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在现代西方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引起了我国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视.目前对它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对发生认识论来源的评价我国理论界有人认为,皮亚杰的理论基本上是唯心的,主要有两点:在认识的来源上,皮亚杰强调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主体的能动作用,而不谈客体的决定作用;皮亚杰认为最初的图式来自遗传,图式的发展决定于它自己的运动,与康德的先验的图式相似.另一些同志认为,把皮亚杰的理论归入唯心之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曾经指出,关于人类思维的科学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皮亚杰发生认识论通过引进生物发生学·方法来分析和阐释人类认识结构和知识机能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使对人类认识起源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完全摆脱了纯“形而上”思辨模式的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哲学的意义,目前越来越多地在认识论方面被挖掘出来,这种努力已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在此,本文试图从另一个理论视角对皮亚杰哲学进行研讨,即它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关系。皮亚杰哲学的基点是人类主体能动性之客观化问题,告示人们进一步去发现人的实践——认识进程与客体逻辑的内在一致性,是对列宁关于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三者同一思想的科学注释。然而,我们还要进一步指出:人的实践——认识进程与社会历史本身的是根本一致的,正是这种哲学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统一,引发了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一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哲学性质石向实瑞士著名学者让·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对现代的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对发生认识论的众多研究中,对于发生认识论的哲学性质这个重要问题,研究者们或者有意地加以回避,或者下一个简单的、含混的...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长期从事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发生认识论是他数十年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他的发生认识的宗旨是通过对儿童心理的分析,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探讨的中心问题是“新认识的建构”问题。因此,发生认识论是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来考察概念和运算的心理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宪钿等同志翻译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最近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本书的作者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1955年起,他担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主任,和英海尔德、辛克莱、伦堡希等人组成的“日内瓦学派”。数十年来,这个学派出版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和文献,光皮亚杰一人就出版了近50种著作,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发生认识论原理》出版于1970年。在这本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作为他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发生从识论的基本观点。全书共三章:第一章阐述了认识 相似文献
7.
8.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独创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否认。但是,这种独创性研究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在认识发展史上到底占有何种地位?这并不是已经完全解决了。有些研究者虽然肯定了发生认识论的学术价值,但却把这种价值主要归结在研究方法上,其理 相似文献
9.
<正> 任何一门科学都不可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获得而宣告自己前进道路的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把各门具体科学所随时获得的新成果纳入自己阔大的胸怀,而对于那些基于某一具体科学的细致研究而从中阐发出来的新的一般哲学结论,则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辩证的吸取。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让·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从儿童心理发生学的角度,具体而精密地探讨了人的认识的起源,以及从低级形式直到高级科学思维形式的发展历程。它从个体认识发生的研究中阐发出一般认识论,把儿童心理学与一般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诸多方面丰富并具体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早就指出,科学史、儿童智力发展史、动物智力发展史、语言发展史以及心理学和生理学等等,这一切才构成完整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所以,在皮亚杰著作中频频出现的有价值的思想和富于启发意义的见解,无疑是对认识论知识领域的丰富。 相似文献
10.
媒介环境学对媒介技术之于人类认识的作用充满了争议.争议的焦点就集中在技术究竟是“放大”抑或“遮蔽”了人的认识.然而,仅仅从媒介的“尺度”或技术属性中无法全面解释人类的认识机制.实际上,要走出技术认识论的理论误区,解释媒介技术在认识论意义上的“延伸”或“遮蔽”的“二重性”问题,就必须摒弃对媒介技术的“尺度”与人的”类本质”的迷恋,从而深入认识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及具体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皮亚杰建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对认识本身进行的哲学反思。它的本质和生命力就在于随着认识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水平上、按照认识论本质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反思这些内容和材料,把它们内化为认识论的活的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在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向前发展的必须走的道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发生与发展理论,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全部理论中的核心理论。发生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都是围绕着说明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发生认识论的推动,人们对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才达到现在的深度。因此,分析和评价发生认识论的发生与发展理论,总结我国前几年在认识论的认识发生与发展理论问题上的争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皮亚杰对于认识的基本观点任何一种认识论理论要论述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说明它对于认识的看法,在认识史上,对于认识的看法,影响较大的有天赋论、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同志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意识的来源、特性、作用、性质等问题作出了深入探讨和较令人信服的说明。稍感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对意识的研究还未完全走出本体论的范围。我们认为,意识是认识主体的意识,研究意识必须与认识论密切联系起来。认识论不能仅停留在意识同物质的对立上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上去理解意识,还应该把意识放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中来考察和把握。为此,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对主体意识的要素作如下思考,以期得到哲学界同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石向实、郑莉君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一书,最近由前沿杂志出版社出版。同我国以往研究发生认识论的著作相比,该书在不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突破。这里仅介其要。 在国内研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文章和著作中,对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十分重视,评价甚高,而分歧却较大。既有人认为双向建构学说也许是对反映论的最好的解释,也有人认为建构主义是对反映论的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观念变革曾不止一次地充当过社会变革的前导.观念变革的这一历史作用,使得人们不能不对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社会功能进行认真的思索.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我国哲学界对观念变革的探讨日益重视,大体上已涉及到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一,揭示了观念变革的社会经济基础,阐述了观念变革的社会根源和客观必然性.其二,探索了观念变革的内容,即从改革的实践需要出发,指出当前应变革的有哪些观念.显 相似文献
16.
杨树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2):21-23
机器人技术是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一门新的 综合型的技术学科———机器人学。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机器人控制技术也经历了经典控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 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典型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控制理论和技术 的发展,反映了人的控制思维方式经历了从原始模糊思维———精确思维———科学模糊思维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 程。从控制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对机器人控制技术进行哲学层次的认识论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主体认识结构的功能与解放思想主体的认识结构就是存在于主体之中,附着在由遗传素质决定的脑结构与脑机能之上,能加工、整合信息,形成认识成果的多级机制系统。在主体的认识结构中,各种意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套功能上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合成则构成了主体认识结构的整体功能。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设定对象的选择功能上。主体选择哪些客观事物及哪些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认知或评价的对象,都是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其次体现在整理信息的规范功能上。主体通过主体认识结构对进入意识…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文化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80多年文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可以赋予“文化自觉”以认识论的意义。“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中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特征,在文化沿着先进方向演进中具有“活的灵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发生认识论的同化和顺应概念石向实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说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一对基本概念,是皮亚杰把它们首先引入认识论研究的。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应用同化和顺应的概念来研... 相似文献
20.
刘军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1):125-129
沃特·科比(Walter Korpi),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社会研究所教授,曾任瑞典社会学协会主席(1980—1985)、国际社会学协会“贫困、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委员会主席(1987—1994)、瑞典国家人文和社科研究委员会委员(1995--1999年)、挪威科学基金福利与社会研究委员会委员(1994—199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