各自伦理判断的基础,即最大多数人与最少受惠者。然而,两者都未能确定无疑地界定谁是真正的最大多数人或最少受惠者,导致两种分配伦理原则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功利主义用最大多数人替代全体人,致使其界定的最大幸福含义模糊不清,据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很难准确判断特定的受惠对象,最终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换取最大多数人的幸福。罗尔斯则将正义原则建立在最少受惠者利益基础之上,克服了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的不确定性,以收入指标确定最少受惠者地位,但对个人标准的表述却又过于具体与特殊,以至于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标准,同样给决策者以模棱两可的信息。由于两种正义观的理论矛盾并非通过其自身的理论修正可以克服,因而需要在冲突中相互吸收与融合才能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2.
王旭丽 《中州学刊》2003,42(4):137-139
幸福作为人主观上的满足和愉悦状态 ,其特性在于人最迫切需要的满足与否及满足程度。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利益和幸福的最本质要求 ,二者是一体两面、并列并存的  相似文献   

3.
功利主义提供的思想为人的主体性确立提供了世俗化和合理化的自我确立的前提和基础,从对神圣性的批判到对自然性的赞扬和推崇,标志着近代法律哲学的世俗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因素成为功利主义的构成部分,快乐主义和人类幸福成为其理论核心,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公式成为评判一切社会、政治以及法律制度的终极标准。  相似文献   

4.
幸福思想史上的思想家们总是以人性为出发点来认识人的幸福,马克思的人性论是科学的人性论,人的本质是最根本的人性,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本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人的需求本质决定了人追求幸福的动力和内容,而人的现实本质揭示了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本主义始终伴随着对幸福的思考,但没有给予幸福以科学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为幸福是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统一;幸福是享受与创造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的统一.从幸福的维度来说,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实践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必须坚持"和谐"、"公正"、"可持续"原则,使得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环境保护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哲学的维度上,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具有三个联结点:一是需要的丰富和满足;二是“可能生活”的形成与展开;三是潜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内在相通,幸福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指向。而当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指向人生幸福时,它才越发具有现实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幸福的内涵作了新颖的探索,认为幸福是外在幸福与内在幸福的统一体,外在幸福是指主体所欲求的对象或目标的满足,从满足内容上可分为生理的幸福、安全的幸福、爱与归属的幸福、尊重的幸福和自我实现的幸福,从实现满足的途径上可分为事业、爱情、亲情、友情、闲暇和自我六个方面的幸福。内在幸福则是因这种满足状况而产生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分情绪、认知和境界三个层次的幸福。最终决定内在幸福的是主体的自我,自我分肉体自我与精神自我,精神自我在追求外在幸福时,反映为外向性自我;在主导内在幸福时,反映为内向性自我。自我幸福是外在幸福与内在幸福的交汇点,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幸福的一种强烈感觉。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倡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人的解放"的意义,她必将引领广大人民不断超越低级需要,健步走向"意义生活",提升人的"意义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幸福作为人生最终目的,是所有价值的基本依据,也是所有制度设计的基本准则。自由、平等、人权也概莫能外,最终也须由人的幸福来说明。道德是幸福的先决条件,善是幸福的存在方式。达致幸福的关键在于变化气质,剥除身上的浊气,使善性光亮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合理功利意识与功利主义1.功利主义的基本内容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是英国的边沁和约翰·穆勒。边沁在1768年对牛津大学的访问中首次提出功利原则,即“每个人的行为所遵循的道德规则应该为每一个有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或幸福。”后来又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绪论》一书中提出“当我们对于一个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看该行为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幸福。”而所谓幸福就是获得利益和快乐,这条功利原则也被称为最大幸福原则或最大福利原则。简单地说,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  相似文献   

10.
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皮家胜 《江汉论坛》2003,39(8):34-37
人生是人追求实现自身目的与价值并不断否定超越自身的活动过程。人生目的是在生活之基础上生成的,人生目的是引导生活向前发展的力量,它是终极性的、永恒的和唯一的。幸福是人们通过社会劳动,在能力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活动并创造属于自己美好生活的现实过程。根据人生目的的性质、特点与要求,只有幸福能够被确定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在得出这一结论前,我们必须对幸福的含义有所界定,在此之后,则必须对幸福作为生活之终极目的的疑虑予以清除。  相似文献   

