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别具特色,取材精炼,结构紧凑,笔法奇巧,简洁生动,艺术上颇有借鉴价值。《柏林之围》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一八三三年写成的长篇小说,是作家自称“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巴尔扎克极其鲜明生动地塑造了葛朗台这样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剖析一下这个暴发户形象,有助于我们对新生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认识,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方面论述汤显祖《邯郸梦》的创作成就 ,指出这部作品虽然具有神仙道化剧的外在形式 ,但却包含着十分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 ,是一部形象生动的明代社会的“官场现形记”。另外 ,还分析了《邯郸梦》在风格、语言、结构安排及讽刺艺术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4.
萨特在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上提出“介入原则”和“主观感受真实性的原则”。他从进步的政治观点出发,始终主张作家要介入时代、介入社会,坚持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本身就是目的的错误见解。萨特提出的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严格区别于现实主义客观真实性。尽管他强调主观性,但萨特在创作实践上并未与现实主义悖离,他的戏剧作品逐渐写出了具体的历史内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二战后法国人民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卢昂一个医生家庭,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退学。1845年父亲谢世,此后福楼拜迁至卢昂近郊,潜乙于文学创作,直至1880去世。福楼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1856)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品,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它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和巴尔扎克的《幻灭》同视为法国的三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本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在“我为什么写作”(Why I Write)  相似文献   

6.
在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最重大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包括了巴尔扎克、斯丹达、梅里美、福楼拜这一系列光采夺目的名字,连同一大批长久以来以不朽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万读者的杰作。它的意义显然不限于十九世纪上半期,它是资产阶级时代文学中最有份量的一部分,是整个法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迄今为止仍高高居上的顶峰;并且它还具有全  相似文献   

7.
王昭旻 《天府新论》2014,(6):134-137
无论是玩世现实主义,亦或是则政治波普艺术,其共性都在于消费历史,最终走向历史虚无主义.玩世现实主义虽主张远离历史,拒绝对历史的介入,但其艺术主张的背景正在于对宏大叙事的恐惧,对理想信念的放弃;而政治波普艺术行走在历史与政治之间,借对历史人物形象的颠覆,借重构历史之名,颠覆历史和价值.随着商业社会的来临,无论是玩世现实主义亦或是政治波普主义,一旦其所要批判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其艺术张力也就失去了弹性,其艺术批判之箭也就缺乏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塑造出一群青年野心家的形象。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的经历充分展示了十九世纪风云变幻的法国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决定性影响,并体现了资产阶级面貌的发展轨迹。自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得到公众的认可并显示出它的巨大力量以来,法国小说一直比较幼稚。使法国小说贴近生活,开始走上轨道的是英国人瓦尔特·司各脱创造的历史小说,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现代小说的诞生是从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司汤达开始的.司汤达在那篇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宣言的《拉辛与莎士比…  相似文献   

9.
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举世公认的讽刺大师,也是鲁迅受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果戈理创作和鲁迅前期小说的创作思想是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表达出来的,其大多数作品均是讽刺艺术瑰宝。本文试图将他们的共同点——讽刺作为一个艺术视角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广义 《阴山学刊》2001,14(1):31-34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情节具有传奇性的特色.这是传统美学在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是情节曲折多变;偶然与巧合手法的运用.由于情节曲折离奇,使作品生动、有趣,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胡风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文艺批评家,他的文艺美学思想是现实主义的,他倡导真实生动地描写现实人生。但他的理论并非一开始便达到成熟,而是有一个内在发展过程。本文拟对其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作一粗线条的描述。一、对非现实主义观念的批判胡非以对非现实主义美学观的理论反思和批判作为起点,开始了对文艺本质问题的探求。胡风于1934年写了《林语堂论》。这是他从事文艺批评活动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其中心在于剖析由克罗齐影响而产生的“艺术即表现论”。作为“五四”运动的先锋战士,林语堂曾经有过“浮躁凌历”的黄金时代和光荣的往昔,最后却在革命低潮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对人生和社会表现出漠然态度。胡风认为,这是林语堂用克罗齐美学  相似文献   

12.
陈慧琴 《阴山学刊》2001,14(4):31-32
新古典主义特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达维特,以古希腊艺术为范本,构图力求严谨、均衡,表现一种肃穆而严峻的美.达维特的艺术,鲜明地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光辉片断,他开辟的画风促进了法国和欧洲19世纪艺术朝着现实主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震云的小说最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关于环境决定人 ① 的重要观点。社会环境成了左右刘震云笔下一切人物行为的依据 ,同时他也不回避人的内在欲求和自然本能 ,并对人物在环境的魔力影响之下的种种尴尬无力之状作了不加讳饰的原生态书写。他的小说不仅在真实自然的精神上而且在客观实录的外观形态上与欧洲自然主义达到了相当的契合 ,因为自然主义的核心品质即是真实客观。然而 ,透过貌似“实录”的书写背后的某种反讽色彩依然清晰可见作者审视和批判的眼光 ;又因他对契诃夫小说明显的借鉴痕迹可知他确乎受到过自然主义的前身② 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并在其作品中有所表现 ,此外 ,异化现实和悖谬现象的揭示 ,又使得其作品内容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现代主义因素。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位一体成为他创作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西艺术真实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西方艺术史上,常把对对象的逼真描绘当作艺术家的最高标准,而所记载的某些动物或人错把艺术品当成它们所描绘的实物的故事,则又成为对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赞美.从古希腊艺术到古典主义乃至批判现实主义,西方艺术传统一直强调对艺术对象的真实描摹,这种“模仿乃是艺术的根本特征”的观点直到黑格尔才对其有较充分与系统的批判,也直到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兴起才有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5.
彭肜 《天府新论》2008,(6):11-15
新时期以来,四川乡土美术先后涌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审美主义和东方主义三种艺术思潮,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艺术史意义不容低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乡土美术的新进展对中国当代美术"文化身份"的确立和艺术意义空间的拓展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与黑》是法国文坛泰斗、十九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一百多年来,它一直象一颗闪光的奇珍,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烁烁眩目。这部作品虽然被介绍到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进一步研究《红与黑》,对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繁荣无产阶级文学还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吕娜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102-103
在西方历史题材油画的演进中,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在他们的历史题材油画的作品中,营造悲壮气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杨柳 《云梦学刊》2009,30(4):119-120
契科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小人物”形象。这些“小人物”身上具有一些共性:人性的异化与思想的套子,而这些共性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气韵生动”在我国南朝时期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位居首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原则.气韵生动最先是作为一种人伦鉴识,在文人画兴起之后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气势和韵味,即客体气韵;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意识和精神,即主体气韵.这两种气韵是相互转化的.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照与贯想,将自然客体气韵化为个人的主体气韵;再通过绘画创作将个人主体气韵化为作品所表现出的客体气韵,从而产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创作的最高原则,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判断绘画的审美境界的价值标准;追求气韵生动之美的境界,是中国画艺术悠久而又极富生命力的传统,而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通过对中国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的真实描写,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永世长存的怀疑”,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把社会批判精神发展到那个时代应有的高度。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分析,总结出清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具有的六大主要特征:以个性解放意识作为评价生活、臧否人物的标准;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写实性与批判性相结合;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生活的广阔性与描写的细腻性相结合;重在批判黑暗现实,理想色彩较为暗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