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文塔尔针对大众传播条件下出现的文艺转型现象以及当时各种文艺研究方法的不足,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框架,植根于批判传播理论、综合批判理论、传播理论和文艺社会学等建构了一种"理论力场",把文艺传播活动中各要素都放到"理论力场"这个既冲突又融合的场域中进行综合研究,从而超越了传播学研究中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双峰对峙的理论困局,开创了文艺传播研究的新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文艺传播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艺传播模式的研究范式及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传播作为特殊的传播行为必然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迹,这就是文艺传播模式.古今中外,对文艺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对文艺活动内部规律的探讨上,很少触及文艺传播活动的研究,至于文艺传播模式研究更是寥若晨星.不过,文艺内部活动的研究或多或少不自觉地触及到文艺传播及其模式.笔者根据是从文艺内部规律还是从信息传递角度来研究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将这些传统的文艺传播模式研究活动分为两种范式,即四要素研究范式和以大众传播模式为蓝本的传统研究范式.在分析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文艺传播模式新的研究范式:网状模式研究范式,并对这种新范式进行建构和价值预测.  相似文献   

3.
<正>就一种规范成熟的学术而言,当前人工智能文艺研究特别是国内相关研究还很初步,主要问题表现在理论视野局限、研究范式错位、文艺"本体"定位偏差等方面。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很多研究看似合理,实则无效,也难以走向深入。本文将人工智能文艺研究从人类文化视野扩展到"超人类文化"视野,确定其"媒介论"阐释范式,从文艺"本体"(存在)上将之认定为一种"智媒生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人工智能文艺对人类文艺的僭越问题。  相似文献   

4.
余学玉 《学术界》2004,(4):84-92
文章通过对<纪要>这一"经典"文献的解读以及对"样板戏"文本的具体分析,归纳出"文革"文艺独特的创作范式.这一创作范式以"三突出"为核心,包括"党性原则"论、"阶级斗争"论、"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题材决定"论以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是时代政治的产物,又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在这一创作范式指导和规约下的"文革"文艺,效忠于政治权力话语,充当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因主体精神的缺席和违背普通人性而不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阶层分化与认同视野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德薇 《学术界》2012,(3):55-65,283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形式。当前的研究提供了三种解释范式:"体制论"或结构论范式、"利益论"或利益博弈论范式、"发泄论"或宣泄论范式,分别代表了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视角。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阶层论"或阶层认同论的解释范式,认为社会阶层分化、阶层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阶层认同矛盾、社会集体认同分裂是导致"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深层原因。减少阶层冲突,使社会阶层结构趋于合理化,构建和谐的阶层关系,重塑社会认同,是防范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问世半个世纪前的发展传播理论一直属于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从宏观角度把国际传播划分为"传播和发展范式"、"文化帝国主义"范式、"文化多元主义"范式或全球化范式.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粗略的线性分析,归纳出发展传播理论的路径转换,即从强调媒介传播效果的功能主义模式逐渐过渡到重视社会主体参与性质的社会属性模式.前者充满现代化的诱导和国家主义的想像,后者蕴含多元现代性的反思和主体间性的期盼,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相平行.  相似文献   

7.
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一部文艺研究史,实际上也就是研究方法的嬗变史。近年来,文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呈现出空前活跃的状态,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分析学、范式论、比较研究等为主要类型的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新研究方法被引进了文学研究领域,并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解释着、尝试着。  相似文献   

