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创新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入手,通过对技术创新市场激励机制在国家技术创新激励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和市场激励形式的分析,探讨了技术创新市场激励机制的产权安排和法律基础,说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市场激励机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激励主体地位。无论是直接市场激励还是间接市场激励,最终目标都是使技术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技术创新绩效和技术创新能力最大化。把握市场激励机制还必须注重市场激励的利己目标是争取物质利益回报,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市场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安排,即技术创新成果个人所有权的承认和保护。产权制度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对技术创新起激励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但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并非易事,因为它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诸如企业人员结构、生命周期、从事产业、规模与效益、激励主体、技术创新特点以及企业环境氛围等。本文就这些因素对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薪酬激励问题的研究是现代企业的必修课,作为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薪酬激励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薪酬激励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则成为薪酬激励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薪酬制度不完善,无法满足大多数员工的需求,因而无法激励出员工的最大潜力,这就必须要改善企业的薪酬设计,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发展的战略中,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浅谈企业激励系统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企业在激励管理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复杂人”假设,实行激励系统化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的人员进行激励管理时要从员工需要和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特点出发,建立对企业各层次人员实行动态、系统的激励体系,并将激励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激励系统化管理包括了建立激励系统和完善激励机制,研究企业激励系统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最终提高企业激励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企业在激励管理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复杂人"假设,实行激励系统化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的人员进行激励管理时要从员工需要和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特点出发,建立对企业各层次人员实行动态、系统的激励体系,并将激励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激励系统化管理包括了建立激励系统和完善激励机制,研究企业激励系统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最终提高企业激励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知识型员工是一个特殊群体,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式进行介绍和比较,指出了我国知识性员工激励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建立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重视知识型员工的发展和作用,使企业与员工达到"双赢"目的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目的的激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才能够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形势。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对国有企业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是适应现代公司理论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但其对经营者和员工激励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企业的风险特征等。我国在建立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过程中,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市场,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9.
西方管理学的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其理论对我国传媒业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富于启迪。我国传媒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锅饭、铁饭碗现象还存在。而"内部人控制"和单纯按绩效计酬的分配方式也反映了传媒业运行的不够成熟。我国传媒业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其实质是构筑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在激励模式上,需求激励仍受重视,团队激励、风险激励也适应了传媒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过渡的过程中,急需建立具有市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这是企业改革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企业应该把物质薪酬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培训和工作激励相结合,用企业文化来对非正式员工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要素.国有企业应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组合激励机制,制定和推进职业生涯计划、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等六个方面,改革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要素。国有企业应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组合激励机制,制定和推进职业生涯计划、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等六个方面改革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如何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减少代理成本。也即对代理人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存在激励不足、激励过度、约束不足和约束过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机制 ,包括 :从根本上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非物质激励知识员工的误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企业和管理者重视非物质激励,提高激励知识员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对我国企业目前非物质激励知识员工存在的误区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情感激励、工作激励、领导激励、创新激励、学习激励、企业文化激励等非物质激励知识员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实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源自经济运行体制、金融体制、科技管理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等多方面的体制性瓶颈。要有效化解和消除这些瓶颈,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优良的体制环境,需要采取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激发技术创新团队的创新动机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技术创新过程为基础,构建符合企业技术创新要求的人才素质结构模型。认为:知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源,作用于技术创新构思成果的评价与反馈,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研发阶段的知识共享、交流与转移,推动技术创新扩散的发展,实现技术创新生产过程优化与营销创新;人才管理则可以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全员创新,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学习能力,提高团队意识、构建高效团队,保障有序生产、提高营销能力,确保有效沟通、提升人才素质。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创新与人才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5点对策协同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人才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包括: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全员创新;客观评价,预测风险,及时反馈;优化员工知识结构,提升员工团队意识,促进知识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鼓励营销创新;吸收创新成果,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8.
企业对员工激励与约束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论文在界定了激励与约束含义的基础上,对激励约束机制失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若干应对之策,以使企业对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智力资本协同对企业创新网络的发展意义重大。智力资本具有无形性、复杂性、依附性、难计量性等特点,可划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大类。企业创新网络中的智力资本以知识转移与吸收为主要形式、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为依托、其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的作用更为明显。企业创新网络智力资本协同主要包括企业智力资本内部协同、企业之间的智力资本协同以及知识流动的网络管理三个方面。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网络智力资本的协同机制,可以发现通过积极打造龙头企业、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等手段能有效实现企业创新网络的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海西主要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能力厦门最高,宁德最差;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极不平衡;投入产出效率低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与实际生产力之间有较大差距。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技资质及技术标准的统一,实行统一的科技政策规章,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健全科技中介体系,建设科技共享平台,这是推动海西自主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