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使君碑     
<正>贾使君碑,又名贾思伯碑。北魏神龟二年(519)刻。碑高215厘米,宽84厘米,厚20厘米。原存兖州,宋绍圣三年(1096)、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两度湮而复出,1951年移入曲阜孔庙。额饰浮雕龙纹,题"魏兖州贾使君之碑",正文记贾思伯兖州任内政绩,笔法高古,结构精绝,为著名北魏碑刻之一。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2.
文宣王记碑     
<正>文宣王记碑,宋淳化二年(991)四月立。碑高1.42米,宽0.7米,厚0.15米。碑文为隶书,记给事中徐休复奉宋太宗之命祭拜孔庙之事。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3.
乙瑛碑     
<正>《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刻,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该碑刻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其内容为记鲁相乙瑛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以掌管礼器庙祀之事。碑文"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为汉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孔庙三碑",为历代书家所重。  相似文献   

4.
鲁孔子庙碑     
<正>鲁孔子庙碑,曹魏黄初元年(220)刻。碑高2.34米,宽0.93米,厚0.25米。该碑上呈三角形,有穿。篆书题额"鲁孔子庙之碑"六字。碑文为隶书,22行,行20字。碑文记曹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使奉祀孔子,修理孔庙等事。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5.
张猛龙碑     
<正>《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年)刻,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碑高2.24米,宽0.9米,厚0.24米。碑文26行,行46字,其内容为颂扬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学事迹。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其书法精美端丽,劲健雄俊,为著名北魏碑刻之一。  相似文献   

6.
北陛石     
<正>鲁北陛刻石,简称北陛石,1942年出土于曲阜城东周公庙东侧高地。石长95cm,宽42cm,厚20cm。其一侧刻有"鲁六年九月所造北陛"九字,由此可知此石刻于鲁恭王六年,即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为迄今国内已发现的西汉早期刻石之一。所刻九字篆隶并用,为研究西汉书体的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陛石出土后运至北京,初存古物研究所,后存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移存曲阜孔庙,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7.
<正>北齐夫子庙碑,北齐乾明元年(560)刻。碑高1.76米,宽0.95米,厚0.25米。有额,额部为等腰三角形;有穿,穿径12厘米。额刻篆书"夫子之碑"。碑文为隶书,19行,行24字,剥蚀严重。此碑书法严谨,虽存字不多,但仍可窥见其书法特色。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8.
<正> 在曲阜孔林享殿前,立有《朱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纪念碑(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布,曲阜县革命委员会立)。对于此碑的来历,了解的人不多,以讹传讹的人倒是不少。例如,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大众日报》第三版《漫话孔林》一文中就这样写道:“尤应着重提及的,是一九四八年朱总司令曾在这所建筑物(指享殿)里召集军事会议,部署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案。”(一九四八年,华东野战军于曲阜召开过两次会议。一次是济南战役前夕,八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华东野战军前委在曲阜师范学  相似文献   

9.
<正>鲁相谒孔子庙残碑,始立年代不详。碑残,高1.04米,宽0.85米,厚0.26米。碑文为隶书,已漫漶不可读。今存右侧八行,行十一字。碑侧有唐贞元七年(791)杜廉等人题记。此碑自宋代即定为汉碑,《金石录》作"汉鲁相谒孔子庙碑"。《隶释》据残存文字内容定为"鲁相谒孔子庙残碑"。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10.
<正>康熙碑亭位于曲阜周公庙达孝门前甬道东侧。碑亭为木质结构,重檐斗拱,绿瓦覆顶。亭内立巨碑一幢,碑身高3.1米,碑头高1.1米,龟趺高1.3米,总高5.5米。此碑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78)御制,其内容为对周公的赞颂之词。碑亭与亭内的巨碑、龟趺、水盘形成一个严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1.
<正>敕修文宣王庙碑,宋景德三年(1006)立。碑高2.2米,宽0.85米。碑额篆书"敕修文宣王庙碑"等字样。裴瑀楷书。其碑文内容为宋中书门下给京东转运司,关于增修文宣王庙的文牒。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12.
多贺城碑又称“壶碑”或“靺鞨碑”多贸城碑是因发现于日本仙台平原上的多贺市多贸城遗址而得名.因为碑文内容刻记有“去靺鞨国三千里”的字样,故中国学者往往称之为“靺鞨碑”.  相似文献   