8.
贫困研究新范式的建构与中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在对以往贫困研究的解释范式及其蕴涵的方法论进行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关系论代替实体论,从地位结构观转向网络结构观的贫困研究新范式的建构策略,并提出从结构嵌入的角度,以社区与个体为切入点,进行中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史学界对"范式"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在对"范式"概念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明确提出"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这两大理论范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排斥与取代关系.每一种理论范式都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不同范式的竞争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关键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换,其中一个重要现象即"文学反映"被"文学创造",继而又被"文学生产"所取代.这一变化并非无足轻重,在它背后隐含着文学观念变革和文学研究范式变更.创造论张扬主体性,鼓吹创作自由,强调文学自律,以主体地位的绝对优先来抗拒现实束缚;生产论则把文学活动置于生产、传播、消费、再生产的总体过程中,置于整个社会文化大背景中来考察,并努力揭示文学生产与意识形态、文学体制、生产机制的密切关联,强调文学生产的他律性.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研究范式和两套理论话语,两者间有着相互抵牾的不相容性.随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展开,知识分子真切地感到自己已从被改造对象转而成为改革的主体,看到了自由言说、施展才华的机遇,在这样的精神氛围中,文学创造论一时间成为知识分子张扬自我的豪言壮语,成为文艺学界压倒性的主导性话语.然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打破了原有的文化权力格局,打破了文学场域的自主性,文学本身已不由自主地沦为商品,成为他律的产物,知识分子也日益被边缘化.文学生产论取代文学创造论,实际上正是知识分子意识到自己日渐丧失文化权力的现实处境,无可奈何地接受操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程朱理学到明清之际的王船山,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道器之辨实现了一次范式转换,即从程朱理学本体论范式下的"道体器用"说转换为明清之际王船山生存论范式下的"治器显道"说,而生存论范式开启了不同于伦文主义的人文主义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社会哲学范式"呈现的是"规范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人学范式"带有浓厚的"目的论"倾向.以"教化论"为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型,体现两种范式的承续式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个教化的过程,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工具性存在与目的性存在的结合,本质上是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林焕平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经历了从机械反映论到能动反映论再到文艺审美性研究的发展过程,对文艺功能的认识则经历了由革命特殊时期的"革命论""武器论"走向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人民性"研究。林焕平的理论研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突破既定语境限制走向理论的丰富性与特殊性的过程,他在新时期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批评原则,对现代主义、唯"主体"论以及"向内转"思潮等现代文艺思潮批判,对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亦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范式研究是一种理论反思,也是一种理论批判,属于元问题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范式研究也是一种元文艺学的研究。从理论范式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主要形成了三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文艺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文艺学。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主要有两种理论范式-功能论范式和冲突论范式,分别以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论观点以及以马克思、马克斯·韦伯、达伦道夫、科塞为代表的冲突论观点.两种范式划分有助于厘清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逻辑,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启示.研究中国的社会建设问题,不能单纯地用功能论或者冲突论去分析,功能论和冲突论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回答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更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艺与审美、文艺学与美学的交错叠合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基点。文艺与审美实践的数字化为数字化时代的文艺美学提供了实践基础,不仅有助于催生新的问题意识,也有助于促成数字文艺美学的新范式。"生控复制"和"赛博格"使人机交互、人机一体迈进前所未有的境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文艺、审美日益交会。文艺、审美信息传播呈现为网络状的"星丛传播"。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促使审美模式和文艺生产消费模式发生空前剧变。新型的文艺美学需要自觉强调"数字性"和"审美性"的化合;需要格外关注新兴的数字媒介,以新媒介为中心重新审查和审视文艺、审美实践;需要关注虚拟审美,拓展文艺美学研究的视野和思路;更需要关注全觉审美,立足全觉审美培植文艺美学研究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学说与西方"范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结构或体系建构学说及其"逻辑方法"或"辩证方法".是马克思的第四个重大理论贡献和伟大"发现",也是我们着力挖掘的宝贵的理论遗产.理论张力在于:它是构建中国转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指导思想.国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学说的研究有若干新进展,同时也出现了一股否定马克思体系构建学说而崇尚库恩和拉卡托斯"范式"论的倾向.这种"范式"热蔓延到国内学术界,其具体表现是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方法多元化,亦即体系多元化、方法多元化与指导思想多元化并存.目前尤应关注前一种倾向掩盖下的后一种倾向.本文在比较这两种经济学体系建构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从属型"互补论",即范式理论应该从属于并纳入马克思逻辑体系构建学说的框架,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学说为指导构建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文华 《河北学刊》2003,23(3):117-121
进行中国文艺理论的现代性建构,必然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号召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及文化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体现出了开明和远见,促进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简单的移植和片面的曲解使这一理论的阐释效力逐渐降低.本文希图从历史语境和思维模式转换的角度切入,重新审视和阐释这一范式的深邃内涵,提出应以当代文艺实践为立足点,实现在传统、西方与当代之间文艺理论的多元对话.  相似文献   

19.
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关于新农村建设有三种主导范式,分别是"内需一转移"论、"组织-市场"论和"文化-秩序"论,三种范式持有各自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主张,但是也存在着共同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经济取向与社会取向的分离、"本位"之争与行动主体一元化、发展与保护的脱节.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融合、以"社会投资型国家"取代"福利国家"、多元主体的制度化途径,对目前主导范式的缺陷有重要的弥补和修正作用.以发展型社会政策来指导我国新农村建设,可以探寻出一条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发展传播研究因其研究旨趣及"行动导向"性质,较之其他传播研究,有着更为强烈的"实践性"。本文以范式演化为研究视阈,尝试勾勒发展传播研究在过去五十多年里的前进轨迹,梳理该研究现代化范式、依附范式、参与式范式的主要观点、价值及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学界对"发展"、"传播"概念化及其关系逐步推进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