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顾颉刚发起疑古思潮以来,学界毁之誉之,已经有很多论辩。有胡适、郭沫若等人的明确肯定,有冯友兰从信古、疑古、释古的认识论阐释,更有九十年代李学勤先生打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大旗,宣布"疑古"已经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历史时代(1)。关于古史辨派的研究,多是积聚在这些说法的旗帜下,评价其辨别伪书、史实的功绩或缺失,评价其方法论问题;但这些评价多是将其放在具体的事实性层面上,而对其在学术精神层面的评价,从更高的学术之所以为学术的角度的评价,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2.
陈淳 《文史哲》2006,(6):16-27
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它的学术定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学考古学理论方法的精髓本来在于超越文献资料,从无言的物质遗存中提炼社会文化信息;考古学最大的优势也正在于能从生态环境、生存方式、技术经济、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等各个层次来全面分析原始社会在长时段中的历时演变,并梳理各种对文明演变至关重要的因素的变量以及它们所起的作用。“疑”和“思”当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考古学也并非仅是为编史学提供地下材料的工具,而是独立探索的一个领域。从学科范例的变更上来说,西方历史学和考古学都发生了向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转变,提倡超越政治史和贵族史的范畴,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视野来研究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我国的古史重建和文明探源同样应该超越编年学和文献学的窠臼,全面了解文明和社会发展具体轨迹并阐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疑古与考信──钱穆评古史辨派的古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3年顾颉刚先生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提出古史层累造成说引发古史大讨论以来,对古史辨派古史理论的评价便不绝于书,其中钱穆先生的评价就颇具有代表性。本文以钱穆对古史辨派古史理论的评价为其线索,拟对他们古史理论的异同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思想遺产的批判和继承問題,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这里只想談談有关批判和继承的标准問題。有些人对于思想遗产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他們倾向于无批判地继承,主张不要一定的标准,特別是反对运用馬克思主文的阶級观点去批判和继承思想遗产。其結果,只能是糟粕精华不分,把它囫圇吞枣地全盘接受过来。如果按照这种主张行事,实际上就是传播封建的或資产阶級的毒素,使社会主义的文化不能健康发展。所以,我們对待思想遗产必須批判地继承,必須把继承和批判密切結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蒙文通是疑古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古史专家。他的中国传说时代古史研究既与"疑古派"学分两途,同时二者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剖析蒙氏之学并参考"疑古派"以外学人的正面性评价,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古史辨派"疑古运动具有一定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学即研究历史的科学,但没有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就不能称之为史学.因此,史学遗产不同于一般历史遗产,它是历史遗产中形成客观规律的一部分,而不应与史料学、考据学、年代学、史学史等学科混淆. 下面就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活力的几个历史规律的方面作简要叙述和批判的继承. 一、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活力早在尧舜时代,民本思想就已出现,《尚书》尧典、虞舜典都有所记载,至于形成为一条  相似文献   

7.
