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悔     
我一直不太瞧得起我的同桌,因为他上课老做小动作,作业不认真,每次考试都考得很差,经常挨老师批评。平时他和我说话,我总是爱理不理,他看见我的这种态度,也就变得无所谓。所以,我们一直都不是朋友。  相似文献   

2.
反思之一——传统书法批评整体结构的缺陷 目前书坛上,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理论明显落后于创作,而批评又是理论中最薄弱的环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没有谁比批评家那样越来越陷于尴尬的境地。 批评受到的冷遇与奚落,与其说来自社会上,不如说更多的来自书法家的队伍。书家们对批评普遍感到失望,甚至多所指责。一方面因为它太生硬、太浮泛,另一方面则因为它太偏激、太主观。批评家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痛苦的现实——批评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似乎是两个:从主观方面说是批评工具掌握不当,从客观方面说则是人文环境不佳。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批评英国人民族性冷淡,我倒是喜欢这种"冷淡",他们真正可以做到各人自扫门前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不表示好奇。香港的女人太联群结党,太太小姐们何尝不是好的时候两肋插刀,不好的时候你死我活,三四十  相似文献   

4.
正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另一种是笑而不语。领导严厉地批评我:"你和傻瓜就差一步的距离!"我赶紧向前一步迈到领导面前,说:"领导您说的太对了。"七夕怎么了?给它脸它就是七夕,不给它脸充其量就是个礼拜四。  相似文献   

5.
编辑:您好!我是上海一所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我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不差,现在已经考出了驾驶证、办公自动化等多张技能证书。经老师推荐,我来到了一家知名大企业实习,实习岗位是行政部门助理。开始进入公司的时候,我很有信心。但是实习不到几天我就接二连三地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有一次我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对方购买了我们公司的不合格产品要找售后服务部,可是打到了我们行政部。当时对方口气很不客气,于是我告诉他打错了,就直接挂掉了电话。结果领导批评我处理不当。我当时很委屈:明明是客户打错了电话,而且态度又不好,为什么反而怪我。还有一次,我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当我交上去时,领导只瞄了一眼,就批评说我整理的材料不符合格式。我很委屈,在整理的时候自己注意过格式,怎么还会出"岔子"呢?结果发现原来没有在文件的正上方加上公司的标识。虽然领导提醒过我,公司的任何文件资料都必须加上公司的标识,但是我想会议记录之类的文件本来就属于内部资料,根本不可能对外出示,又何必特地去加一个标识呢?我觉得领导是借题发挥。现在,我已经实习快两个星期了,几乎每天都会因为小事受到领导的批评。一方面,我觉得领导太苛刻;另一...  相似文献   

6.
儒家无能于面对陌生人的批评意见有两个要点:一是批评儒家对内太亲,搞无原则的蛮昧血亲原则;二是批评儒家对外太陌生,搞内外有别,缺乏人道主义博爱。但经仔细分析表明,这种批评意见并无依据。实际上一方面,儒家亲亲礼仪的要点恰恰不是鼓励私情狎爱,而是甚至在亲情关系中都要植入陌异性,驯服欲望,培养公德,为任何可能的政治关系准备伦理基础;另一方面,在面对陌生人的礼仪中,如其所是地把陌生人当作陌生人,敢于直面现代政治中正确意见所无力承受的人世不完美性。当然,正如孟子的落井儿童的例子所示,把陌生人当陌生人并不意味着不把他当人。对于陌生人既保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普遍心性,又不妄求消除差别和陌异性的现代人道主义博爱,这便是儒家在面对陌生人问题上的礼学义理。  相似文献   

7.
我应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和珠海出版社之约,编选一本《沈从文批评文选》。此书需要作者或与作者关系密切的人写序。我想把我们这次谈话的内容作为代序。0搞这方面选本的,你是第一个。谈谈可以,但恐怕会让你失望。D系统看了沈从文的批评文章后,我最强烈的印象,是他的“不识时务’柳倔强。他的批评文章,在文坛引起过很多次风波,他敢直言不讳地批评权威,他只认真理。0他太固执,他有他的看法,这是湘西人的性格,没办法。D在Zo年代中期,他就写文章《们虱》,自称要在文坛捉虱子,把名人的粗劣文章捉出来“示众”。①他得罪了许多人。…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7,(1):57-62
李东阳是明代创作拟古乐府的代表诗人,其《拟古乐府》为乐府诗史上第一组大型连章体咏史之作,在明、清两朝影响深远。"因人命题,缘事立义","长短丰约,唯其所止","内取达意,外求合律",为李东阳拟古乐府理论的核心所在。时人与后人对李东阳《拟古乐府》的批评,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太涉议论";二为"不取古题"与"不咏时事"。后者的批评,违背了李东阳的创作宗旨与《拟古乐府》的咏史特性,因而乃不可取。  相似文献   

