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常颖 《学术交流》2005,(5):170-172
19世纪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忠于自己的天性和创作个性,大胆地对传统文本进行革新,创造了他独具综合艺术性特色的现实主义文学宝库,扩大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其发展。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中有诗歌、戏剧、音乐多种因素的介入,永远给读者以只有屠格涅夫的作品才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这无疑是屠格涅夫留给俄罗斯文学、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笔丰厚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2.
刘晓亮 《唐都学刊》2000,16(4):101-10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之父。他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既是意识流理论的最早介绍者和传播者,也是现代杂文、小说创作中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的最早实践者。鲁迅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3.
欧洲文学对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的影响,本文拟从小说、诗歌和戏剧三方面加以考察。一中国历来轻视小说。到了近代,小说的价值才得以肯定。理论家们从欧洲和日本的小说中得到启发,大力推崇小说,甚至过分夸大了小说的作用,对于中国小说的估价因而也产生了片面性。但是他们看到近代欧  相似文献   

4.
经历漫长的沉寂,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异军突起,名列欧洲乃至世界的前列,产生了世界瞩目的文学巨匠。俄罗斯民族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文学潜能受到激发,俄罗斯民族深沉的情感以及强大的文学批评力量的支持,是俄罗斯文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美国文学传统与后现代主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信德 《浙江学刊》2008,(1):99-103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美国的流行与繁荣过程的评述,具体阐释了来自欧洲的后现代主义对20世纪美国文学以及美国小说创作的影响;同时着重分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美国文学传统的血缘关系,表明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虽然带着一定的反叛意识和后现代色彩,但它与这个国家固有的文学传统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国统区的讽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群体文学现象之一。这一文学潮流的形成,脱离不开彼时特定的民众心理和审美欲望,作者将其概括为讽刺意识的空前凸现。这一讽刺文学现象发端于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之后这股潮流汨汨不断、颇有声势,涌现出如沙汀、艾芜和巴金那样出身于四川的作家创作的众多地道“川味”作品。与小说创作相呼应,国统区的话剧舞台也一改痛哭山河的悲壮,而时时发出满堂的嘘声。与此比较散文便相对显得温文雅致起来。但它并未表失掉直面人生的勇气,而是以诙谐、透辟的眼光,审视水深火热的种种世态,具有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存在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移民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苏联的解体、政局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俄罗斯,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苏联时期的文学创作。一度辉煌的一些作家被冷落一旁,而十月革命后因种种原因被打入“地狱”的作家开始被人们“挖掘”、研究、重视,苏联时期被禁止传播的作品开始出版发行。俄罗斯移民文学做为新时期的“宠儿”,成为当今俄罗斯文学界研究的热门。索尔仁尼琴的回归更引起了文学界的骚动,把对移民文学的研究推向又一高潮。俄罗斯移民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产物,它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民文学之所以成为俄罗斯文学中宝贵…  相似文献   

