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文斌 《决策探索》2009,(18):72-72
在课改的大形势下,诵读文本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学生在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逐步增加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又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渐渐学到读书的方法。我本人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改变学生"只求甚解,但不好读书"的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和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一、明确课外阅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首  相似文献   

3.
古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大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4.
注重文章的诵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礼记·文王世子>说:"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孔子时代"诵<诗>三百"(<论语·子路>)蔚然成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庸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谈谈我的做法,意在抛砖引玉。一、激趣曲——培养兴趣,让学生想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阅读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就会积极主动地获得知  相似文献   

6.
廖学超 《科学咨询》2009,(10):45-46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这句话说明了"读"在学生作文中的重要地位."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说明了"读"是作文不可缺少的一环.鉴于此,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范文,首先指导学生读,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使自己在作文时有法可循.  相似文献   

7.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所以,我认为,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诵读不但仍有其现实意义,而且要努力抓好。然而,怎样才能抓好呢?一、诵读要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教学中令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但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其原因主要是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问题.笔者从阅读教学的多种症结中寻找出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善阅读教学的方法,在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所以,我认为,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诵读不但仍有其现实意义,而且要努力抓好.然而,怎样才能抓好呢?  相似文献   

10.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诵读,明确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诵读活动,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讲究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学生在大脑中储备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保证在表达运用时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正所谓"厚积薄发"!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训练呢?笔者谈几点看法。一、师生快乐"PK"(对决),在比赛中促进语言积累(一)师生"PK"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2.
正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入门",乃至"入室",必须讲求"读",务必在朗读上下功夫。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位教师执教《春》,老师在上课时最初没有说一句话,而  相似文献   

14.
读导式:"读导式"就是以"读"为主,结合"议、讲、练、结"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具体操作为:第一步:明确阅读的目标要求,为学生的阅读扫除"拦路虎"。  相似文献   

15.
在课改新形势下,应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在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诵读--获得感性知识 诵读是指学生反复朗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诵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知意入境,悟情明理,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传承民族文化精粹。  相似文献   

17.
营造宽松、快乐的课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程应在教材中挖掘快乐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快乐发展,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快乐。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引导小学生快乐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语文主要靠兴趣,即要对学习语文本身感兴趣,获得认知的乐趣.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把读书变成一种嗜好,嗜好的读书就是一种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就是要让学生嗜好语文,真正有了这种兴趣,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就能如饥似渴地学习语文,就有可能在求真知、求新知中达到创造性学习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创造性地读书.  相似文献   

19.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读本,只是学生忙于应付考试而让语文的魅力黯然失色。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就不厌其烦地讲要求、明目的,引导学生顺着教师自己的思路去想、去做,结果,学生却懒洋洋的。为什么呢?我们不是为了学生好,怕他们在阅读中走弯路吗?其实,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投入作品中,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因  相似文献   

20.
何绍燕 《科学咨询》2009,(10):41-41
读导式:"读导式"就是以"读"为主,结合"议、讲、练.结"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具体操作为:第一步:明确阅读的目标要求,为学生的阅读扫除"拦路虎".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学生,解答学生阅读中弄不懂的问题.第三步,指导学生对"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第四步,指导学生练习,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第五步,指导学生作"读"的小结,从而形成认知结构,掌握读书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