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场域下的中外跨文化交流,是中外两大族群之间的文化互动,其中,外国游客总是强势文化的一方,呈现出一种与东道主之间不对称的族群关系。东道主在发展旅游方面的努力,特别对其传统文化的开发,会有形无形地强化东道主的族群意识和族群认同。同时,跨文化旅游与交流对东道主族群外部认同的推动和加强也十分明显,东道主的族群文化可以随着国外游客,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外部的族群认知。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旅游实践中,旅游者希望消费东道主的真实文化,但由于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时空错位,东道主为旅游者提供的文化消费往往是舞台化的遗产符号,使文化旅游资本遗产处于失真的境况。而遗产实践的根本性目的是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使文化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活态真实地传承。如何在文化旅游情境中实现遗产的保护传承,从根本上讲是遗产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边境贸易旅游是一种跨境购物旅游的行为方式,在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东道主和游客提供了接触社会差异和文化差异的机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主—客”理论为视角,以对中俄边境城市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展开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研究边境贸易旅游中的旅游动机、主客交往、游客对东道主社区的影响等问题,多维度考察东道主和游客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边境贸易旅游中,主客双方进行着积极的双向互动。在主客交往过程中,东道主社区并非被动接受改变,而是主动重构自身的社会和文化系统。东道主社区积极主动地形塑独特的边境文化,加快边境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同游客客源地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往。  相似文献   

4.
节庆遗产的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消费社会中文化旅游的主要对象,但旅游者的消费诉求和东道主原生性文化过程因时空错位,节庆遗产在旅游消费中出现“度日如年”式的天天节日。从遗产的属性出发,以“分类”作为认识论,以“东道主”为本体论,探讨在文化旅游的情境中,如何对节庆遗产进行活态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5.
涵化是文化变迁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存在着由涵化而引发的文化变迁.旅游中的涵化问题,是当下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旅游中的东道主、游客、旅游地等视点对涵化理论予以观照.  相似文献   

6.
真实性是当下旅游研究中一个热点话题,而且在学界对民族节庆的开发研究过程中,真实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本文以服务剧场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节庆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构建节庆活动真实性的要素研究框架,从东道主、游客、空间、文化四个维度探讨民族节庆活动的真实性要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生活使旅游者与东道主的交往文化变得复杂,两者之间的交往主要以文化反思和文化模仿为构建策略,以文化互适和互融为基本表现,并体现在三个层面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是旅游交往的基点;交往内涵在于文化现实的冲突与交融;主体文化意识影响旅游交往的深层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九寨沟为研究案例地,在借鉴国内外社会融合测度指标并经案例区预调研检验基础上构建调查量表,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对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查.研究发现: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可归纳为四个维度: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其中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程度较高,心理融入和经济融入程度比较低;旅游劳工移民社会融合的阻碍因素包括移民与本地居民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生活环境恶化、竞争加剧、经营环境无序、医疗教育条件较差以及休闲方式单一等;积极因素包括景区经济稳步发展、经营前景良好、社会环境改善、长期的生活互助和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9.
九黄机场通航借助于改变出行时间、感知距离等旅游决策要素来影响旅游者结构与行为。对比通航前后九寨沟国内旅游者结构与行为各特征变化,研究表明九黄机场对游客空间分布、年龄构成、收入构成、居住环境、来源地构成以及出游目的构成等均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对文化程度、滞留时间和周边景点游览行为几乎没有影响。最后就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九黄旅游网络结构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在重新解读世界遗产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九寨沟的遗产价值有待补充,文化保护亟待加强;然后展示景区文化的构成,反思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历程及现存问题;最后为实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协作互补的目标,文章提出了景区未来的工作构想.  相似文献   

11.
漫步九寨沟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九寨沟是世界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有人说九寨沟最美丽最神奇的就是水,有“九寨归来不看水”的感慨。仲夏时节,我终于带着向往、猎奇、憧憬,踏进九寨沟。  相似文献   

12.
四川九寨沟自然景观美绝天下,是联合国认定的人类自然遗产之一.国内外游客每日到九寨沟造访者不下三万人.联合国为保护这一人类共同遗产,曾定每日游客以6000人-12000人为限度.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山水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厚.只要布局上作"以片衬点、以点带面"考虑,投入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势利导即可开发出至少七大旅游景观,既使"朝拜"九寨沟的客源不至流失,又能为九寨沟分流减压.  相似文献   

13.
海滨 《老友》2013,(9):48-49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旅游的季节。祖国最美秋色在哪里呢?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州南坪县境内,因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人间仙境"之称。九寨一到秋天就变成了色的王国。由绿变黄、由变红的树种在这里比比皆是,众多的大小湖泊、瀑布时不在演绎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梦幻组合。寨沟是水做的童话世界,十一前后的九寨沟色彩斑斓正是旅游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族社区旅游业发展中,由政府和开发商构成的"他群"在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决策及经济收益的主体。东道主居民或者无参与或者被动参与,缺乏决策权、话语权和必要的经济收益,成为被操纵、被利用的对象。本研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个案,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着力从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与扶持、以社区为利益主体的旅游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民族文化自我保护与传承、主-客合作六个方面构建民族旅游社区自我发展机制,力图赋权东道主居民,尝试在有限外来力量介入情况下,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开发、发展和管理,充分发挥决策权和话语权,探索一条让绝大多数原住民真正获益的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的表述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鄂西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表述受制于具体的权利、知识与资源背景;文化“真实性”具有多义、模糊的特征,它只是旅游过程中的“幻象”,这种幻象正是东道主社会的符号借用与游客符号消费过程的有机契合;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再生产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具有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人类学需要用总体性社会科学的眼光和方法对其研究,同时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就是通过实践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的指导下,对喜洲的旅游场域进行了总体性的调查研究,提出旅游开发中应该从历史的雏度和民间智慧中提炼出独特的、难以被仿制的旅游文化元素,并调动当地人内源性的参与意识;同时指出旅游开发中东道主的生存惯习被资本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7.
景区超载是指旅游景区游客流量超过景区的游览负载能力。在这样的旅游环境中,不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极易引发各种突发事件。文章对景区容量超载情况下发生的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研究,以四川九寨沟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发生的"10·2"旅客严重滞留事件为例,通过对事件中的承灾载体系统和事件发展机理的分析,揭示九寨沟景区管理方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1981年至2005年20多年时间里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各年接待游客数量,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九寨沟旅游地发展经历的探查、参与、发展等三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相应的环境问题.在肯定九寨沟近年来在环境保护上的诸多成效的同时,结合现代环境管理思想,对九寨沟环境管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个性化需求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购买高质量、富有体验性及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及服务。民族地区精品酒店因具有旅游吸引物和住宿的双重属性,民族文化真实性不可避免地成为开发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开发者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激发旅游动机的根本。松赞酒店作为民族地区精品酒店的业界标杆,酒店方(东道主)围绕游客体验,从客观、建构、存在真实性的视角对藏族文化符号体系进行构建,加深了游客对藏族文化真实性的解读,据此提炼了松赞酒店的成功经验,以期对国内民族地区其他精品酒店的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1,(4):18-21
文化习惯、文化差异、当地礼仪和风俗:即使你怀着良好的意愿,这些文化陷阱也可能让你的环球旅游险象环生。从问候到饮食,稍不留神就会出差错,不仅让自己难堪,还有可能冒犯东道主。到国外时要特别留心并尽量避免误人以下几种文化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