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猛龙碑     
<正>《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年)刻,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碑高2.24米,宽0.9米,厚0.24米。碑文26行,行46字,其内容为颂扬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学事迹。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其书法精美端丽,劲健雄俊,为著名北魏碑刻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敕建端木堂记碑,元至正十年(1350)立。碑高254cm,宽80cm,厚17.5cm。记敕建端木堂之事,碑阴有题名。1956年发现于曲阜城东旧县村,1964年移入孔庙,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3.
<正>北齐夫子庙碑,北齐乾明元年(560)刻。碑高1.76米,宽0.95米,厚0.25米。有额,额部为等腰三角形;有穿,穿径12厘米。额刻篆书"夫子之碑"。碑文为隶书,19行,行24字,剥蚀严重。此碑书法严谨,虽存字不多,但仍可窥见其书法特色。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4.
文宣王记碑     
<正>文宣王记碑,宋淳化二年(991)四月立。碑高1.42米,宽0.7米,厚0.15米。碑文为隶书,记给事中徐休复奉宋太宗之命祭拜孔庙之事。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5.
乙瑛碑     
<正>《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刻,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该碑刻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其内容为记鲁相乙瑛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以掌管礼器庙祀之事。碑文"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为汉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孔庙三碑",为历代书家所重。  相似文献   

6.
<正>敕修文宣王庙碑,宋景德三年(1006)立。碑高2.2米,宽0.85米。碑额篆书"敕修文宣王庙碑"等字样。裴瑀楷书。其碑文内容为宋中书门下给京东转运司,关于增修文宣王庙的文牒。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7.
<正>大乘寺造像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立石。碑高1.87米,宽0.70米,厚0.23米。碑文上方横书"奉为圣文神武皇帝"字样,前署"陇西李士强撰"。此碑为佛教碑刻,其形制及内容均甚特异。碑头雕群山、屋宇、飞天、坐佛、神仙骑兽等,雕镂精细,造型奇特,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现存曲阜汉魏  相似文献   

8.
鲁孔子庙碑     
<正>鲁孔子庙碑,曹魏黄初元年(220)刻。碑高2.34米,宽0.93米,厚0.25米。该碑上呈三角形,有穿。篆书题额"鲁孔子庙之碑"六字。碑文为隶书,22行,行20字。碑文记曹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使奉祀孔子,修理孔庙等事。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9.
<正>鲁相谒孔子庙残碑,始立年代不详。碑残,高1.04米,宽0.85米,厚0.26米。碑文为隶书,已漫漶不可读。今存右侧八行,行十一字。碑侧有唐贞元七年(791)杜廉等人题记。此碑自宋代即定为汉碑,《金石录》作"汉鲁相谒孔子庙碑"。《隶释》据残存文字内容定为"鲁相谒孔子庙残碑"。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10.
北陛石     
<正>鲁北陛刻石,简称北陛石,1942年出土于曲阜城东周公庙东侧高地。石长95cm,宽42cm,厚20cm。其一侧刻有"鲁六年九月所造北陛"九字,由此可知此石刻于鲁恭王六年,即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为迄今国内已发现的西汉早期刻石之一。所刻九字篆隶并用,为研究西汉书体的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陛石出土后运至北京,初存古物研究所,后存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移存曲阜孔庙,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11.
一明末天启二年(1622)夏,徐鸿儒白莲起义军,在邹县踏平孟府孟庙、镇压了“世袭翰博”孟承光一家三口之后,又分兵两路,挥戈北上,一面把曲阜城团团围住,一面屯重兵于兖州城下,困住了山东巡抚赵彦,切断了兖州和曲阜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 汉代,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极盛时代,亦即隶书书体八分(亦称汉隶)成熟、定型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书法遗产,除了竹简之外,主要是依赖碑刻传留后世。汉代的碑刻,全国以山东收藏为最多。在历代金石著作中有记述的名碑在山东就有四十多种(还不包括西汉鲁六年的《北陛石》)。近几十年来又有新的发现:这些有的还没公开发表;已公开发表的也大都作为出土文物只给予简单的说明;个别的作为书法遗产专题介绍过,但见仁见智,评价不一。魏碑,主要是指北魏时期(也包括东魏、西魏)的碑刻。作为书法概念,则是指誉为“隶楷错变、无体不备”极具时代特色的一种楷书书体,魏碑书法继承、发展了汉代隶书的传统,又开隋唐楷法之先河,其书法价值可媲美汉碑而凌驾唐碑之上。但一提到魏碑时,人  相似文献   