8.
19世纪40年代,自然派登上俄国文学舞台,一批年轻作家在果戈理和别林斯基美学纲领的指导下共同抨击着当时黑暗的俄国社会.自然派的创作延续并发展了源自18世纪的俄国启蒙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使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俄国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文学陌生化浅论雷素娟当我们阅读现代派作品时,我们似乎再也享受不到象巴尔扎克那样的旧小说提供给我们的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我们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阅读习惯;时空转换,游移主题的视点分散增加了阅读的“艰涩感”。形成这种“艰涩感”的原因,是作家在创作中自...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生态文学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生态危机的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生态学与文学相互渗透的一种以尊重自然为本位的文学形态。其特征是通过语言艺术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重新发现自然的价值,从而实现物我同一的审美理想。由安德烈.比托夫的文学三部曲组成的小说集《癫狂》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生态文学的典型作品,作家以杂糅拼贴的创作手段、多元的叙事方法、荒诞的艺术风格,通过一幅幅使读者身临其境的画面,对人类任意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日益膨胀的物欲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比托夫将自己的生态思想融入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尤其是在俄罗斯文学经历危机的时刻开掘了新的题材,赋予了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创作道路,使其文学创作成为俄罗斯文学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吴效刚 《阅江学刊》2013,(4):123-128
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文学(包括艺术)的事件,从档案资料和有关报刊资料记载中发现的重大案例有14起。被查禁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所谓"不良小说",包括"宗旨乖谬"和"词义淫邪"者;另一类是所谓"思想偏激"的作品。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文学的意图和目的主要是所谓"通俗教育",即针对一般民众的社会道德风俗教育,其中也有抑制新思想新观念的企图,但那一时期政治没有把文学完全当作工具的意图,政治对文学没有进行奴役的打算,政治对文学的介入不是十分急迫,加之北洋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相对松弛,对文学和文化没有完全控制,因而在客观上形成了20世纪初期文学自由发展的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 reviews The Revolutionary Romanticism of Shelley, a critical biography by I. Neupokoeva (Goslitizdat, Moscow, 1959, 470 pp.) which shows the poet as a child of his age and relates his creative output to his social as well as his esthetic views. Literaturnaya Gazeta, 1961, No. 3.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of young peopl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rrent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oday. Without a firm scientific foundation, there can be no fundamental improvement in the labor, moral, or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men and women, nor any solution to the task of creating a "generation of individuals politically active, competent, loving their work and able to do it, and ready to defend their homeland," set by the Twenty-sixth Congress of the CPSU. (1)  相似文献   

14.
A writer and critic takes a look at trends and fashions in popular Soviet fiction and makes some sharp comments on its quality and depth. Znamya (The Banner), 1961, No. 3; abridg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在当代社会 ,大众文化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和商业化运作机制 ,不仅事实上已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主潮 ,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闲暇活动本身 ,改变了当代社会文化的走向。大众文化的孕育和成长 ,意味着当代文化进入了影像的、形象的或视觉的时代 ,意味着传统社会地域文化之间的鸿沟被填平 ,文化从特殊地域中凌越出来 ,而成为不同地域居民可以共同消费的文化 ,意味着生活与艺术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 ,意味着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变得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16.
靳新来 《学术交流》2006,(7):159-162
新时期文学以叙述苦难的方式开始新的历程。从“伤痕”到“反思”,再到“人性呼唤”,新时期文学在书写苦难中发现了“人”。这得益于转型时期特殊的文化环境,文学与变革中的意识形态达成的默契。但不无夸张的“感伤姿态”、对苦难的传奇性美化等,又充分显示了文化环境对创作主体的强大制约力和创作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在政治化的文化环境中,作家的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这种环境,同时又试图对此有所超越而确认自身的美学位置。  相似文献   

17.
李继凯 《唐都学刊》2003,19(1):48-51
在全球化语境中言说中国西部文学 ,是时代提示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话题 ,这个话题显然具有文化母题的性质 ,可以分蘖出许多有意义的子命题。而从文化习语的角度来考察西部文学 ,就是其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命题。不过应该说明的是 ,这里所说的“文化习语”是与文化失语、文化得语、文化误读、文化碰撞与文化磨合等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 ,意在专指对外来文化话语的自觉学习和运用 ,而不是泛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习惯用语。比如“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话语本身 ,就是这种文化习语的结果。而作为使用率仍在增高的一个语词…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therapeutic imagin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teraryimagination and is concerned with similar issues of the relationshipof the self to society.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needs to be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f workers are tobe helped to confront the dilemmas faced by the social worksensibility.  相似文献   

19.
张勇 《阅江学刊》2010,(3):142-147
中国新诗史上关于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的论争是一场偏离旨归的新旧文学的交锋。最初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蕙的风》的诗体、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褒贬不一,随后由新文学倡导者鲁迅、周作人等共同针对所谓的“学衡派”嫡系弟子胡梦华展开论辩,论争内容由白话诗歌审美标准延伸到新旧文学观念、文化取向和道德标准。论争过程中出现了因人废言的状况,胡梦华所提到的诗集缺点早在胡适、朱自清等人的序言中已有提及,但由于胡梦华的学术背景,导致论争偏离了文学,演变成新旧文化之争,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新旧文学争斗白热化态势,也展示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偏狭敏感的文学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