11.
在美的形而上学视域中,世界是以一即一切与一切即一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幸福感则源于对世界的这种审美观照。由于审美观照方式不同,个体的幸福感也就不同:它们分属于酒神型与日神型这两大类型。幸福的获取有待于幸福人格的重建,这意味着人从本质上要成为游戏的人。现实中对于幸福的追求是生命的一项冒险与挑战。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未必能获得幸福,反倒会遭遇痛苦;然而,这种痛苦的承担却成就了生命的崇高。  相似文献   

12.
在金钱财富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经济社会,哲学被功利主义者视为无用之学,哲学教育与哲学普及受到挑战。其实,哲学作为知识之母,对各门知识具有本源性。哲学根本上是一种人的精神追求,哲学思维能力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素质,哲学修养体现出人生的境界。哲学对个体人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哲学教育,提高人的哲学修养。  相似文献   

13.
边沁生活于社会学与哲学学科分离的时代,边沁的功利主义不同于利己主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利己行为的结果论;边沁不仅关注个人幸福,也强调社会幸福,并最终指向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往将边沁的功利主义误解为利己主义,从而无法理解功利主义幸福观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边沁理论中的一致性,边沁试图使人的利益取舍趋向社会普遍价值,并借由设想的自由社会和结构社会调解群体间利益,推动社会幸福的实现。边沁对人类可以获得幸福的坚信开启了当代社会学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的幸福是人民幸福和自身幸福的内在统一。之所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幸福同人民幸福相统一,是因为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为最终目标、同人民群众构成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并在实践中产生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幸福,就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努力奋斗,在前进途中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幸福是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范畴。古希腊伦理学家尽管对幸福是什么有不同理解,但大都认定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并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理性精神。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与以感官快乐或以德性自身为幸福的思想学说不同,主张快乐与德性相结合,并相应地强调公民个体幸福与城邦幸福的一致性,其思想学说具有综合、整合的性质,因而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对于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希腊幸福论思想的历史考察是研究幸福问题的重要视域,对于建构当代幸福观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个人和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生活的实现离不开消费,消费文化影响着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和消费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它的兴起却对人的幸福造成全面不利的影响。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既应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物质前提;又应批判消费主义,构建和谐消费文化,这样才能发挥消费及消费文化对实现人的幸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消费主义幸福观进行了概括:不是把消费看作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一个强要环节,而是将过度的物质消费视为人的身份、地位的表征,将物欲的满足视为人的价值的体现,将炫耀式的物质消费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消费主义幸福现混淆了"需要"与"欲望"、忽视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侵犯了他人的消费权益,是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在消费主义文化下,我们要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保证幸福观的合理,追求幸福时行为要符合中道原则,物质幸福要与精神幸福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幸福指数"作为衡量民众幸福的直观指数标值,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创新出科学衡量幸福的原则或标准,即一个科学"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应当具备五个特征和内涵:(1)幸福的客观指标应充分反映民众重要需要的客观满足程度,主观指标则要充分反映民众对目前生存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2)幸福的客观基础,即得到满足的人的客观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与此相应,幸福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3)人的需要可以依照其内容归为自然(物质)需要、社会(人际)需要和精神需要三类;(4)幸福可以简称为三个层次:生存型幸福、享受型幸福和发展型幸福;(5)幸福可以分为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两类。个人或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即个人或家庭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社会或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其中,以客观性指标为主,以主观性指标为辅;既要有平均指标,以反映群体在某一方面的平均幸福水平,又要包括相对指标,以反映群体幸福状况在某些方面的社会差别。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类社会历来孜孜不倦的追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的执政治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幸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发展和现实诉求的统一;体现了人本理念话语转换逻辑下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发展终极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王鲁宁  孟庆仁 《理论界》2010,(12):18-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与实践的科学诠释,是我们获取理解幸福范畴本质内涵的关键。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为指导,才能解决以往人们对幸福理解的偏见,同时也能从根本上和理论基础上把问题吃透和搞清楚;要实现对幸福范畴从"本质属性"到"幸福本质"的认识跃迁,就不能仅停留在或满足于把幸福范畴的内涵界定为是由于人实现了理想和目标而得到的精神满足,还需要从人生实践活动的视角去进一步揭示幸福实现活动的本质;本文关于幸福问题的探讨,主要以传统幸福观已经达到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成果为直接研究对象,专门把幸福范畴的本质、幸福和快乐之间的现象与本质关系及幸福实现活动的基本矛盾等作为重要"问题"来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