13.
金代开创纪功碑“大金得胜陀颂”碑是中国历史名碑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辞海》(1979年版)和《中国名胜词典》一都做了收录。该碑位于吉林省扶余市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通高320厘米,龙首龟趺。正面汉字碑文八百一十五字,奉政大夫赵可撰稿,儒林郎孙俣书丹,碑额篆书“大金得胜陀颂”六字,是国史院编修官、金代大书法家党怀英的手笔;背面女真字碑文约一千五百余字,是世界上女真文字最多的碑刻,两种文字对照。碑文中叙述  相似文献   

14.
曲阜方音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曲阜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东北部,东邻泗水,西接兖州,南连邹县,北靠宁阳,总面积8894平方公里,从1983年起,曲阜直属济宁市管辖。1986年改为曲阜市,现有人口约53万。曲阜方言大致以泗河为界,泗河以南(包括曲阜镇)为一区;泗河以北,以王庄区为中心是二区;以董庄区为中心是三区。三个区在声母、韵母方面都有一些差别。本文系根据对一区语音的调查所记。曲阜镇语音可以作为音系代表。在方言调查中,我们对发音合作人的选择比较严格,主要选择了久住曲阜镇的老中青三代人,他们除因受普通话影响所引起的差别外,语音情况基本相同(发音合作人从略)。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二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县在拆除五华楼(明初所建)时,发现了一批宋元碑刻。当时不可能进行清理,除少数归县文化馆保存外,多被移作砌筑体育场看台之用。一九七九年,在云南省文化局关怀下,决定拨款拆换清理这批碑刻。清理工作是在大理州、县委直接组织领导下进行的。我有幸和其他同志一道,两次参加了这一工作。前后计清理出宋碑三通,元碑五十八通,另有不著年代的梵字碑八通,共六十九通,都是前人没有著录过  相似文献   

16.
<正> 自清末以来,迄今出土的西晋墓志(也叫“墓志碑”)有20多块。本文拟通过整理每块墓志,分析其共同的特征,从而考察西晋墓志的意义。西晋墓志的形状特征为碑形,可细分为(1)圭形。(2)圆首。(3)方首。与东汉的墓碑相比,西晋的墓志是置于墓室之内的,而墓碑则置于地面上。西晋的墓志一般高度为40~60厘米,最高的华芳的墓志为131厘米,与高度多为2米以上的汉碑相比,可称得上是小型的。从刻文方面看,北魏的墓志已定型化,具有题(题额、标题)和散文式的志(序)、韵文式的铭等一整套墓志铭的书写方式,而西晋的墓志却尚未  相似文献   

17.
<正>康熙碑亭位于曲阜周公庙达孝门前甬道东侧。碑亭为木质结构,重檐斗拱,绿瓦覆顶。亭内立巨碑一幢,碑身高3.1米,碑头高1.1米,龟趺高1.3米,总高5.5米。此碑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78)御制,其内容为对周公的赞颂之词。碑亭与亭内的巨碑、龟趺、水盘形成一个严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名城歙县太白楼一新安碑园内。博物馆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一块北宋碑形墓志。其墓志的主人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徽州人王道宁(讳承裕)。此墓志呈圭形,石质,长118厘米,宽84厘米,高为6厘米。是采用碑的形式和志的内容做成,碑有圆额,上刻篆文,墓志正文则为楷书,志文以自右而左,自上而下的方式刻成,且字体规整,刻工精美,共计560个字。墓志铭全文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云南古代著名碑刻《龙颜碑》,立于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碑主龙颜历经晋末宋初二代,是当时的宁州霸主,南中“大姓”。碑阳撰文凡九百余字,至今除少数残损外,其余仍清晰可辨,它是今存的晋宋时期最富有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物之一。碑的研究工作,始于清代嘉庆年间,许多学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少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碑的  相似文献   

20.
哈密自古以来是西域通往祖国内地的交通要地,素有“西域襟喉”、“新疆门户”之称。自汉至清,历代中央王朝经营西域,必先取得哈密。因而,在这里遗留下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碑刻。这些碑刻有的补充了文献资料的不足,有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佐证。本文试结合有关资料,对哈密已发现和现存的汉、唐、清重要碑刻略作述评。一、汉碑新疆迄今已发现的汉朝碑刻有《任尚碑》、《裴岑碑》、《焕彩沟汉碑)、《刘平国碑》,均属东汉时期的遗物,其中前三块均发现于哈密地区。1.任尚碑:此碑原在巴里坤县松树塘北200米处,1957年8月自治区文管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