9.
周礼 《社区》2011,(2):21-21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太幸运的人,也是一个不太快乐的人。18岁那年,我高中毕业,本以为可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谁知因为一分之差,我进入了一所普通大学。尽管这所大学的环境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10.
谈资     
往低处跑然后报警,西湖边出现野猪专家公布最安全躲猪策略。"木乃伊,不是赝品!",埃及首次展出著名的图坦卡门法老木乃伊。"人,狗,蛇,太黄!"性文化节出现人兽性行为图片引观众批评。"虽然好玩太不严肃。"北京一抗战时代主题饭店洗手间叫解放区。"穿上马甲照认识你。"陈水扁穿写"总统"马甲"竞选"被恶搞。"他们贿赂我的巨款。"四川乐山市委副书记受贿400万上交12万。  相似文献   

11.
墙角有一株幼小的新笋一只小狗跑来对它拳打脚踢可怜的竹笋被折磨得东倒西歪显得是那么弱不禁风几天后无意间发现墙角的竹笋又重新昂首挺立有谁知道一个柔嫩的身体却藏着一颗钢铁般的心如果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就是那朵鲜艳的花朵如果老师是鲜红的蜡烛我就是一个小小的角落如果老师是广阔的天空我就是展翅高飞的小鸟无论老师是什么都能在老师的视线中找到我找出我成长的足迹老师·我我给大海染色染什么好呢红色?不,红色太鲜艳绿色?不,绿色太绚丽紫色?不,紫色太幽静黑色?不,黑色太冷漠蓝色好吗蓝色对了,就是蓝色一种刚毅的颜色一种活跃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杨勇     
我为我的年龄困扰了很久,我总觉得我才十八,可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我二十八。我装嫩了么?有个高人说,装嫩出路太窄了:眼睛不嫩,因为太好色。其实所有的装与不装,嫩与不嫩,你说了算,我说了不算,我要的就是这个调调,哎,我有调调么?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心存感恩,也经常提醒自己要有一颗宽容善待他人的心.在学生面前,我要求自己时刻秉持这样的为人、为师的原则.体育课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哪怕是那么一点小小的闪光点我都会给予表扬,我不吝惜对学生的赞扬之词;学生犯错了,我也会适时适当地提出批评.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这一些都是必要和应该的,也都是出于对教育教学工作真挚热爱、对孩子的负责和殷切的希望.批评的过程和之后包含更多的宽容,因此宽容性的批评就显得那么易于接受.但曾有一次,我还是在体育课中丢失了应有的宽容,丢失了理性处理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为自己活着     
为自己活着,不等于不关心别人,只是我不能代替别人做事。为自己活着,不等于从此不管别人,而是明白我不该控制他人。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提供所有答案,让别人从结果中学习。为自己活着,就是承认无能为力,因为结果如何不在于我。为自己活着,就是不再试图改变或责备他人,因我只能改变自己。为自己活着,就是关心而非操心。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批评,让对方保有尊严。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操纵结果,让别人自行决定。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过分保护,让别人面对现实。为自己活着,就是不再批评或勉强别人,而是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为自己活着,就是不…  相似文献   

15.
朱德庸 《今日南国》2008,(19):65-65
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画漫画刚满20年的我,以前有两种题材从来不碰:一种是动物,一种是小孩。不画动物是因为我太爱动物了,以至于无法在它们身上开任何玩笑;不画小孩是因为我太讨厌小孩了,以至于我根本排斥画他们。  相似文献   

16.
正爱因斯坦50岁生日那天,弗洛伊德给他发去贺信,信中称爱因斯坦为"你这幸运儿"。爱因斯坦对此颇感好奇,他在回信里问弗洛伊德,为何如此强调他的运气。弗洛伊德复信解释,没有哪个不精通物理学的人胆敢批评爱因斯坦的理论,可是人人都可以评判弗洛伊德的理论,无论他是否懂心理学。我不太清楚现在物理学的外行是否还谨守那个年代的禁忌,但记载这个故事的《爱因斯坦谈人生》,却让无缘研习相对论和现代物理学的人,拥有了一次接近甚至谈论爱因斯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7月29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从而引起亚太地区舆论哗然。许多国家发表声明表示抗议、谴责和遗憾,一些报纸批评他太不慎重,比中曾根康弘走得还远。但也有某些报纸在为他开脱,说他这次的参拜究竟以公职身份还是私人身份,还无法界定。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和严复都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深有影响的人物,梁启超对严复的批评,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戊戌变法之前,流亡日本期间,放弃政治生涯之际和严复去世以后。批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翻译“成一家之言”,一是言辞“太务渊雅”。总体评价可谓不低,但着墨委实偏少。究其原因,除了他们的个人恩怨以外,还与两个人的政治倾向与学术理念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恒 《社区》2009,(10)
"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此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一丁点错都没有。我非常奇怪,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批评他。据我目力所及,批评的文章虽多,不外乎是从两个方面出发:一、  相似文献   

20.
儿时的记忆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留给我长久的回味。记得上小学时,调皮捣蛋的我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久而久之,慢慢地对批评也就不当回事了,是老师头疼的一个。然而,一位数学老师改变了我。那是一次数学期中考试,最后一题是加分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做对。其实那次的考试不算加分我只考了55分,那道题也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