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诗歌要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这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李白诗中独特的“真我”特色。他的饮酒诗与妇女题材的诗歌更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表现了诗人各个时期的思题感情,具有“真我”的诗人风采。  相似文献   

2.
古典文献中留下了许多诗人骑驴吟诗的形象,这一形象的完成和定格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生理、经济、创作等因素考虑,诗人适合骑驴,但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考虑,诗人又不该骑驴。诗人骑驴的形象蕴藏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和驴,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第二种人生选择,第二条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3.
从读者角度和修辞学 ,词汇学角度理解 ,分析美国二十世纪诗人肯明斯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代诗人心态研究成果丰硕,有从历史宏观角度研究唐代诗人心态对唐诗的影响,也有从贬谪、科举、隐逸、宗教等层面,探讨政治文化因素对唐代诗人心态的影响,还有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创作心态进行深入剖析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古典诗歌实例,揭示了夜对诗人感情触发的不同层面包括一般美感、孤独感、生命感悟、宇宙意识等,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阐释夜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苏东坡诗中心无形画面,从造型、意境、透视、构图等方面,阐述了诗与绘画的密切关系.指出诗人须有画家的素养,画家须有诗人的情操,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角度 ,运用哲学、人格心理学、符号学和禅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人格与山水诗的内在联系 ,并具体分析了几位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特点 ,指出山水诗是一种精神的实践 ,是诗人感情的宣泄、境界的升华和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从诗歌押韵和音韵学的角度,对《全宋诗》中四川籍诗人作品的韵字进行校勘,我们可以发现《全宋诗》中四川籍诗人诗作有二十四处讹误。错误原因在于择本不善致讹、编者误抄。  相似文献   

9.
威斯坦·休·奥登是继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文章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以主题探讨为主线,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剖析了他的代表作《寓意之景》,由此展示诗人纯熟的诗歌技艺和剖析生活荒原、构建秩序世界的关怀之心,并进一步指出诗人将爱看成是构建秩序世界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唐代叙事诗的繁荣与小说密切相关。从当时流行的小说和叙事诗并行、叙事诗和诗序互见的现象,诗人一身兼诗人、小说家两任和喜听故事的社会风尚3个角度来讨论这种密切性。认为唐代小说的兴盛促进了叙事诗的故事性和叙述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情商的培养对于提高西部民营企业家在种种压力中的工作功效有着较好的作用,从企业家个人的角度,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从企业自身建设的角度,建设利于培养和提高西部民营企业家的情商的氛围和空间,不断加强西部民营企业的经济建设,不断提高西部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辞赋《归去来兮辞》虽已被从多重角度分析讨论,但从语言学角度对其生态意蕴的解读还不多见。文章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语气及情态、及物性和主位系统等多层面解读,研究发现,祈使语气将诗人“主客二分”,刻画了热爱自然的“主”和留念官场的“客”,疑问和陈述语气以及高情态操作词凸显了“主”对 “客”辞官归田的规劝;动作、心理和关系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趋向意动、热爱的情感和同化的认知; “主”、非人类生命体和物理性要素充当主位凸显语篇生态性。   相似文献   

13.
现时,在文化艺术领域中,跨语际学术交流、理论对话及大都会主义颇为盛行。这种风气对诗人的写作、对批评家的诗学阐释行为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如果我们不是从运动的准社会学角度、而是从文本形成的角度去理解这种影响,那么,刚好在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年轻一代诗人们变得全然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跨语际交流及  相似文献   

14.
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独特的情感活动从客观意象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自然意象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模型:集合-理论模型、语义特征-比较模型、心理扫描-认知地图研究和意象的提取与再现研究,解读叶芝早期诗歌的单独意象:岛屿、树林、苹果花以及组合的意象;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叶芝后期诗歌意象:石头、玫瑰、天鹅中的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神秘主义,揭示其中的认知因素、诗人情感和其爱尔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诗在表象上看很复杂甚至很驳杂,难有脉络可循,但从精神建设的角度梳理,不同的诗人、诗歌现象所奉献给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是有差别的。蒋登科教授主编的《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一书,通过对新诗精神建设历程的梳理,从精神文化建设的角度对新诗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对不同诗人、诗歌现象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是一部值得推荐的诗学著作。  相似文献   

16.
从作者创作心理的角度揣测《天狗》一诗中体现出来的言语细节来观照诗人在诗歌细节处理时的着力和处理,发现诗人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对天才的赞誉而非学界以前所说的人性解放和生命新时代生成,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诗人品格中对人自身的赞美和称誉,但我们必须发现诗人的占有偏向的真实内心,即对天才的本能宠爱。  相似文献   

17.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尤其是两宋诗坛,有约百位诗人创作了大量昭君题材的作品。他们于诗人的眼光之外,更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重新发掘塑造了昭君这一历史形象,寄托了诗人们鲜明的个人色彩并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本文从人生角色、翻案出新与和战选择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解读宋代昭君诗,同时也试图从诗歌里来管窥宋代社会、思想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和本质,指出审美主体(诗人自己)的强烈抒情、诗人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个性的显现是其主要特征。审美容体的神奇性,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也是其重要特征。作者肯定了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积极意义,并指出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风格独特,意象凝练,极富感染力。通过对诗人诗稿中与"热"相关隐喻的文本分析,从外在与内在两个角度解析"热"的双重喻义,认为其既可指代外部世界社会规范带给诗人的压力和冲突,也可指代内部世界中诗歌语言的力量。诗歌中,诗人择"内热"而离"外热",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沉思的诗"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现代著名诗人冯至和当代诗人西川的智性特征对命运的关注、对死亡的思索以及从形而下的日常性事物中发现形而上的思想等诗艺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