北美著名学者大卫·麦克雷南曾说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学领域最具才气的批判者。”‘的确,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比本杰明激进而更尖锐,比马尔库塞复杂而更深刻。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主要是系统地建构了作为该学派理论基础的否定的辩证法,而其美学理论便是“否定的辩证法”在美学领域的拓展和运用。他说:“辩证法就是对非同一性的一贯认识”,倡导一种具有“否定的深度”的非同一性哲学,阿多诺以此哲学观为理论基础批判各种同一性的美学理论,力图扫清美学领域中的任何意识形态因素,同时建立一种批判同一性的否定的美学,对这种…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变迁,法兰克福学派第一和第二代理论家们所进行的批判理论工作似乎过时了。但实际上,对于当今的社会批判领域来说,这一工作中三个相互联系着的环节依然是值得继承的,它们分别是合理普遍者的规范性主旨、理性社会病理学的理念和解放兴趣的概念。合理普遍者观念最初来自于黑格尔,在批判理论中它被理解为完好的社会性形式的保证和人的不变的行为方式的潜能。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丧失了这种合理普遍者即社会合理性,社会病理学发生了,这一结论由以得出的解释框架,来自于卢卡奇对马克思和韦伯的结合。为了克服社会病理学,重新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批判理论采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形成了指向理性的解放兴趣概念。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彻底否定历史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道德的前提下,在续承历史上的优良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人类迄今最先进的道德。《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人类文明道德发展的新境界,它必然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并要同各种腐朽思想作斗争”。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道德遗产,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试论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杨浩文重视和研究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几年,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本文结合分析“传统论”倾向的一些观点,就道德遗产批判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对古史的批判,以质疑传统的道统观为逻辑前提。顾颉刚认为,中国的古史是按照道统的体系编排演绎出来的,传统说法中的老子虽非道统中人,但老子及《老子》书由编造而成,是道统说的派生物,因而要一并推翻。这种对古史系统的存疑态度,为研究中国传说古史开阔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然而,顾颉刚的疑古由于对某些传说缺乏分析,对于古史中包括有关《老子》的一些论断也失之主观,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在1920年代发动“古史辨”的讨论,引发学术界轩然大波之后,留下不少自传体的文字,详细解释自己的成长道路。顾氏出身苏州书香之家,自小受到祖辈、父辈的严格教育。但在其6万余字的《〈古史辨〉自序》中,他却很少提及其父顾柏年(号子虬)。相反,他的自述、日记、书信等材料揭示,他们父子之间在求学、婚姻和人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矛盾与冲突——顾颉刚对其父亲抱有敬畏大于亲密的复杂情感,使得顾颉刚几次间接或直接地反抗父命。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对马丁·路德违背其父亲的意志,进而发动宗教改革的精神分析,颇有可比之处。1918年,顾颉刚妻子吴徵兰去世,他又奉父命于次年再婚等事情,促使他反省封建父权,在《新潮》发表《关于旧家庭的感想》的长文。1920年秋他自北京大学毕业之后,一方面检讨古史的真伪,另一方面又与父亲产生激烈的冲突,最终使他在三年后与父亲分道扬镳。顾颉刚对其父的抗拒和反叛,为我们理解他之抨击古史的真伪,批判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情感分析的视角和情感史研究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14.
<正> 丁山教授,1901年出生于安徽和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幼年丧父,勉强读完中学后,靠半工半读旁听北京大学课程。1924年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1926年经沈兼士与鲁迅两先生推荐,任厦门大学国学院助教,次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929—1932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此后的二十年间,历任中央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暨南大学等校中文系、历史系教授,曾开设文字学、音韵学、校雠学、尚书学、中国古代历算、中国沿革地理、中国制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名著选、诸子文选、商周史、中国通史等二十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5.
一 胡適是疑古派「理论」的创始者。 解放前三十年间,疑古、辨伪的风气,曾经盛极一时。单是「古史辨」一书,就先後出了七集九大册,集中了国内古史学界所撰写的疑古、辩伟的文字三百五十篇左右。就其影响而言,更还及於古史学界以外。  相似文献   

16.
17.
18.
奥威尔的思想遗产并不仅限于他的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尽管这些文本是我们走近并走进奥威尔的思想精神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作为20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文学个性的文学家,奥威尔的思想遗产与他的文学遗产是相伴相生的,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品质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品质.奥威尔从对家庭以家长为中心的威权专制批判开始,到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各种极权主义的批判等,并没有因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土崩瓦解而失去其思想和精神价值,尤其是他对威权、体制以及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严肃认真的思想者,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忽略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人物,“五四”以前,长期被称为“圣人”,受人崇拜;“五四”以后,却成为打倒、批判的对象。同是一个孔子,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如此悬绝呢?我认为“五四”以前,崇拜孔子是有道理的;“五四”以后,打倒、批判孔子,也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从政治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五四”以前,中国社会是封建、半封建社会,孔子思想能为这个社会服务;“五四”及其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孔子思想已成为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开展的多方面的批判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法兰克福学派传统走出来的哈贝马斯,在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他的至深影响,又展示了他与老式批判理论的不同.此种不同表现在哈贝马斯完成了从意识形态批判向语言批判的转向,说明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主义批判传统的疏离.就批判现实而言,哈贝马斯批判角度的转换弱化了法兰克福学派激进的批判立场,而导向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维度--语言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