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周积明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历史至少给中国提供了三次走向世界、走向变革的机会;然而。这三次机会无一成为中国社会改造自我的动力。一最初的机会出现于15世纪初年;其契机是堪称航海壮举的郑和下西洋。明永乐三年(1405);...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整整15个年头。在这样大的国度里,采取渐进式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经济体制变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但这也同时注定了我们的改革必然要遇到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难题。王东京博士的新作《中国经济难题》(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正是对这些现实生活中重大经济难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探索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必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吐故纳新才富有生命力,中国哲学也概莫能外。我国所进行的经济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不仅全新的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而且,市场经济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直接的冲击,这使重建当代哲学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继承性,因此,我们可以预言,不论中国当代哲学的重建多么具有时代气息和全新内涵,它都不能完全抛开自己的文化源头——中国传统哲学。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评估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王作坤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到今年8月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它的主要打击对象是东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  相似文献   

5.
明永乐、宣德间郑和七下西洋,其中第二次、第六次是从广东扬帆出海的。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外交空间,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推动朝贡贸易的繁荣作用最大,客观上也有利于广东等沿海地区商民向南洋移殖侨居,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然而,这一“壮举”并没有在明朝引发出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把欧洲导向资本主义的类似的社会变迁,成为中国走向海洋、展开近代化进程的契机和内在力量,这是值得后人深刻反思的。  相似文献   

6.
陈勇 《河北学刊》2006,26(4):237-238
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红军长征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一部永恒的史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 考察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两个突出的背景不容忽视。一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新旧杂糅,把革故鼎新后的中国拖入了不死不活的境地。旧势力试图恢复传统价值中心的种种努力,使人感到窒息般的痛苦。二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度浸润在欧风美雨中的中国人怵目于这场惨绝人寰的人类撕杀,引起对西方近代文明利弊的重新审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壮举,迎来了东方古老帝国迈向近代文明之路的契机。中华民国建立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社会制度和政治原则,如议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  相似文献   

8.
编者寄语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3):I0001-I0001
汶川特大地震,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次灵魂的震撼和洗礼,对我们年鉴人不仅是震撼和洗礼,还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把这次震灾的惨烈和抗震的壮举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传之后世。有鉴于此,根据新闻出版总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结束延绵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乃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之一。在专制主义长期君临的封建中国,缔造共和确是空前的革命壮举,对中国社会摆脱中世纪状态、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新生的共和制度的实际生存期十分短暂,严格说来,等同于孙中山主持的南京临时政府阶段。随着形势的变化,孙中山不得不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攫取了政权,旧秩序在新形式下恢复。这个窃国大盗肆无  相似文献   

10.
<正>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远洋航行史上的空前壮举,是震憾了当时东西方的伟大事件,它对当时中国,并对亚洲、非洲,乃至东西方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郑和下西洋在东西方交往和东南亚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问题加以探讨.郑和下西洋是适应了当时东西方交往的需求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初期海外政策变化中的产物,自从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一变过去洪武年间的禁海政策,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外方针,从而把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海上交往推向了新的高峰.如果说成祖朱棣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封  相似文献   

11.
长征是一幅波澜的画卷,长征是一首惊天动地的歌。长征文化是中国历史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魅力,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像一条红色的飘带连接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的胜利杨恩长今年七月一日起,香港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实现了中国人民企盼已久的愿望,这不仅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令全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香港胜利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成功实践和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贡献刘琦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①。它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  相似文献   

14.
林建华 《东岳论丛》2019,40(9):5-16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诞生在欧洲,却传遍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也需要解决"服水土"的问题,才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标志,它继往开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相辅相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它积淀的经验弥足珍贵且历久弥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指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5.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3,24(4):43-4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对中国文化进行肆意摧残,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高等院校、文物国宝、重要报刊等文化机构、文化设施及文化团体,尤其是大批文化名人,纷纷内迁西移,这在实际上形成了中国文化重心西移的历史壮举。它不仅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和精英,而且大大改变了西部文化的落后状况,对今天的西部文化大开发也有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与哥仑布远航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十六世纪,当中国还固守着封建专制主义及宗法自然经济壁垒时,西方已进入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举行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与哥仑布远航,为不同的社会经济潮流所推动,不仅显示出各自迥异的面貌,而且广阔地展现了当时中西方社会经济状态及发展大势。本文拟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对郑和与哥仑布远航的历史驱动力及其植根的土壤和结局加以对照研究,以期窥见从中透露出的时代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世情小说《金瓶梅》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进入了新的转折时期。将它 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类的小说相比,艺术上有许多突破。它一反描绘惊天动地之壮举的做法而直 接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如实地描绘家庭日常生活,描写现实社会的各种形态.为我们展示了 十六、七世纪明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在人物塑造方面脱离了理想、浪漫的光圈。注重刻划人物的心 底世界,充分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结构艺术上也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道德价值是评判《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重要尺度。水浒英雄们的诸如道德取向如视杀人如壮举、将生命当儿戏,为某种目的不计运作手段以至仗义疏财等等均具有反道德的倾向,至少体现的是模糊的道德观念,这是当时社会道德缺陷的反映,同时也限制了其艺术审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15世纪的航海史上有两个重大事件:世纪初的中国郑和航海和世纪末西班牙的哥伦布航海。两者都是光辉夺目的事件,都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但由于东西方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两者航海导致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贡献也大不一样。哥伦布航海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创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使人类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整体化世界。美洲发现的500年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各国在科学、文化、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比人类文明史上数千年的发展都快得多。规模…  相似文献   

20.
抗战文献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侨批所记载的抗日战争有关史实极为真实、珍贵,是抗战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本文精选了侨批中有关记录抗战的点滴史料展示给读者,以此来揭露日寇在中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所犯下的累累罪行,讴歌海外侨胞共赴国难的爱国壮举,并提出现阶段要重视侨批文献史料的保护与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