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中日关系的第四个政治文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已经签署过《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声明》三个政治文件。这三个政治文件是中日两国发展合作关系的基石。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双方领导人亲笔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为中日关系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世界格局演变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地区格局、大国关系格局等三个层次的国际格局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中日、中关、日美等大国关系格局对国际形势影响最大,国际格局演变与国际力量对比消长有关,而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又与国家发展模式正确与否有关。从中、美、日、俄四大国兴衰与力量对比的演变历程看,国家发展模式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日本民主党执政后,开始摸索日本国家模式的转型,把恢复经济、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当前国际大格局有利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有利于中日推进战略互惠合作;但对民主党政权的外交政策及中日关系前景,我们应持谨慎乐观态度而不能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以来,双边政治关系风风雨雨、一波三折,然而双边经济合作却基本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技术、资金、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中日之间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又成为双边经贸依赖关系的基础.在长期经济合作过程中,双边互惠、双赢,形成了"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政治关系回暖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业已确立的条件下,经济合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瑛 《日本研究》2008,(4):71-74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始于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两国通过政府、企业、民间友好人士进行了多层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以此为基础,在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上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合作和交流将会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吴庆艳 《阅江学刊》2010,(4):34-40,134
金融危机给中日经济交流提出新的挑战和内容。在"战略互惠"框架下推进两国企业的合作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节能环保"凸显合作新重点,可持续发展是中日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小企业是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成为扩大合作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7-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共同主办的"深化战略互惠构筑东亚和谐——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中日两国政治家、外交官员、国际问题学者等各领域代表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虽然日本政坛更迭频繁,但是,无论是曾长期执政的日本自民党,还是新上台的日本民主党都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并根据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进行不断地调整.本文在考察日本东亚合作战略的调整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日本东亚合作战略调整对中日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继续崛起和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这两个因素的研判,是导致日本民主党政权在对华政策上出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中日关系确因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中日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美关系也不可能等同于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中国崛起绝不意味着战争威胁。中日两国应从建立战略互信、抓住合作机遇、改善国民情感入手改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论述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包括其背景、目标、内容、路径及对其评价;其次,分析了中印(尼)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从地缘政治、国家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经济互惠等几个角度探讨了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四,剖析了对印尼贸易投资的国内风险和外交风险;最后,为深化中印(尼)经济关系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继续崛起和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这两个因素的研判,是导致日本民主党政权在对华政策上出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中日关系确因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中日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美关系也不可能等同于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中国崛起绝不意味着战争威胁。中日两国应从建立战略互信、抓住合作机遇、改善国民情感入手改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1.
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将构成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将主导未来中日关系的基本走向,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层面的互利合作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中日双方提出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背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为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采取的合作举措,以及战略互惠关系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可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陈友骏 《日本学刊》2012,(3):87-100,159
日本和印度是构建亚太地区经济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由于两国在地缘政治及战略合作上的彼此需求及相互合作,日印间政治关系在21世纪头十年里急速升温,并逐步升格为"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在此重要背景下,日印两国在双边贸易、对外投资、经济援助、广域经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诸多实质性成果,官民结合、政经互动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日印经济合作具有政治色彩浓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带有保守主义色彩和排他性等特征。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持续深入,日印间经济合作将出现战略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金融危机席卷东亚之际,不仅中日两国内部处于一个经济、政治的转型期,而且中日关系亦处于一个如何进一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转折期。"两强并立"的中日两国,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改变既有思路,厉行改革,实现从重视经济关系到重视政治互信、重视传统文化,从官方主导到加强民间合作的转变,改变经济"独轮车"踽踽独行的现实,打造一个结实的"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的"四轮车",让中日关系在新世纪中平稳前行,向着汤因比先生多年前提出的目标——"东亚共同体"迈进。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中日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这是中日关系史上双方首次正式提出建立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有关"广泛开展两国民间团体之间的交流"的精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财团法人世界和平研究所此前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研讨会"。与会代表对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两国领导人4次互访给予高度评价,对2008年5月两国共同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6.
关伟  关捷 《日本研究》2009,(3):18-21
日本民主党和鸠山由纪夫在认定日美同盟关系是日本对外"战略基轴"的同时,主张修改《日美地位协定》,调查《日美核密约》。在亚洲关系上主张"回归亚洲",构筑"东亚共同体"。对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兄弟外交",不参拜靖国神社、恪守"无核三原则"等。胡锦涛提出的发展中日关系五点意见以及鸠山的言论,都显示了要为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而努力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有望在未来深化战略合作。地缘战略是两国战略关系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了澳大利亚始终有同印尼改善并加强战略关系的动机,并使印尼在南海争端中同澳大利亚拥有部分共同利益。中美战略竞争格局是两国战略关系发展的推动力,催生澳大利亚以海洋战略为核心的新"前线防卫"政策,并增加印尼在"独立积极"外交政策下同各方加强战略合作,甚至做出有倾向性选择的可能性。若两国在未来加强传统安全合作,将对中国周边战略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樊勇明 《日本学刊》2007,18(2):16-25
近来中目关系急剧好转,但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也不容忽视。尽管如此。中日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战略互惠是不争的事实。两国能否友好相处,关乎中日的根本战略利益。中日经贸关系既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战略互惠的集中体现。共同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也是中日共同利益之所在。在如何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如何在联合国框架中开展维和活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方面,也都需要中日两国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9.
吴寄南 《日本学刊》2012,(5):3-15,157
在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人们有充分的理由为亚洲的这两个大国40年来和平友好、互利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但近一时期两国间龃龉增多、分歧凸显,又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忧虑。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缺乏政治互信是影响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越是在两国关系遭遇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中日间四个政治文件,努力扩大共识,维护大局,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体制与前景,在根本上将取决于中日两国这个主体合作的快慢与成败.经济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没有消除现实合作中的政治障碍,因为地区一体化本身,与其说是一个经济过程,更是一个政治合作的过程.日本方面虽意见存在分歧,但鉴于对华的不信任、警戒或威胁感,加之一贯重视美国的因素,其对东亚合作的快速推进和高度一体化持消极态度.面对地区合作的进程,中日两国需要明确认识、调整心理状态,树立责任意识,以发展的眼光来构建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而在现实的合作领域、途径及条件上,双方皆应切实从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