13.
<正> 对孔令河、孟竹春同志为曲阜“仰圣门”事写的文章,简复如下: 今曲阜城南、北门各有“仰圣门”之说的根据是:《阙里文献考》卷二十九记:“正南日仰圣门。”《曲阜县志》卷五记:“金声玉振坊南为县正南门,曰仰圣门。明胡缵宗题(后改为乾隆帝题)额曰‘万仞宫墙’。”但在北门外首门额上却醒目地嵌着“仰圣门”三字。拙文《曲阜文物古迹》《《齐鲁学刊》1980年第4期)曾沿用南门成说。但日后渐觉不妥,在此后发表两篇有关的文章时,便采取了回避和“正南门”之说。到了一年半后的《孔林漫步》(《知识与生活》1982年第1期)一文中则又持北门说。理由如次: 一、尽管明、清时称南门为“仰圣门”,但门额上只有“万仞宫墙”题字,以前城上还有“万仞宫墙碑”。此门上下、内外皆无“仰圣门”字样,曲阜群众从来称“正南门”。二、孔庙是历代统治者祭享孔子的殿堂,历代统治者对其固然重视,但他们对孔子本人长眠于地下的孔林更加重视。如孔庙中的门钉多横七竖七,而孔林大门及墓门之门针则各为横七竖九,仿帝王制。因此。他们“进入”南门去瞻仰供奉“圣人”塑象的殿堂,不如“走出”北门去瞻仰埋葬“圣人”躯体的林墓更加隆重。故出北门“仰圣”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4.
<正>大乘寺造像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立石。碑高1.87米,宽0.70米,厚0.23米。碑文上方横书"奉为圣文神武皇帝"字样,前署"陇西李士强撰"。此碑为佛教碑刻,其形制及内容均甚特异。碑头雕群山、屋宇、飞天、坐佛、神仙骑兽等,雕镂精细,造型奇特,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现存曲阜汉魏  相似文献   

15.
《西门大夫庙记》碑原立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公社北丰乐镇东的西门大夫庙内。西门大夫庙约始建于汉代,据记载,北齐、宋、明等朝又先后几次加以修葺。庙宇今已不存,但基址仍明显可见。现有宋、明、清三代撰刻的石碑。《西门大夫庙记》碑,一九六三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的拓本曾于一九七四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碑刻画象石拓片展览赴日本展出,因此驰名于中外。碑文为研究北宋中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现已在原庙址上建楼妥为保护此碑。  相似文献   

16.
曲阜方音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曲阜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东北部,东邻泗水,西接兖州,南连邹县,北靠宁阳,总面积8894平方公里,从1983年起,曲阜直属济宁市管辖。1986年改为曲阜市,现有人口约53万。曲阜方言大致以泗河为界,泗河以南(包括曲阜镇)为一区;泗河以北,以王庄区为中心是二区;以董庄区为中心是三区。三个区在声母、韵母方面都有一些差别。本文系根据对一区语音的调查所记。曲阜镇语音可以作为音系代表。在方言调查中,我们对发音合作人的选择比较严格,主要选择了久住曲阜镇的老中青三代人,他们除因受普通话影响所引起的差别外,语音情况基本相同(发音合作人从略)。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曲阜孔庙东庑碑林中,北起第二石座上有一块西汉刻石,阴刻“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个字。这就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五凤刻石”。最早发现并考证这块刻石的是金开州刺史高德曼卿。《销夏记》云:五风刻石系“金章宗明昌二年诏修阙里孔庙,于灵光殿基南三十步日太子钓鱼池取池石充用,土中偶得。”高当时为提控修庙朝散大夫,所以他得以最先看见和考略这块刻石。他摩勒于刻石之右的考略结果云:“‘五凤二年’者,宣帝时号也;‘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者,以《汉书》考之,乃馀孙孝王之时西汉时号也。”此后,明朝的赵崡,清朝的王昶、翁方刚等,对刻石皆撰考  相似文献   

18.
在泰山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的西享堂内 ,有一块19 33年所立的《郭松龄将军被难记碑》 ,它是冯玉祥将军第二次在泰山隐居时 ,为郭松龄将军撰写的被难记。碑高 196厘米 ,宽 90厘米。碑阳、碑阴各刻文 2 0行 ,满行 4 6字 ,凡 4 0行 1776字 ,字径 3 5厘米 ,冯玉祥撰文 ,王易门隶书。方首而无题额。众所周知 ,郭松龄并没有参加过辛亥滦州起义。冯玉祥在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中竖立此碑 ,是为了纪念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和他一起联合“倒奉”并在失败后被杀的同盟者———郭松龄夫妇。该碑以较长的篇幅 ,回顾了冯玉祥“联郭倒奉”的经过 ,是研究第二次…  相似文献   

19.
以往学术界所了解的八思巴字蒙古语禁约榜共有三件,即元朝中书礼部于大德十年(1306)十月颁给兖国公庙和大德□年九月颁给亚圣兖国公故宅的禁约榜,中书省于大德十一年(1307)十月颁给兖国公庙的禁约榜。这些禁约榜石刻均在山东曲阜。这里介绍的禁约榜是由宣政院颁发给真定赵州柏林禅寺的,时间为至元三十年(1292)十月。此禁约榜刻于元圣旨碑阴面。这座碑正面刻的是元朝忽必烈、完者笃、普颜笃三朝皇帝分别于蛇儿年(1293)、猴儿年(1296)、鼠儿年(1312)颁与柏林禅寺的国语圣旨原文的译本,即所谓汉语白话…  相似文献   

20.
明洪武初年 ,在白龙 (今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公所 )筑城 ,设官镇守珠池。南门外尚存《宁海寺记碑》、《黄爷去思碑》和《李爷德政碑》。白龙城是广西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兴建珍珠碑亭一座 ,将这三块石碑保存下来。 1998年 ,北海市文物管理所组织力量对白龙城遗址和保存的石碑进行考察。因年代久远 ,风雨侵蚀 ,碑文多已漶漫难辨。经辨认 ,初步整理出石碑上残留的文字 ,并对这些文字作出注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