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研究了当前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分析了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和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强化各民族的"国族"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各民族的利益共同体;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正确认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发展趋势,努力缩小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是新时期构建西北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蒋连华 《理论界》2008,5(3):23-24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阐述了以"两个共同"为主题的民族工作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中的战略地位;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根本之策的发展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协调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和谐思想,即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策;坚持民族团结原则,促进民族关系进一步凝聚;坚持民族共同发展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的民族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和大力弘扬建国后周恩来的民族和谐思想,无疑会对当前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黄桂华 《理论界》2014,(7):18-21
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应当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共存历史和现实的自觉认同为基础和前提。在这一前提下,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落脚点在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广西各民族共同繁荣;统筹社会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健全民族法制,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努力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创造重要条件;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创新民族团结工作,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民族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必须统筹、协调和加快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经济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切实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依法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和提升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抓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以民族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民族法制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法制与民族和谐二者自身有着有机的联系,共同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方面,民族法制是民族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民族和谐是民族法制的理念和目标。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律制度,为民族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基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要素和动力是全国56个民族,核心和主线是增进共同性。其在“国家-民族”关系上,体现为各民族共同维护统一完整的国家观念、共同铸牢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共同拓展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体现为不可分割、紧密互利、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在“治理-发展”关系上,体现为共同保护、共同治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的概念构建和实践深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维护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其基础是各民族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这些共同利益是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的坚实基础.文章以中华民族共同利益视角,探析构建新疆各民族和谐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寻找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和谐关系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和谐发展与民族精神的互动共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全新发展理念的和谐发展 ,强调的是所有存在的和谐共进。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的模式转换 ,必将为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提供契机。因为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和谐发展的沃土之中 :和谐发展的和谐前提与博爱倡导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再造的基础 ;和谐发展的发展指归与所有存在共同演进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终极目的。而要顺利实现这场发展的革命 ,又必须弘扬和塑造顺应和谐发展潮流的民族精神。内涵和谐主线的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 ,必定能够为和谐发展大厦提供强有力支撑。不仅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和谐发展 ,而且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过程同时就是实现和谐发展的过程。在和谐发展中实现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 ,在弘扬和塑造民族精神中进一步实现和谐发展 ,实现二者的互动共生 ,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各民族获得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共同因素而形成了民族联合的关系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事关执政党执政巩固、国家稳定、人民幸福.2021年8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更是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战略的高度,提出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的要求.根据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部署,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要坚守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尤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要通过双语教育和重大节日等平台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民族交往有着诸多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的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首先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伴随着民族交往的扩大,我国民族关系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短期看,"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民族交往,从而使民族关系面临新情况。从长期看,"一带一路"战略为各民族成员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民族交往以及民族关系产生的影响,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应对,例如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在民族地区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为促进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民族地区建设中心城市,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居住格局。  相似文献   

13.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9,(3):102-109
云南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云南的民族关系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云南的民族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云南的民族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和谐因素,批判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影响,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云南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总结了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经验,揭示了云南民族关系面l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巩固云南民族关系长期和谐发展的局面,实现全国全省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北地区多数处于我国边陲,又聚居着多种民族群体,因此民族团结对保证国家安全、建设西北地区各省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作用。坚持民族团结就必须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政治平等、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繁荣,从而减少民族差距,促进民族团结,达到民族和谐,共建社会和谐。只有坚持民族团结,西北地区各省区才能和谐发展,只有民族共同发展,才能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试验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展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和协调工作,在边区范围内实现了民主、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保证了边区的政治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具体路径,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而且在实践上为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成功范式.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是民族和谐的重要内容,是云南实现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由于历史上团结一直是云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再加之云南逐渐完备的民族法制体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共生的现实基础,目前云南处于民族团结关系发展的最好时期,但由于影响民族团结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立足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用法律和制度协调民族利益、规范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努力推进民族团结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民族关系的状态,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一直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理念。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在运用党的民族政策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其做法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当前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还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构建权利义务对等的民族政策输出机制,构建必要的民族意识调控机制,建立边疆多民族地区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的民族政策实施方式,以实现党的民族政策持续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构建青海和谐民族关系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下问题:一是青海民族关系发展现状的基本评价;二是当前影响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三是促进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和谐民族关系,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推进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关系的和谐对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各民族和睦相处起着重要作用。选取临夏市红园街道为田野调研点,分析临夏市民族关系现状,结合学术界对于民族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针对调研点的具体情况,选取四个因素,即历史、文化、宗教、政策来分析临夏市的民族关系,对构建临夏市和谐民族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属于多民族共同聚居的族际社会,族际社会的矛盾既具有一般社会矛盾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多民族关系构成的特殊性,矛盾特殊性的现实体现为民族和宗教两个维度。运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法对民族地区基层矛盾加以监测,可有针对性地缓和或化解矛盾,以防矛盾积压危及秩序稳定。通过社区矛盾综合调处室、群众意见处理反馈中心、民族宗教事务协调中心三个社会设置,可建立民族地区维稳的"安全阀"机制。解决西部发展与稳定和安全的关系问题,民族融合政策、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和综合协调推进策略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